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發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掌握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及其特征。
能力目標:聯系實際,培養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牢固奉獻意識,熱愛人民的情感,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
【重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難點】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是否想過以后的人生目標,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
過渡,幾位同學表達了自己以后人生道路的選擇,大學是人生道路重要的轉折點。下面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大學生,他的選擇是什么?為什么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
請大家看一段關于他的視頻,播放視頻感動中國關于徐本禹的事跡——華農業大學畢業生徐本禹到貴州山區支教。
師:看完視頻,你們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讓你感動?
(學生回答)
師:大學畢業放棄公費研究生,義務去貴州山區支教——這就是他的選擇。(歸納)
過渡:我們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世界觀影響我們的行為,人的思想影響著人的行為。
徐本禹自強不息,立志成才,做一個對人民、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他的價值判斷。
(1)什么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兩者的關系是什么?
師:他為什么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憑空產生,還是一時的熱情!
(學生回答)
總結:從視頻中了解到,徐本禹的選擇不是憑空產生,也不是一時的沖動,是深受父母的影響,別人幫助后心存感恩,——也就是說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實踐基礎上形成的。這符合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過渡,徐本禹的選擇令我們感動,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
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并不是永恒、一成不變的。
設問:那把握這一特征,對于我們有什么現實意義。
(學生回答)列舉事例
比如:林業發展史上的傳奇人物馬永順,當國家需要木材時他成為劃木模范,國家要保護森林,環境時他成為植樹模范。
過渡,講到這里我們對徐本禹有基本的了解。
(多媒體展示)
設問:你能不能解讀一下這些人物?
徐本禹是沒有物質的富有,選擇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幫助山區孩子。
從徐本禹的人生選擇,說明了價值選擇具有主體的差異性。
(多媒體展示)
有人這樣形容他,“時勢造就了英雄,但他也被時勢所淹沒”
從價值選擇角度,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我們的選擇是否可以違背客觀規律,違背了的結果又是什么?
例子:歷史上所學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
過渡,徐本禹價值選擇遵循了社會發展規律,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而有些人違背了社會規律,必然受到懲罰。當然人民對他們的評價及態度也是截然相反的。請大家看視頻。
(多媒體展示)
師:以上的不同的評價態度從價值選擇的角度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復雜的社會充滿著沖突,多元的社會充滿著抉擇。
個人利益和社會,他人利益是不是總是一致的?這就需要我們做出選擇。
學生思考并討論:
(1)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又該怎么辦?
(2)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該怎么辦?
(3)當個人利益與社會,他人利益沒有沖突時我們又該怎么辦?
應該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
過渡,徐本禹獲得了人民高度的贊揚,而有此人遭到人民的痛恨。
師:同學們還能否舉一些典型的例子嗎。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請看。
(多媒體展示)
從視頻中我們看到,身為一名黨員干部,理應時刻謹記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不辜負黨、國家和人民對他們的期望,一為他人、為自己、為家人謀取私利。一位是用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感恩社會。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出發點。
過渡,從中給我的啟示是:要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必須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
師:下面我們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請同學回答)
老師也給大家梳理了一下,請看。
(多媒體展示知識小結)
我們對以上說學的知識進行練習鞏固。
通過學習,我們明白了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的兩個基本規律。現階段,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價值選擇除了要遵循這兩個基本規律,它的具體標準有什么呢?請看屏幕。
(多媒體展示)
最后我想引用列夫·托爾斯泰的話作為我們今天的結束語!
人生的價值選擇,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面對社會的轉型,價值觀的多元化,蕩滌著我們的心靈,考驗著我們的選擇。青年要學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做到:“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相信只要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我們的同學一定會擁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