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愛平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96-02
“生本教育”創始人華南師范大學教科所郭思樂教授指出:“我們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旨的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明確指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題地位,預示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一、教師要融入情感設計
一節生動的課,首先教師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去影響和激發學生的情感。作為語文教師,當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應融入情感的設計,既注重教師本身在言教過程中情感動人,也要考慮學生認識情感上的變化。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上,老師們笑容可掬、循循善誘,或動情誦讀、或激情飛揚,就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整個課堂就會充滿生機與活力。此時孩子們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自信大方地發言,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上這樣的語文課簡直是一種享受!這才是一節成功的課!
二、情境設計,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在上每一節之前,老師應巧妙設計情境,充分考慮你的設計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樣才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生本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思維鮮活,愛動腦筋,敢于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七年級語文讀本中的童話故事《一片葉子》時,我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入手,讓學生在不斷的想象中閱讀、感悟、總結。一片葉子,多美的意象啊!看到葉子你會想些什么呢?這是一個開放度很大、想象空間很多的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霸僮x讀文章,看看作者王朝進是怎樣想象的?”一個誘人的問題,把學生從無盡的想象空間中拉到文章中,讓思維進行對接和比較。學生沉醉在文字的叢林中暢游,比較體味作者的想象魅力。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三、課堂是學生的展現自我的舞臺
新課標指出:“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是一名導演,學生是主角。戲中精彩的表演,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新知。所以說,沒有學生積極參與,不可能完成課堂的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教學《變色龍》一文,我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經過小組篩選,學生提交到班級的問題如下:奧楚蔑洛夫圍繞什么在“變”?奧楚蔑洛夫善變的背后有沒有不變的東西?作者通過他的言行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象?這些問題,也正是教師預設的。通過這樣幾個問題,學生很容易把握:變的是警官奧楚蔑洛夫對小狗、對赫留金、對案子的不同態度,是外在表現;不變的是他見風使舵、反復無常、趨炎附勢的性格特征,是內在本質。在他看來,誰地位高,權勢大,誰的話就是標準,就是真理。這是沙皇專制制度訓練出來的一條好狗。作者借警官奧楚蔑洛夫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他反人民的實質。同時反觀現實,類似善變的后果則會是人際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誠友善才應是我們處世待人的追求。
這樣的設計串起了全文閱讀,牽引了深入研讀?!耙恢Κ氶_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像花兒一樣的綻放,在每節下課前,我總是盡可能留出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談談對這篇課文的感想或體驗,往往就在這時,我總是能聽到同學們的一些“高論”,其中總有一些獨特的創新思維。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生本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同樣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一些生硬難懂的課文,往往能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四、朗讀——讓課堂再次“活”起來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朗讀既可以規范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想象能力。
每次上課時,我總會找機會有感情地把課文范讀一遍,并且要求學生仔細聽,有時在還沒進行課文分析時雖然很多學生都還不能完全感悟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但教師有感情地范讀,既有助于學生初步感悟,又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感情地朗讀中培養語感,訓練朗讀能力。根椐小學生的天性,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我經常采取多種形式,如師生接讀、對讀、男女生接讀、輪讀、小組、大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邊看畫面邊讀、配音樂讀等,對讀得好的學生給予掌聲或物質上的獎勵。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朗讀,課堂氣氛再一次上升到高潮,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想讀、樂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關愛學生,體味成功
我們要全面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地發現學生身上的優缺點、長短處,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并適當地引導,努力讓他們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在眾多的學生當中,有著一些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的學生。而這樣的學生往往是表現不好、成績又不理想的,他們也被稱為是問題學生,而這樣的學生,老師也往往是最感頭疼的。缺乏關愛和自信是該生及同類學生成績差的關鍵,她們不是輸在智力上而是輸在信心上。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展現,一次次鼓舞就是一次次肯定學生的努力,就是一次次地把“我能行”的信息輸入學生的腦中,學生的腦中也就會一次又一次地認為自己屬于成功者,成功的自我意象就會形成。成功需要克服許多困難,教師就要關愛學生生活、心理、學習等各方面情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她們就會迎難而上,成功需要戰勝許多挫折,有了自信才會愈挫愈奮,多找學生“能”的地方加以鼓勵、表揚和肯定,把“你不行”變為“你能行”。
著名童話家鄭淵潔說得好:“合格的老師和父母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告訴她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是發現孩子的缺點,告訴她什么地方不行。”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讓孩子們體味更多的關愛,找回自信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之,要讓我們的生本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投入我們的情感,張揚學生的個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讓語文課“活”起來,讓個性的色彩在語文課堂上漫天飛舞。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