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蕾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胸科醫院,南京 210029)
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兩種固定方法的比較
汪 蕾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胸科醫院,南京 210029)
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敷貼;固定
胸腔閉式引流是指將特殊的硅膠管或外科胸腔引流管插入胸腔,將胸腔內聚積的氣體、膿液、滲液或血液持續排出,達到促進肺膨脹、重建胸腔負壓的目的,從而治療氣胸、膿胸或血胸,是臨床上快速排除胸腔積液的有效手段[1]。目前中心靜脈導管在臨床上已廣泛用于胸腔閉式引流,由于創傷小,易被患者接受,但存在導管較細與引流袋(瓶)連接管及引流管較粗的矛盾。引流管的常規固定采用3M透明敷貼,其具有超薄、透明、透氣、無菌屏障的特點[2-3]。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經常會由于患者出汗多、摩擦大、重力牽拉等使導管固定不牢固,甚至導致引流管脫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院根據臨床經驗自行設計了對貼膜的固定方法,取得很好的固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胸科醫院呼吸科放置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胸腔積液的患者120例。其中,男96例,女24例,年齡22~84歲,平均年齡61.4歲;置管時間4~21 d,平均8.2 d。120例患者中,結核性胸腔積液78例,惡性胸腔積液42例。將患者按放置引流管的單、雙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常規操作將單腔中心靜脈導管植入胸腔后,退出導絲,穿刺處行常規消毒,待干后,兩組采用不同的導管固定方法。固定穩妥后向患者及家屬做好有關引流管的護理宣教,告知其注意事項。按護理常規每周2次消毒穿刺處及更換貼膜,定期更換引流袋(瓶)。
1.2.1 觀察組導管固定方法 用兩張3M透明敷貼(6 cm×7 cm)對折后分別將一半貼在導管下兩側的患者皮膚,一半貼在管道上,使兩張敷貼的粘面對粘,使導管在兩張敷貼的中間,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側翼處用3M膠布固定引流管。
1.2.2 對照組導管固定方法 將導管刻度向外,呈橫S型彎曲,覆蓋3M透明敷貼(10 cm×12 cm),在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側翼處用3M透明敷貼(10 cm×12 cm)固定[4]。
1.3 觀察指標
1.3.1 患者貼膜舒適度 參照美國舒適護理專家Kolcabal制定的簡化舒適評價量表[5],自行設計舒適評價問卷,評估患者導管固定局部的舒適度情況,采用舒適、較舒適、不舒適、極不舒適4級評分。
1.3.2 膠布松動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引流管穿刺點貼膜情況,貼膜脫離皮膚范圍大于1 cm或邊緣卷起即為膠布松動。
1.3.3 引流管脫出情況 觀察引流管刻度,引流管管道脫出2 cm以上為視為管道脫出,需重置。
1.3.4 貼膜更換時間 兩組患者導管維護均由經培訓的護士完成,同時由另外一名護士計時,記錄從準備用物到更換貼膜結束的時間,每例患者均記錄置管后第1次更換貼膜時間,兩組患者分別取均值。
1.3.5 導管維護費用 指每次更換貼膜時所產生的材料費和治療費用的總和,統計兩組患者置管后至拔除引流管期間每次的導管維護費用并取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貼膜舒適度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貼膜舒適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引流管固定膠布松動情況比較 見表2。
2.3 兩組患者引流管脫出情況比較 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士貼膜更換時間及導管維護費用比較 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引流管固定膠布松動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引流管脫出情況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護士貼膜更換時間及導管維護費用比較(珋±s)

表4 兩組患者護士貼膜更換時間及導管維護費用比較(珋±s)
組別n貼膜更換時間(min)導管維護費用(元)觀察組60 9.03±3.82-23.00±1.25對照組60-5.01±2.54-24.00±2.51 t值1.08-5.67 P值<0.05>0.05
3.1 中心靜脈導管用于胸腔閉式引流的應用現狀中心靜脈導管代胸管行胸腔閉式引流管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常規普通硅膠引流管比較,中心靜脈導管操作簡單、實用性強,是一種安全可靠且損傷小的方法[6]。這種方法可一次置管、多次引流,同時不妨礙患者活動和休息,保證了引流過程中的舒適體位[7],且長期留置后無明顯的刺激性,導管留置時的創傷小,能夠控制引流的速度,可以持續引流,引流效果好,并能夠留標本,患者攜帶期間較為方便[8]。
3.2 引流管固定效果比較 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引流固定不牢固容易導致引流管脫出[9-10]。臨床普遍采用的3M透明敷料黏貼固定,使用安全期可達7 d,其框型的設計可以避免在皮膚上產生張力,降低皮膚受損的概率[11]。但常因患者局部出汗過多,皮膚處經常摩擦導致膜的邊緣卷起,加之局部有滲液和重力的牽拉,使穿刺點膜松動,從而容易引起管道的滑脫。以往的固定方法,貼膜貼于皮膚范圍過大,增加了皮膚的不舒適及瘙癢。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不僅保護了穿刺點,也使導管固定更牢固,使導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對抗引流袋(瓶)的重力,可減緩牽拉力,避免因引流袋(瓶)的重力和外界牽拉而導致引流管的脫管。對照組橫S型彎曲固定方法可不同程度引起導管移位及并發穿刺點感染[12]。觀察組因敷料的黏附面在導管的兩側及皮膚,導管牽拉時形成三點,抗重力作用更強。結果亦顯示,觀察組的膠布松動率、引流管脫出率均較對照組低,患者舒適度增加。但更換貼膜的時間上較對照組稍長,可能與護士的熟練程度有關。在平均每次維護費用上無明顯的區別,提示,導管固定不牢固致導管脫出增加了不必要的費用延長了住院時間。
改良后的引流管固定方法效果優于對照組,且取得明顯的效果,值得臨床借鑒。
[1]王菊輝,鄒鳳鵬.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胸腔積液護理策略與效果的探討[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7):76-78.
[2]李燕,袁玲.三種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靜脈導管的效果比較[J].護理學雜志,2010,25(12):52-53.
[3]Oliveira DG,Toneloto MG,Moreira MM,et al.Hemodynamic,ventilatory and gasometric evaluation of an experimental bronchopleural fistula[J].Acta Cir Bras,2015,30(1):1-5.
[4]黃茶英,姚琳.中心靜脈導管置管行胸腔閉式引流2種固定方法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3):103-104.
[5]Aguilera IM,Patel D,Meakin GH,et al.Peri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behavioural disturbances in children undergoing intravenous or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J].Paediatr Anaesth,2003,13(6):501-507.
[6]梁育梅.中心靜脈導管在胸腔閉式引流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4):11-12.
[7]蔡怡,郝英霞,楊桂云,等.中心靜脈導管在胸腔積液引流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5,20(13):26-27.
[8]羅蘭嬌,歐穎梅,余錦香.風險護理在中心靜脈導管胸腔內留置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7):70-71.
[9]Oc M,Farsak B,Oc B,et al.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searching for the least invasiveness[J].Heart Surg Forum,2012,15(6):E302-E304.
[10]Ono M,Komiya K,Oka H,et al.Prognosis of pneumothorax in elderly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oracic drainage[J].J Palliat Med,2014,17(11):1197-1198.
[11]劉軍霞,李峰,孫珊.3M透明敷貼在褥瘡預防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06,22(15):24.
[12]周喜春,王蕊娥.雙層固定法與常規固定法在PICC中應用比較[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3)380-381.
R473.5
B
1009 8399(2015)05 0048 03
2015 03 09
汪 蕾(1984 ),女,主管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