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 寧
博主簡介:綠人中國CEO
責編:張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我覺得,林彪在紅軍第5次反圍剿時期寫的《論短促突擊》,與當下的創業環境頗合時宜。
IT互聯網的資本規律是,每隔大約 8年,就有一只巨鯨上浮,攪動沉睡的大海,一瞬間,海水快速流動,所有生物活躍起來,滿眼都是成長的機會。然后,巨鯨浮出,股市走下波峰,資本流動停滯,未能躍出龍門的大中小魚們擁擠在一起,開始饑餓游戲。
現在被困在互聯網孤島里的中國創業企業,據IT桔子統計,拿到天使輪的3000家,拿到A輪的2000家,拿到B輪的600家,拿到C輪的200家。明年圣誕節,名單上這些企業,將剩下不到一半。
股市下滑,所有投資者都捂緊了口袋,可投可不投的項目,堅決不投了,離錢遠的項目,堅決不投了,做社區做交流,繞來繞去無關交易的,堅決不投了……
如同,蔣介石在第五次圍剿,都不追求長驅直入的爽感了,而是步步為營的堡壘戰術。如同 BAT的生態鏈投資策略,每投一個企業,就放一個堡壘。
林彪在《論短促突擊》中開篇即談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的軍事特點,除了堡壘戰術外,國民黨“極力抓著紅軍在物質上和兵器技術上的弱點來進攻”,并且“在持久戰略與堡壘戰術下的敵人。為著首先縮小蘇區,以便最后與紅軍決戰,他依照總的計劃,分路向著蘇區軍事政治上的要點前進,(不是向著紅軍主力所在地前進)”。
那是中國最高手的過招啊!就是說,如果打掉政治要點,就沒有后續兵力,把紅軍的作戰能力封死在10萬。所以,國軍要先干掉兵力的源頭,再圖決戰。
這類似百度打谷歌,不打對方的核心兵力,算法、用戶體驗,而是直擊政治要點。騰訊視頻打優酷,搶IP拿版權也是類似。
所以,林彪說,堡壘對堡壘,正面戰,那是送死的打法。唯一的路,是短促突擊。
林彪對“短促突擊”的定義是,“就是對于從堡壘內出來作短距離(專指距離約五里至十里左右有時更少)推進筑堡的敵人,乘其立足尚未確實穩定時予以不意的,迅速的,短促的突擊,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種打法,有點類似在狹小的空間里,與敵貼身時發力。
接著,林彪談了兩個重要的名詞和一個核心概念。兩個名詞是“障礙物”和“制高點”。
“障礙物”出現在第五條,“要有充分的障礙物,使敵人停在我障礙物的下面,受到我火力的嚴重殺傷”;而從第五條到第十條,都在談制高點的價值、控制與利用。比如,讓什么樣的戰士守本次戰役的制高點。
而在第十二條,林彪談了核心概念。他說:“我軍,當時的任務不是遲滯敵人的前進,而是在求得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p>
讀到這一句,我敲了一下桌子,這就是殺氣??!創業能成功的人,一定有“殺氣”。
身處饑餓游戲中,拿到天使與 A輪的5000家創業者,存活的時間只有7個月。
7個月的時間,你可以寄希望于找到一個風口,然后擁有神話。另外一條路,就是這7個月的時間痛苦地“寸進”,需要在狹窄的空間里,和市場、客戶、競爭對手短兵相接,貼身肉搏。要比他們更快地拿到下一筆錢,這是讓你續命的核心資源。
文章的第 24條,林彪說:“這種短促突擊的戰斗,勝利最主要條件之一,在于能保持軍事秘密。”
古人云,“事以秘成?!?/p>
傅盛在美國做 clean master,9個月的時間,嚴守秘密,給了 clean master絕對空間,快速達到了 IPO 的體量。是“事以秘成”的好例子。
《論短促突擊》,27歲林彪所寫,我學到的核心是4個詞:“殺氣”、“障礙物”、“制高點”、“事以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