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陽
叛逆心理是人們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是心理發展的一個過程,叛逆心理多數會出現在初中這個階段,如果在學生出現叛逆心理的時候,教師、家長能夠給予及時有效的疏導,那么可以使叛逆心理對學生的影響降到最低。語文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也是學生掌握和了解人文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語文課程的影響,可以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心理,從而緩解學生的叛逆心理。
一、傳統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00后”,這個時代的學生都生活在一個新舊社會交替的階段,由于各種新思想和新觀念的影響,當代初中生的思維方式和以前的初中生有很多的不同,相比于以前的學生,他們具有熱情和激情、具有更加活躍的思維、具有更加強烈的生活欲望。但是,由于在初中這個階段他們的心智和思想還不是很成熟,使得他們的思想以及行為方式都比較不穩定,并且體現出矛盾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思想和行為上的叛逆性。當學生生活在客觀的環境中時,出現了和環境不相符合的心理活動,就會對客觀環境產生比較強烈的抵觸情緒,這種情緒就是叛逆心理的初期形態。叛逆心理是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常見現象,但是這種現象卻對每一個學生以及家庭都有很大的影響。初中老師對學生的管教會讓學生更加容易叛逆,這讓老師的工作更加辛苦和力不從心。但是,面對這一問題,老師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手段,課堂上進行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不僅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忽略了語文教育對學生心理的疏導作用。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語文課程的標準有了明確的說明:語文課的開設和改革,目的是要讓語文教育成為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的重要途徑,同時要重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融合發展,使學生在掌握自然科學的同時,也能夠得到人文氛圍的熏陶。通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可以看出,語文教學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對于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老師只是單純地對知識的教學很拿手,缺少對學生心理的了解和教育方法,對叛逆學生更是無從下手。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有效策略
1.善于利用閱讀教學疏導學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文章的閱讀。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他們自己在閱讀中品味作家的思想和心境,給他們以最大的自由空間,從而讓他們的心理受到一個良好的熏陶和影響。相比于老師和家長苦苦相勸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更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的作用。老師在課文講授之后,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和課文相關的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一些流行的文章,讓學生通過自主的閱讀和思考,能夠體會作者更加深層的含義,對自己的心理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然后老師再進行一些講解和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學生共同探討,這樣就會產生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時,一些比較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優秀雜志和中外名著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比如《讀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學生閱讀》《名人傳》《飄》《簡·愛》等等。這些作品不僅可以作為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開闊他們的眼界,也可以很好地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讓他們能夠自己分辨善惡,樹立遠大的志向。
2.關愛學生,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
初中生處在一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階段,他們對于很多的事物和行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說教以及管理有很強的抵觸心理。所以,對于這樣的一個不成熟群體,教師要更加地關愛他們。而要想了解學生的想法,首先要做到的是和學生成為朋友,被學生接納。因此,老師要在課堂上營造一個平等的氛圍和師生關系,要主動和學生做朋友,傾聽他們的心理訴求,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苛責和管束。對于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要更加的關注,不讓他們對學習和老師產生排斥,不要總是一副嚴厲的面孔來面對他們,要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他們才更加愿意講出自己的心里話,打開心結,積極地面對自己成績的問題,進而改正學習上的不足和缺點,提高自己的成績。
在生活中,老師也要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探討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在課堂上要多進行鼓勵和表揚,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付出的努力,堅定他們的信念,產生一個良性的循環。
總的來說,在初中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叛逆心理進行干預和疏導是課程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需要根據每一個人不同的特點采取不一樣的方式,同時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語文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李春艷.談語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J].教書育人,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