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摘 要] 向西開放,對打通中國與亞歐鄰國貿易的快捷通道、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實現跨國產能合作與裝備制造業升級、保障中國的能源通道的暢通具有現實意義。推進一帶一路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中國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區域合作,努力達成沿線國家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最終會整合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貿區,這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大戰略。
[關鍵詞] “一帶一路”;中國;向西開放;亞歐貿易快捷通道
[中圖分類號] F268 [文獻標識碼] A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s Westward Opening up
HUANG Yong
Abstract: To open westwar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 in paving a shortcut way for trades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Asia and Europe, facilita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realizing transnational productivity cooperation and upgrad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afeguarding a smooth energy passageway. To propel the initiative of One Belt One Road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a's 13th five year plan. Through the joint development, China is going to advance regional cooperation, fueling the strategic mutual trust,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Finally, a free trade zone for the countries will be built, which is China's key strategy for opening up westward.
K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 China, to open westward, express channel for Asia and Europe trade
一、引言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是由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訪問中亞和東盟期間先后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李克強總理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當前,“一帶一路”的倡議已從理論設計、總體框架到完成戰略規劃,開始進入務實合作階段。
2015年10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出席亞洲政黨絲綢一路專題會議的外方主要代表,習近平強調中國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區域合作,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實現共同發展。習近平說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中國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區域合作。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向西開放,具有穩定中國的西部邊疆,加強民族團結,打通中國與亞歐鄰國貿易的快捷通道,實現我國東中西部區域共同發展,對保障中國的能源通道的暢通具有現實意義。其將主要影響鐵路、公路、通信、金融、農業、商貿流通、油氣進出口等多個行業,對中國十三五計劃目標的實現具有促進作用。
二、“一帶一路”亞歐貿易快捷通道
2014年12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訪問時指出,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歐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潛力巨大,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是抵御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劑良藥。中方希望在中歐之間多建設幾條快捷通道。
目前中國至歐洲的貨物98%通過海運運輸,在歐亞大陸的版圖上,歐洲和亞洲通過天然的陸地相連接,陸路運輸距離遠小于海運距離,只是長期以來缺乏統一快捷的貿易通道。向西開放,就是要打通中國至歐洲的陸路快捷通道,沿著新疆一路向西,西北方向途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最終可以到達發達的西歐,向西南方向通過中亞、伊朗、土耳其最終也可以到達歐洲。
“一帶一路”貿易大通道提速大有可為,根據世界銀行2015年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中新加坡的進口效率最高,進口一個集裝箱僅需4天,但其他幾個貿易大國中國、印度、俄羅斯,中國21天、印度21.1天、俄羅斯19.4天,而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則需要104天,“一帶一路”國家平均通關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
連接歐亞大陸最便捷的陸路交通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而決定運輸時效的主要客觀因素還包括沿途各國的通關效率和歐亞鄰國與獨聯體國家鐵軌軌距不統一和運營管理問題。
“渝新歐”國際鐵路和雙西公路作為“一帶一路”的早期工程,正在為將來的貿易通道建設提供了經驗參照。2011年3月19日“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正式運行。“渝新歐”班列的常態運行解決了六大問題:其一,成功解決了沿途各國的通關問題,實現了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線放行的便捷通關模式。其二,成功解決了寬軌、準軌之間轉換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沿線各國鐵路部門的責權利。其三,成功自主研發了電子鎖,實現了“渝新歐”班列電子產品全程安全監控,在提高安全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運輸價格。其四,成立了有德鐵、俄鐵、哈鐵、中鐵和重慶市政府共同組建的四國五方“渝新歐”(重慶)物流公司,建立了各國鐵路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快速處理突發事故機制。其五,實現了全程統一運單,進一步節約了運行時間、簡化了程序。其六,探索開行冬季運輸集裝箱全程測試班列的道路。endprint
2009年中俄哈三國決定,打造一條全新的西歐-中國西部國際運輸走廊,簡稱“雙西公路”,這條運輸走廊東起中國的連云港,從新疆霍爾多斯出境,西至俄羅斯圣彼得堡最終將連接到西歐,途徑中哈俄三國十多座大城市主要保障中國-哈薩克斯坦、中國-中亞、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歐三條走向的公路運輸。這條國際大通道建成后,將把中國西部到西歐的廣闊地域連為一體,大大提高貨運流轉速度和降低運輸成本。
