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暉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日益興盛,其中發展迅猛的P2P網絡貸款平臺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尤其是小額信貸業務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應對沖擊,在不斷探索后先后推出了銀行系P2P信貸業務。本文通過分析P2P網貸優勢與劣勢,對商業銀行發展P2P業務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貸款業務;P2P網貸
一、P2P網貸平臺的優勢和劣勢
(一)優勢。作為小額貸款業務和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P2P網貸和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其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P2P網貸平臺彌補了商業銀行貸款業務中的盲點——小額貸款。對銀行而言,小額貸款的運營成本高,又不能帶來高額利潤,因此銀行往往對小額貸款業務置若罔聞,致使希望通過商業銀行獲得小額貸款的借款人無法獲得貸款。P2P平臺為這類群體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借款人可以輕松通過P2P平臺獲得資金,比起經過銀行嚴格的審核后仍可能無功而返,P2P網貸是絕佳選擇。第二,P2P網貸平臺的交易成本較低。P2P通常是線上交易,主要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幾乎沒有物理網點,也不需要大量工作人員,辦理流程相對簡單。商業銀行卻需要物理營業網點以及眾多前臺服務人員、后臺管理人員。一億元的貸款,如果銀行以批發貸款的方式貸給大企業,只需要一個客戶經理就可以辦理,但是如果以零售方式辦理小額貸款就需要幾千筆甚至上萬的業務量,增加了人力成本。第三,利用互聯網先進技術,能夠更快的獲取借款人的相關資料,進行評估審核,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借款人通常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考察,例如個人的收入能力、企業的利潤和現金流量等財務數據。商業銀行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借款人主動提供或者調查人員的搜集,而花費較長時間所收集的數據往往甚至不夠全面。P2P利用其網絡特性,通過電商平臺、社交網絡、搜索引擎以及云計算技術等獲取客戶各方面的信息,通過數據模型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進行準確的評估。所以,P2P平臺可以更好地解決小額貸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更準確地識別和評估風險。第四,P2P網貸平臺運營模式多樣,借貸流程不斷創新。商業銀行獲取利潤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吸存放貸獲取利率差。P2P平臺則利用網絡技術規避了商業銀行吸存放貸模式所產生的成本消耗,憑借網絡擴散影響力,吸引客戶注冊,客戶在平臺上自主決定借貸交易的方式。有一些P2P平臺本身不提供貸款,所以不會遇到資金瓶頸和血本無歸等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新項目開發和風險管理控制上。
(二)劣勢。雖然P2P網絡貸款平臺方便快捷,但是也不完全是優于商業銀行,其劣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P2P網貸平臺的利率可能會高于市場利率。P2P網貸實質上是一種民間借貸形式,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只要貸款利率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就是合法的。所以過高的利率會加重企業的負擔,導致借款人的財務危機進一步惡化。第二,由于信用體系不完善,P2P貸款違約風險更高,致使P2P平臺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某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些P2P平臺的壞賬率已經上升到了20%,而陸金所的董事長計葵生也曾經在公開場合自爆陸金所的年化壞賬率約為5%至6%。第三,信息披露不充分,資本杠桿倍數過高。由于P2P公司不受銀監會、央行和證監會等機構的監管,并不需要披露存貸比、存款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指標,甚至沒有披露基本的財務報告,此類P2P網貸平臺的風險難以判斷。第四,P2P平臺的資產負債規模較小。《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的數據表明,2012年年末,P2P平臺的借貸規模在500億元到600億元之間,然而2013年10月銀行貸款余額則約為70.8萬億元。就此看來,P2P平臺的貸款規模和商業銀行遠不是一個量級。第五,融資渠道少,經營風險高。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擁有眾多的融資渠道,例如股票、債券、同業拆借、央行貸款、發行理財產品、吸收存款、轉讓貸款等。但是P2P平臺除了通過高收益金融產品吸收存款之外,其他融資渠道很少。因此,某些自主提供貸款資金的P2P平臺面臨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
二、商業銀行進入P2P領域的理由
P2P網貸平臺的迅猛發展給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為了抵抗沖擊,一些銀行也考慮發展P2P。綜合前文對P2P網貸相較于銀行貸款業務的優勢和劣勢,可以得出以下三點商業銀行發展P2P的理由:第一,開發P2P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占領互聯網金融的制高點。如今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商業銀行與其被動抗爭,不如主動出擊,順勢而為,爭做潮流的引領者。第二,介入P2P有利于商業銀行實現轉型。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和金融非中介化程度加深,銀行面臨著議價能力下降、信貸流動性不足、資本占用過高等問題,商業銀行傳統的“壘大戶、傍大款”的經營模式已凸顯頹勢,所以銀行必須實現從“高富帥”向小微企業、從批發向零售的轉變,而P2P正是轉變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商業銀行通過P2P平臺服務小微企業,提供投資咨詢、資信調查、貸后管理、資金結算、擔保等服務,不但可以獲得相應的管理費用和其他中間收入,還能夠借助P2P平臺促進存款增加,用以發展傳統信貸和風險投資業務,還可以提高資金周轉速度,增強盈利能力。
三、P2P網貸平臺對商業銀行的啟示
為了更好發展銀行系P2P,商業銀行應當揚長避短,從P2P網貸平臺的發展經驗中獲得啟示。第一,關注中小客戶的貸款訴求。作為貸款業務的一部分,小額貸款業務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商業銀行應該利用P2P模式,降低交易成本,為中小客戶提供貸款。對大部分客戶而言,商業銀行更具有品牌價值、更值得信賴。第二,加強客戶社會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商業銀行在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估時,同樣可以利用社交網絡、電商平臺和云計算技術來獲取借款人的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整合,高效率地審核通過借款人的借款資格。第三,不斷探索服務客戶的新手段和新方式。P2P網絡貸款平臺的貸款人數和范圍是不受限制的,資金利用率效率高,這為小額貸款業務長期發展提供了成長空間。商業銀行利用人工或者自助服務終端提供服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體驗需求。所以商業銀行應該實施多元化的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需求。同時,銀行業要不斷精簡貸款業務的流程、提高業務執行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快捷和便利的貸款服務。
四、總結
目前,已有國開行、平安銀行等數十家銀行投資或參股P2P平臺。報告顯示,銀行發展P2P網貸增強了消費者對于銀行品牌形象“創新”、“親民”的印象,借助強大的品牌背書也快速提高其P2P平臺在投資者中的認可度。
P2P網貸對比與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具有很多的優勢,而銀行系P2P平臺相較于非銀行系P2P平臺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優勢,用戶普遍更加看好的是銀行的資金規模和品牌保障。商業銀行應該繼續發揚這一優勢,優化自身的P2P業務,從而促進銀行多元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第一財經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
[2] 劉明彥.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的掘墓者?——從P2P說起[J].銀行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