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傳統的物理課堂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由此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完成一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它以教材中的物理問題作為主線,以物理問題引入,以物理問題結束,又以新的物理問題引入新的學習,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課堂中的主要學習任務。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分為五部進行。
第一步:創設問題情境(導學案)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提煉出3個左右的問題,每個問題可以分成1~3個小問題。問題應具有思考性、概括性和啟發性。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己嘗試去探索解開疑惑,此時,學生的探索活動以問題為基礎,而問題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內心驅動力,他是引導思維、啟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實踐表明,教師能否成功地設計和組織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學生探索活動的水平。
第二步:自學和小組協作學習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先讀教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自學);然后在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進一步解決問題(協作學習)。
第三步:學生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學習的成果,師生共同分析和確定問題的答案,達成意義建構。
第四步:拓展提高
教師再提示知識重點,精講技能難點,并拓展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重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五步:訓練反饋
教師編制高水平,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進行訓練反饋,當堂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配套“校本”教材配合課堂教學設計相應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學效率,內容是:
1.導學案的幾個問題
2.緊密結合教材水平的訓練題
3.拓展提高的訓練題
4.學后反饋訓練題
問題教學法,必須基于教師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對教材內容全面、科學的分析。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努力喚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設問—探究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物理學科是一門以物理現象為載體,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在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