三、“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投資便利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促進“兩個市場”的協調發展。《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指出,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蛋糕”。
2015年10月中國商務部合作司司長周柳軍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外投資合作依然持續向好,原因是“一帶一路”引領作用突出,國際產能合作加快推進。中國已經在47個國家加快了對外直接投資,有57個國家有我們的承包工程項目。當前世界各國對自身經濟發展提升產業水平、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的需求強烈,而中國在鐵路、電力、通訊、基礎設施等眾多領域具有優勢,中國的產業優勢、技術優勢正好與相關國家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形成充分互補,在對外交往中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與中國發展產能合作充滿期待,前三季度,中國產能合作增幅強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額同比增加10%,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91億美元,同比增長85.7%,占同期對外投資額的10.4%。
從發展歷程看,“一帶一路”沿線輻射國家主要是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資本的稀缺程度較高,因此他們對外國直接投資的依賴比較強。“一帶一路”旨在通過幫助沿線國家實現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形成高效的陸海空通道網絡,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形成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網絡,進一步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四、“一帶一路”區域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這就意味著通過努力達成沿線國家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最終會整合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貿區,這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大戰略。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進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區域經濟一體化通過貿易、要素流動以及技術擴散等途徑對成員國的經濟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2014年中國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超過6000億美元。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成自由貿易區后,參與“一帶一路”各國的GDP增長率、進出口總額均將不同程度提高。參與“一帶一路”各國的貿易趨于平衡而中國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中國福利、貿易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
五、“一帶一路”上能源的流動
近年來隨著中國石油天然氣需求的不斷增加,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促進能源供給的多元化是中國擴大向西開放的重要目標。
在“一帶一路”沿線上,石油儲量的82%集中在中東九國,煤炭的60%集中在中俄兩國,中亞、中東、俄羅斯儲藏了這個區域91%的天然氣,然而這個區域80%的人口,卻恰巧躲開了這些富庶的能量之源,需求和供給之間勾勒出的是“一帶一路”上能量的流動。
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巴基斯坦時提出打造“中巴經濟走廊”,這是一條連接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重要經濟帶,全長2000多公里。
2015年4月19日,在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雙方要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作為四大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帶動巴基斯坦各地區發展,讓巴基斯坦廣大民眾得到實惠。
作為“一帶一路”的旗艦工程,“中巴經濟走廊”正在推進,建設重心是印度洋沿岸的瓜達爾港,因為臨近霍爾木茲海峽,地理上靠近中東,未來將有配套油氣碼頭和油氣管道和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將會貫通瓜達爾港到新疆喀什,將西亞北非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油氣資源輸送到中國,這將大大縮短中國與油氣輸出國之間的海上運輸距離。將來,中巴油氣管道與中俄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緬油氣管道共同擔負保障中國的能源戰略安全的使命。
六、“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與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明確了“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基礎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等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是勞動力比較密集的地區,也是資源比較密集的地區,區域合作首先是產能合作。“一帶一路”沿線是經濟正在增長的地區,基礎設施有很龐大的需求、基礎設施投資量大,中國的高鐵和工程承包,這都是優勢產業。與此同時,這些龐大的工程需要鋼鐵、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而這些都是中國的富余產能,在當地建廠,實現優勢產能合作。
過去10年來,中國裝備制造業不論在產量還是出口方面,都經歷了快速的發展,產品升級也處于良好的態勢。但是這一產業趨于進口高價中間品,出口相對低價中間品,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仍然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呈現不斷改進趨勢,與2002年相比,2011年地位指數提高了約43%裝備制造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裝備制造業的生產和出口更加依賴從國內采購中間品。
[參 考 文 獻]
[1]林桂軍,何武.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及升級趨勢[J].國際貿易問題,2015(4)
[2]高虎城.深化經貿合作,共創新的輝煌-“一帶一路”戰略構建經貿合作新格局[J].國際商務財會,2014(6)
[3]林桂軍,何武.全球價值鏈下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增長特征[J].國際貿易問題,2015(6)
[4]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R].2015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