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濤
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這道出了學生的心聲。其實作文怎么教,也是擺在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大難題。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在思索,也不斷在實踐。概括起來,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一、口頭訓練
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演講:我把這個環節分三個階段——自由說話、推薦名篇佳作和圍繞某一中心話題說話,這樣的說話訓練是為后面的寫作訓練打基礎。
充分利用早讀課涵詠美文,我要求學生每周背一篇美文。為了鼓勵學生,我又尋找適當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美文背誦大賽,大大提高了學生背誦的興趣。
二、片段訓練
片段作文訓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種作文訓練方式。例如,高一軍訓結束,學完第一課《落日》后,我就根據課后“拓展訓練”的要求,讓學生仿照課文中有關簽字儀式的場面描寫練習描寫軍訓的場面,效果明顯。
我還利用季節特征讓學生寫一些應景之作:春天來了,我讓學生寫春雨、寫校園里盛開的花;夏天到了,我讓學生寫窗外的觀光渠、寫鳥的鳴叫;秋天臨近,我讓學生寫落葉、寫蟬鳴;冬天來臨,我讓學生寫千里冰封、寫萬里雪飄。總之,用生活中豐富的細節訓練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讓他們用細膩的筆觸貼近大自然。
我也常常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進行片段作文訓練。如,高一剛開學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第一次亮相,然后寫出兩三個片段。
這種寫作方式化整為零,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寫作壓力,再加上寫作自由靈活,學生有話可說,因此受到了不少同學的歡迎。
三、系統訓練
我認為,作文是一個系統工程,高一剛一開始就要從學生的整個高中階段著眼,規劃學生的寫作訓練體系。因此,我采用高一重記敘,高二重議論的作文訓練思路,在記敘文部分著重訓練審題、記敘文的主要要素、記敘方法(倒敘)、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景物)、修辭(排比、比喻、引用及其他)、結構(前后照應、懸念)等幾個內容,在議論文部分著重訓練議論文的基本要素、審題(論點的提出)、結構(正反對比式、并列式、層遞式)、論據的選擇、論據的使用、議論文的說理、開頭與結尾、作文有文采、作文有新意等內容。
實踐證明,這樣的作文訓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從一開始的不會作文到作文有章有法,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說。
四、以評促寫
通過幾輪的反復實踐,我發現我的作文教學出現了一個問題:單純地由老師批閱作文,老師累不說,學生的實際作文水平很難有大的提高。一方面,學生重分數輕評語,作文很難有長進;另一方面,學生永遠站在寫作者的角度寫作,站得低看不遠,很難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作文難有大的突破。因此,近幾年我開始嘗試放手讓學生自己評閱作文。我先給出好文章的標準,讓學生心中有一桿秤。接著讓學生按照高考評分標準打分,按照評分細則從立意、結構、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寫出評語。我還要求學生評閱作文,既要有眉批,又要有總評。我還規定了總評的基本模式:分三部分——優點、不足和希望。
這種做法,有利于讓學生發現自身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有利于讓學生心中裝著標準,按標準去寫,從而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