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案例2】
鈺誠:e租寶去向何方
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主打A2P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模式的e租寶,在陸金所等P2P互聯網金融業者改道“交易所模式”后,悄然走向了“平臺化”的轉型之路。
“我們在考慮開放不同的融資租賃公司來跟e租寶進行項目對接,等于說e租寶未來會變成一個平臺。”身為鈺誠國際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鈺誠”)副總裁的單良,這樣定義本集團以融資租賃為核心的e租寶的未來。在陸金所等P2P互聯網金融業者改道“交易所模式”后,也聽到了來自e租寶尋求改變的聲音。
單良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財務工程研究所,在臺灣的銀行機構做了12年的風險管理后,一個臺大與復旦兩岸雙學位EMBA的學習機會,讓他最終進入到中國大陸的金融圈子,至今將近4年。
e租寶是單良所服務集團內的“超級明星”。在他的描述中,“我們的交易余額已經達到300億元規模”;而根據官網最新信息顯示,e租寶累計投資額已達到346.62億元,賺取收益為3.64億元(截止9月23日15:38時)。而A2P融資租賃債權交易模式、年化預期9%-14.6%的高收益率以及人所共知的廣告,則成就了鈺誠旗下的這位“超級明星”。
區別于很好理解的后兩者,e租寶主打的A2P模式則與眾多P2P平臺主流的業務模式稍有差異。A2P(Asset to Peer)即資產對個人 ,是指以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其商業邏輯在于,融資租賃企業向平臺提出優質債權資產(A)轉讓申請,e租寶對債權進行甄選之后將此類信息向投資者發布,普通投資者(P)則可以進行信息選擇并進行投資,從中獲得投資回報。因此,就有研究中國融資租賃業態發展模式的學者,會將A2P視為某種程度的業務創新,使融資租賃不再只僅局限于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直接租賃和售后回租兩種形態,e租寶也因此成為“互聯網+金融+融資租賃”模式的代言人。
但是,誠如其它母集團下屬的P2P業者所遭遇的詬病一樣,外界對這位“超級明星”及其母體也有一個“左右手操作”的置疑。“因為e租寶隸屬于鈺誠集團,目前階段e租寶對接的所有項目都是集團下面的鈺誠融資租賃公司所提供的。因為全部都是自己的,所以這樣是不好的”。從鈺誠官網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單良口中的鈺誠融資租賃公司,其全稱是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是鈺誠下設的一家中澳合資企業。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有改變,現在做融資租賃的公司有很多,我們考慮開放對接。”單良接著解釋道,“我們有投資人的理財需要;某家融資租賃公司有項目,并且想通過e租寶實現資金需要,我們在風控審核通過后就會放款給對方。”
e租寶的未來轉型,也許并不只是多元化租賃債權資產的出現,而且借貸項目上也會有相應調整。來自單良的介紹,“現在鈺誠的融資租賃偏向于貸放金額比較大的項目,未來我們會向小微融資租賃方向走,包含機器人、3D打印機、無人機等高科技,這些都是我們希望涉入的領域,無論是全資控股或是采取戰略合作的方式進入。”
單良:現在鈺誠的融資租賃偏向于貸放金額比較大的項目,未來我們會向小微融資租賃方向走。
無論是e租寶或是鈺誠的哪種轉型,都意味著其內部風控要求的加碼,因此,當單良領銜的鈺誠以鉑金贊助商的身份出現在以征信為主題的“中國征信領軍者論壇2015”上時,事情就顯得在情理之中了。
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個人征信提供服務、數據、模型、商業模式,三者都是必須考量的核心。在此前的采訪中,FICO(中國)總裁陳建曾經這樣告訴我們。
從數據上看,“鈺誠現在除了融資租賃數據外,另外就是財富管理數據,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數據”,單良進而解釋道,“我們是以融資租賃業務起家的,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累積出特別龐大的數據,這是目前我們所欠缺的。”在單良看來,鈺誠希望去結合例如擁有著龐大數據,但缺乏相關性專業模型人才的某家征信公司,可以考慮進行戰略上的合作。“如果可以話,我們可能還會選擇收購或以其它雙方都接受的方式。這些都是可以談的”。
