大腦的體積與智商高低之間的關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近日,由維也納大學牽頭的國際研究團隊對由8000名參與者組成的148份樣本數據進行了分析,解釋了腦容量與智商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發表在專業期刊《神經科學與生物行為評論》(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研究發現,腦容量對于智商測試的影響很小,而大腦的結構和完整性則是智商重要的生物基礎。雖然男性的大腦普遍比女性大,但是基于研究的理論而言,在全球范圍內,不同性別間的智商并沒有表現出差異。 (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專業調查:今后世界“吃香”的語言
語言是人類相互溝通的重要工具,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選擇一門合適的語言更是非常必要。究竟哪種語言可以稱霸未來呢?答案是多維的,取決于你學習語言的目的性。如果你想以語言作為開拓市場、盈利賺錢的手段,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的報告稱,到2050年印地語、孟加拉語、烏爾都語、印尼語會占據世界上大量的經濟市場。如果你想要和更多人進行交流,法語會是未來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門語言。如果你想盡可能用一語游世界的話,英語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倘若要對文化進行了解,英語和俄語都是不錯的選擇。(編譯自“華盛頓郵報”網站)
情愿花錢去赴“假”婚宴只因“真”婚宴太少“沒得去”
正當國人為婚宴請柬太多、隨出大把份子錢而撓頭的時候,阿根廷的青年卻情愿花錢參加假婚禮,也要感受這種喜悅的氛圍,原因是在阿根廷現實的真婚禮正在日趨減少。26歲的小伙馬丁·阿瑟比(Martin Acerbi)是這一活動的創始者,他在兩年前組織了一場假婚禮,很受歡迎,于是他嗅到商機,開辦公司專營此生意。婚禮流程相當規范,有時還有點“小劇情”發生。參加此婚禮要付50美元,而且頗受女孩兒歡迎。據統計,布宜諾斯艾利斯1990年有22000對小夫妻結為連理,而2013年卻跌至11642對,也難怪假婚禮會大有市場了。(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百年之后”身何去 歸埋樹下養成林
意大利的兩位設計師安娜·希特里(Anna Citelli)和拉奧·布雷澤(Raoul Bretzel )運用智慧為人去世后的歸葬問題出了個“綠色”的好點子。他們設計了一種類似于膠囊的物體,將人過世之后的尸體卷曲后放入其中,埋入地下,在上面栽上一棵逝者預先選好的樹苗,整個囊就像一粒種子,滋養著這棵樹的成長,最后滿布成林。當然,膠囊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樹種也有多種選擇。他們想讓其成為了解樹木的場所、消閑漫步的去處以及緬懷故人的地方。但也有人認為這太過理想化,似是從“美術館出來的東西”。 (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今人要比前輩“胖” 多種因素共影響
很多人有時會拿自己與同齡時的前輩人進行比較,認為自己不夠苗條。但你是否想過這種不苗條會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呢?最近《肥胖研究與臨床實踐》(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雜志刊發了一篇論文,認為即使攝入的食物量和鍛煉量都相同,今人也很難達到二三十年前同齡人的體重。結論是在研究者們分析了1971年至2008年間36400位美國人的膳食數據以及1988年至2006年間14419人的身體運動數據后得出的。人類過度地接觸化學物質、處方藥物的大量使用、人體內微生物組的改變等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編譯自“大西洋月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