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久來 于利合
誰贏得教師,誰就贏得了教育。近年來,吉林省長春二中以精致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通過強化精神引領,在培育奉獻型教師隊伍上狠下工夫,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促進了學校的全面發展。
一、抓“心”是奉獻的關鍵
如果說領導者的領導藝術核心是用人,那么,用人的關鍵在于能否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而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只有在一個被理解、尊重、和諧愉快的心理氛圍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此,我們主動做好教師工作,化解矛盾,不讓干群之間隔心。
尊重,讓教師成為摯友。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強烈情懷,教師作為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群體,是知識分子中杰出的代表,有著更強烈的被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在工作中,我們充分尊重每一名教師,學會傾聽、理解、尊重和信任。校領導經常深入到教研室,了解教師的需求,主動幫助其解決困難,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民主,讓教師當家做主人。學校通過召開領導班子會、中層以上例會、校務會和說明會,讓工作透明化、陽光化。為了推進民主化管理,校領導經常組織教師聽取其意見,積極采納合理的建議,努力做到“條條有落實”、“件件有回音”。學校還創設優秀建議獎、校長信箱,營造寬松和諧的校園民主管理氛圍,以推動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
服務,讓教師感受家的溫暖。我們特意規定,校長不和班子成員爭榮譽,班子成員不和教師爭榮譽。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我們每年為全體教職工進行一次體檢;設置了健身房;開辦了咖啡吧,給教師們提供一個休憩場所,盡最大可能地為教師創造和諧寬松的環境,讓教師在教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施展才華,實現自身價值。
二、熱愛是奉獻的動力
“只有熱愛,才有教育。”學校樹立師愛典型,開展各種活動,使教師把教書育人轉化為個人的內心要求和自覺行為。
一是培育有大愛的教師。近十年,我們一直注重培養有大愛的教師,提倡用大愛為學生發展和學校發展做小事。
二是打造激情校園文化。一所學校的氛圍和師生的精神面貌,表現出這所學校的風度氣質。2013年9月,我們派出當年在高三任職的班主任、中層領導近20人到衡水中學學習、考察,親身感受那種追求卓越的精神狀態。回來后,大家立即行動起來,裝飾班級,召開班會,張貼標語,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是用學校發展的愿景成就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理想。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先進的辦學理念對內是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就是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我們把精致教育引入學校,每學期都給教師進行辦學理念的培訓,用先進教育理念引領廣大教師的思想和行動。
三、激勵是奉獻的源泉
我們從制度管理入手,規范和引領每一名教師的行為,激發其工作熱情,使教師自覺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一是制度約束——金星獎。早在80年代,學校在長春市率先制定了《師表錄金星獎》實施細則,開創了長春市中小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先河。金星獎實施的目的是調動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發掘教職工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以金星的數量為基礎,作為學校崗位評優、職稱晉升及各項榮譽稱號獲得的基本條件。通過多年的實施、修改,考評細則不斷完善,考評功能不斷強化,學校中的每個成員產生了強烈的精神認同感和歸宿感,全校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二是制度激勵——校內高級。由于受到名額限制,高級教師職稱數量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為此,我們按照金星獎的排名順序,通過民主測評,挑出具有資格的前10名教師設置為校內高級,享受高級職稱待遇。對于有特別突出貢獻的教師,破格晉升高級職稱。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我們還先于省里評聘了校內正高級職稱,做到了活化機制,增強了工作效率。
三是制度創新——綜合評價。我們嚴格按學生進出口比例的評價機制對教師實行目標管理。按照學生中考成績來確定每班的升學目標,把每年高考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依據。
四、鉆研是奉獻的保障
我們把目標緊緊盯在課堂上,時時觀察、時時反思、時時總結、時時改進,引導教師把經典的做法,特別是精彩的藝術風格常態化,鼓勵教師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促進優秀的個體群體化。
一是通過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來促進教師的發展。通過開展“啟馨——青年教師匯報課”、“導航——骨干教師示范課”、“爭鳴——各年級教師會課”,以及圍繞教師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重點開展的調研課等教學活動,為教師成長提供舞臺。讓教師在體驗中增強自信心,明確前進的方向。
二是待人有情,容人之短,激人追求,推人成功。“水蕩無華,相當而生漣漪,石本無光,相機而生靈光。”承認教師問的差異,用發展的手段和方法去喚醒、激勵、培養、評價每一位教師,盡可能發揮每位教師的潛能。
三是首創“木桶傾斜”原理。我們知道,立著的木桶裝水多少取決于木桶最短板的高度,如果把木桶沿著長邊傾斜,所裝的水會更多,這就取決于木桶最長板的高度。為此,我們把高中三年分為兩個階段,高一、高二為第一階段,揚長補短,重在補短。高三為第二階段,揚長補短,重在揚長,確保優勢科目得到高分,弱勢科目不拉分。弱勢科目用20%的時間獲得80%的分數,正是成功運用這一理論,連續創造了學校高考成績的輝煌。
四是精心開展導學案教學。我們從2007年開始實行導學案教學制度。致力于研究不同學科不同課型導學案的基本結構和編制方法,力求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抓手,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服務。首先,任課教師把國家級課程進行校本化處理。然后,依據課標和教材的要求,特別是所教學生的學情編寫出導學案,課前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導學案上的學習目標,通過閱讀教材,自主獲取新知識。導學案已成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幫手。
此外,我們還細化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鼓勵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大膽創新,促進教學各環節的緊密銜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總結教師教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指導教師把課堂教學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問題驅動教學。
正是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培育教師的奉獻精神,鑄師魂、增師能,積極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名師,學校發展也邁上了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