不同于數據,“做風控、玩模型”出身的單良更樂于分享在建模上鈺誠的做法與想法,而這也是未來鈺誠在征信領域的發力之處。“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鈺誠沒有涉足P2P這個市場,我們是做A2P的。因此,鈺誠做征信與很多網貸業者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利害沖突,我們更多的是想做一些第三方性質的參與。”
剛剛到大陸做風控時,單良就發現,“有很多社交、電商、交易平臺的各種開放性資料,數據的搜集整理并不是太難的事情。大家會用這些資料和數據來做模型的變量因素”。
因此,具體到模型的考量維度設計上,在個人征信模型方面,單良認為,一個人的信用好壞與否,最重要就是他的還款意愿與還款能力。關于還款能力的變量因素可能會包括:工作多久、現在工作的穩定度、薪金多少以及借款人在銀行目前有多少存款等因素。而衡量還款意愿的維度則包括:銀行的還款記錄以及在支付時所產生的數據與記錄。“當然,你的交易水準越好,授信額度就越好”,單良對此強調道。
在企業征信模型方面,與傳統銀行業者類似,企業的財務報表、流水以及負責人的信用狀況,都是比較重要的維度設計。
商業模式之下看得見的是盈利,看不見的卻是獨立而經營有道的公司體系。
雖然,目前階段在鈺誠也有只針對自己內部的數據建模分析、信用評級工作,但是很顯然,鈺誠的目標應該不只于此。“我們會成立自己的征信信息咨詢服務子公司。鈺誠目前的征信沒有專職部門,但我們之前跟國泰信富建有戰略合作的關系,這是一家企業信用戰略管理公司。”關于征信,單良坦言“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擁有一家中立的第三方公司,然后由其完成對外的數據分析和征信評級等相關咨詢服務。”
雖然鈺誠并不是單良第一家服務的大陸金融公司,但仔細算算,單良與鈺誠之間應該還是“Honey Moon”,因為今年6月他才正式加入鈺誠。
“剛進大陸金融圈時,有沒水土不服的情況?”
“第一年我非常不適應。”他笑言,“兩邊在工作的溝通方式等方面還是存在差異的。可能是因為我之前服務的正規銀行機構偏多,銀行是很制度化的機構,而國內當時很多地方金融業者是不具備的。慢慢地,我就從‘高大上’變成了一個很‘接地氣’的人。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現在對于幾乎每家互聯網金融業者,人才——特別是風控人才,都是剛需。專業人才的匱乏是業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每家的選擇與解決之道可能會有不同。
“我在很多面試他人的環節中,會遇到很多從金融業走出來的人員,他們想加入互聯網金融或地方金融這個產業,但我們可能更看重有實戰經歷可以分享的人才”,單良這樣解釋鈺誠的選人、用人之道。“找個從美國回來的博士,可能理論有很多,但對我們的實質性幫助不大。我個人不崇尚名牌、也比較務實,說直白點,就是屬于比較接地氣型的管理者。”
可能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鈺誠強大的廣告攻勢,以及e租寶爆發似的成長,但很難看到這家處于風口浪尖上的公司的“魄力”,其內部卻是實行每周六天工作日的節奏,“全部員工都一樣,沒有誰特殊”。
與宜信公司創始人唐寧那句“彎下腰去、把手弄臟”的意境相似,鈺誠“算是一家比較能挽起袖子就去做實事的公司,因此,鈺誠的用人可能不需要太大的名氣,而是那些真正能為公司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并產生實際效果的人才、能夠幫公司達到發展目標的人才。把這種人‘挖過來’才是真正有意義。”單良如是說。
準確而言,這家公司也有著讓租賃同行頗為“艷羨”的人才,“之前鈺誠所擁有或培養起來的人才,多數屬于融資租賃業,這算是企業金融型人才”。但基于“目前鈺誠主要利潤來自零售業,”因此,單良希望可以幫助鈺誠建立起自己的征信業務風控團隊。秉承一致的用人風格,“這個風控團隊,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接地氣,我不會去找高大上。中國現在有太多的金融類公司、太多的人都是高大上,但這是沒有用的,你可能會說得很好,但卻沒有太多的可操作性的實踐與資源,所以可能就不是鈺誠所需要的。”
單良用“振奮”這個詞來形容他此時的工作狀態。“之前一直在做自己比較擅長的風控、建模,對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規劃,所以這是一種很‘振奮’的狀態去籌備、去接受這個任務”,單良如是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