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盛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五章第三節中的“乙烯制取與性質”演示實驗時間較長,直接影響教師按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此筆者對此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一、自制教具
二、實驗儀器、藥品與裝置圖
兩個鐵架臺(鐵夾、鐵圈)、平底燒瓶(250mL)、雙孔橡膠寒、溫度計、導氣管、石棉網、止水夾(三個)、Y形管、試管、碎瓷片、火柴、燒杯,自制貯氣瓶,自制三芯酒精燈。
酒精、濃硫酸、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硫溶液、肥皂液。
三、操作方法
1.按圖連接好裝置,分別在窗口內盛裝相應的試劑。
2.關閉止水夾b,打開止水夾a、c且用三芯酒精燈給燒瓶加熱至170℃將產生的乙烯注入盛有肥皂的燒杯中。
3.待肥皂泡沫充滿燒杯后,立即打開止水夾b,關閉c,讓乙烯通入自制的貯氣瓶內。
4.點燃燒杯中的肥皂泡,觀察乙烯燃燒的現象。
5.熄滅酒精燈,在繼續打開止水夾b的同時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c,讓貯氣瓶的乙烯分別通入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觀察實驗現象。
四、實驗改進的優點
1.實驗現象明顯,乙烯燃燒很旺,火焰呈黃色,黑煙騰空而起。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迅速褪色。
2.將乙烯通入自制的貯氣瓶避免了多余的乙烯逸散和污染
環境。
3.自制三芯酒精燈火力大,縮短了加熱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