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樹江
摘 要:分析了現代學校體育健康課存在的問題;探究了心理教育在學校體育健康課中的影響;分析了利用心理教育促進學生體育健康效果,激發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激勵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積極性。指出心理教育在現代體育健康課開展中的必要性及建議,力求實現體育課的多元化、多樣性。
關鍵詞:心理教育;學校體育健康課;終身體育意識
中學體育健康課是在學校內以身體練習、學生活動為基本手段,以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意識的學校活動,有著獨立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除了突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三個方面以外,并具體強調了心理健康練“身”,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必須把握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狀況,創造性地探索在體育健康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心理教育于體育健康之中。
一、體育健康課開展現狀的問題分析
1.場地器材、經費保證、專業教師普遍不足
學校場地設施配備有限,教師專業、編制受限、學校體育專項經費緊張。這些硬件上的問題已經制約著學校體育健康課的基本開展。
2.體育健康無法得到廣泛、普遍重視
很多學校的體育健康課幾乎成了“雜課”,更遑論經費保障了。學校對升學率的片面追求,家長對文化成績的“一邊倒”認識,社會的功利、浮躁心理,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習體育健康學科的態度認知,進而造成學生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沒有重視體育健康的重要性。
3.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不高,課堂質量有待提高
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配備根本無法保證體育專業的人才選拔,甚至有的用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而事實上體育健康課與其他理論學科不同,不僅要求教師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水平,還應該具備較強的文化素養,包括德育、心理教育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但部分教師的文化素養存在不足,影響著學校體育健康課程的質量。
二、德育、心理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朱永新教授曾這樣詮釋理想的體育:“理想的體育,應該注重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永不言敗,永不停息,養成堅忍不拔的品質;理想的體育,應該培養學生坦然面對競爭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和科學訓練,養成健全的心理素質。”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暗示促成效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體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的過程。本人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運用好心理暗示:(1)適宜的心理暗示能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保持穩定的學習積極性和濃厚的練習興趣,使學生的每次練習都富有成效。如在耐力練習中,教師少報成績,通過心理暗示,讓學生覺得每一次成績都在改進中進步,這樣學生即使疲勞了,也不會產生厭倦心理。(2)教師的示范也有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如果教師示范效果不好,學生接收到的是危險信號,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情緒,進而影響學生掌握動作。如,在跳高練習中,將達不到標準的學生集中,在學生不察覺的前提下降低高度,要求學生注意動作要領,分散學生的恐懼感,這樣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和成績得到顯著的提高。(3)教師的眼神、表情、手勢也有暗示作用。如,在跳遠練習中,教師站在起跳點以手勢暗示學生做踏點起跳練習。教學實踐證明:適宜的心理暗示,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意志,調節學生的心理,改變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生態度與協作精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創設情境悅情感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互幫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著重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學習習慣。互相幫助,探討學習,使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比如,筆者在足球運球訓練中采取男女混合小組比賽的形式,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得以很好的體現。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幫助他們通過解決困難品嘗成功的快樂。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誘導其自主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指導調節情緒,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其樹立自信,培養堅強意志。
3.消除畏難提技能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教育學生正視困難,在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鼓勵他們不畏艱難、奮力拼搏,努力克服困難,品嘗勝利的喜悅。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通過良好的示范、鼓勵的語氣、及時的糾正、正確的幫助和保護,給予學生信心和勇氣,使學生消除畏難心理、消除顧慮,有信心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自身運動技能。學生小丁,個高體瘦,腿長。由于身體瘦弱,其在籃球場上的表現卻不能與他的身高成正比,常常被身強體壯的隊員撞倒,比賽時往往成為同學的嘲笑對象,幾次下來,小丁越發自卑,甚至有點自閉傾向了,隨后的籃球賽再也不愿上場。筆者與班主任溝通后發現,小丁心肺功能突出,熱愛長跑,只是由于身體瘦弱,故而對力量型的運動有些畏懼情緒,籃球賽讓他打中鋒位置真是勉為其難。發現問題癥結后,我把小丁招來,加入了學校的運動隊,重點訓練肌肉和力量,一段時間下來,小丁整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并在舉行的1500米長跑比賽中拔得頭籌。筆者結合其對足球的熱情,硬是讓小丁成了市中學生足球聯賽的“最佳守門員”,小丁同學找回了自信和笑容。
4.后進轉化齊發展
后進生指的是部分先天運動細胞較弱、肥胖、學習運動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這類學生的發展工作:(1)要求教師尊重信任、正面引導,充分考慮到每個“體育后進生”特殊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身體素質,進行思想教育、心理干預。(2)關心愛護、對癥下藥。對這部分學生,要和他們做朋友,以鼓勵表揚為主,根據不同的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3)激發個性、耐心指導。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后進生”,承認每個個體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促進其個性發展,在尊重個體的同時,還應該耐心找準問題,提出糾正辦法,堅持不渝。
三、幾個建議
(1)注重學習,潛心研究德育、心理教育與體育健康的內在聯系,尋找結合點。(2)狠抓常規,德育管理的基本就是課堂常規,良好的課堂秩序也是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3)寓教于樂,在體育健康課程更多采用游戲教學,培養學生集體精神、團隊合作意識。(4)競賽促進,通過學生間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并引導學生在競賽過程中發現不足,尋找差距,更培養了優勝者的自信心。
總之,體育課是身心教育合一的教育活動。我們不僅應該規范課堂常規,從教育教學方法入手,尋求德育心理教育與體育健康教材上的結合點,探索更立體、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通過體育健康課的實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意識,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團隊意識,更應該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問題,在練習中想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真正使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達到真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