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羿
為了培養21世紀的建設人才,全面提高中學生素質,中學生物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在這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一、創設疑境、疑點,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只是一味地講授課本知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極大限制。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老師務必要深刻認識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在教學中不斷結合實際,聯系舊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學,隨著問題入學,并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緊緊抓住問題中心進行討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舉個例子,老師在教《光合作用》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先給學生簡單介紹光合作用的發生原理,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開拓,圍繞“人工制造養料”這一問題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提出“我們能不能仿造葉綠體的內部結構,模擬光合作用必要條件建造一個‘人工光合作用工廠,并且充分結合當代智能化的設備設施來獲取人類所需的各種有機養料?”而有的學生則說“我們能不能將植物中的光合作用的因子移植到人體中,這樣的話人的體內就有葉綠體,只要多曬太陽,多喝水,那我們就可以生存下去了?”等等,這些大膽而有趣的討論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科學就是通過對各種現象、規律的積累、繼承、發揚和突破來獲得持續性的發展,而這些創造性的結果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的。因此老師便可以在教學中與學生分享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如何利用現有的科學知識來進行創造。
例如,植物的根系具有固土能力。有人根據這種功能創造了鋼筋混凝土。1865年法國某園藝師在搬移花盆時不小心將一盆花掉落在地上,花盆全碎了,而根系與土壤抱在一團,成為一個堅固的土坨。他恍然大悟,發現了水泥花壇容易破裂的“罪魁禍首”,于是他依照植物的根系用鋼筋紡織了框架,然后用石子混凝土填充,建筑起來的花壇果然十分堅固,不易破裂。他又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建筑行業,使得建筑起來的橋梁都十分堅固。
又例如,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在人類基因這個研究方向上獲得了重大進展,深入挖掘了基干的白血病基因;發現了神經性耳聾的致病基因;中國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發展中國家等。
通過以上一些具體生物的科學事例,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明白在學習生物時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接受,而是要主動地參與到生物教學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老師務必要創設有利于學生思維火花相互碰撞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借科學知識進行想象,實施創造。
在教做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的實驗時,把洋蔥根尖浸泡在水中,用了好長時間才把泥土洗掉。有的學生說,這太浪費時間了。我抓住這一機會反問這位學生:你用什么方法培養的洋蔥根尖容易洗掉根上的泥土?這位學生回答說過幾天告訴你。一星期以后,這位學生帶來了一盆用細沙培養的洋蔥幼苗,這種方法培養的根容易剔除培養基,又不損壞幼根的優點。
再如,在講蒸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時,講到根吸引的水分有99%左右散失掉,通常認為這不是巨大浪費,在干旱時,能不能讓植物節約用水呢?植物體內的水主要通過氣孔散失掉,如果能使氣孔關閉,水的散失不就少了嗎?通過講解氣孔關閉機理,使學生認識到與酸堿度有關。我引導學生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于是,有的學生受此啟發設計課外實驗,將兩棵白菜分別浸一下水楊酸溶液和清水,再曬6個小時,結果后者的萎蔫速度快得多。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