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摘 要:混聲合唱是音樂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從音準和音色兩個方面的訓練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一音樂;混聲合唱;音準;音色
混聲合唱顧名思義指由女聲(或童聲)與男聲混合組織的合唱,它能通過集體配合取得令人心靈震撼的音樂效果。混聲合唱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鑒于此,筆者從兩個主要方面分析一下如何進行高一音樂混聲合唱訓練。
一、合唱音準訓練
音準作為合唱展演的基礎,是準確展示音樂作品魅力和形象的基礎和保障。很難相信沒有準確的音高關系可以完成合唱任務。音準訓練在合唱團的各項能力訓練中處于首要位置。那么,我們怎樣做好合唱音準訓練呢?
實際合唱音準與獨唱音準把握并不完全相同,所以通過獨唱音準來篩選合唱選手有失偏頗。許多獨唱音準好的學生,自我性比較強,往往不容易把握合唱音準。合唱的音準概念是豐富和立體的,這就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對組員進行和聲訓練。這里以比較常見的《黃河大合唱》中“保衛黃河”混聲合唱為例,這個環節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換氣、用聲的技術要領,否則就會出現音準偏高的情況。合唱時我們首先要調整呼吸,以短促而堅決的方式換氣,可以先以中等速度練習,要唱滿每個音符的時值,不論強唱還是弱唱,聲音都不要發虛,在確保音符時值和音準的前提下逐漸加快速度,這樣就可以避免快節奏演唱時所引發的音準偏高情況。
二、合唱音色訓練
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對合唱團的音色訓練需要對人聲色彩有針對性地塑造。具體訓練中男女聲都要注意訓練用鼻腔發出高位置的通透而潤澤的聲音,此時要注意強化呼吸訓練。
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形象的方式模擬蛤蟆的發聲進行訓練:訓練時讓每位學生擺出大笑的口型,然后嘗試嘴角朝耳后靠攏努力,這樣靠嘴角兩側完成吸氣,同時發出“嘿—”的聲音。停頓后,再慢慢朝鼻腔呼氣,此時仍舊發出“嘿—”的聲音。訓練過程要不緊不慢,力度慢慢提升,這個過程中軟腭保持抬起,始終保持緊張、有力的狀態。當然,具體教學中還有更多靈活的訓練方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慢慢發掘。
本文是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分別從音準和音色兩個方面對高一混聲合唱訓練的簡要分析。具體教學中,我們要能抓住學生的發聲特點,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認知和理解的形象訓練方式,這樣就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潑的訓練中,提升合唱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