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
摘 ?要:本文從多個角度探析建筑業“營改增”中的困難、影響以及主管部門和企業應當采取的積極應對之策。
關鍵詞:營改增;影響;對策;建議
一、“增值稅與營業稅”并存的歷史沿革及“營改增”的必要性
我國稅收類別包括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和特定目的稅。1994年我國稅制改革以來,流轉稅形成了增值稅與營業稅二元并存的格局。增值稅與營業稅是兩個獨立而不能交叉的稅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新的經濟形態不斷涌現,貨物和勞務的界限日漸模糊,二稅并存暴露出來的的問題日漸突出,其中最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就是營業稅中的重復征稅。因為營業稅具有全額征收的特點,流轉環節越多,重復征稅越嚴重。增值稅具有層層抵扣的特點,僅對“增值部分”征稅。“營改增”的目的是要解決服務業和制造業稅制不統一的問題,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取消重復征稅,促進社會化分工,使我國財稅制度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提高市場效率。
20世紀末,我國政府開始推進城鎮化發展戰略,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建筑業與國民經濟中其他若干個外部行業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因此不僅拉動了國民經濟大幅度發展,也為解決社會民生和就業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我國建筑業產值占GDP總額的比重達到7.03%。
二、我國建筑業實施“營改增”面臨的挑戰和阻力
建筑業企業“營改增”后將面臨兩個方面的困難:一是大量成本費用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1)建筑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無法取得進項發票。(2)建筑企業施工所用的砂子、石子、石灰等所謂“地材”因供貨商多為私營個體或小規模企業甚至是老百姓個人,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3)施工企業自有機械設備的費用通常以折舊或臺班費的方式進入成本費用,也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4)除以上三項直接工程費外,間接成本費用如工程排污費、社會保障費等均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5)建筑業中采用BT、BOT模式的項目通常需要長期墊付大量資金,利息費用巨大,無法取得抵扣發票。二是增值稅納稅和征管操作復雜,必將大增加稅務征管部門和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成本。主要表現在:(1)納稅主體的確定問題。建筑行業點多面廣,若以項目部為納稅主體,項目部需在當地辦理稅務注冊,如果項目部發生虧損,多出的增值稅進項稅面臨如何處理的問題。(2)申報地的確定問題。如果認定為法人所在地,施工地點分散,申報工作會相當困難,并且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因無法確切掌握異地工程的施工進度、財務狀況等實際問題,難以監管到位。而如果由各項目部申報,工作量較輕,但卻會出現內部交易或者購置固定資產導致某些項目的進項稅偏大,另一部分項目的銷項稅偏大,但它們同屬一個法人單位,如何實現跨地區統籌管理將成問題。
三、建筑業業“營改增”的效應分析與政策建議
(1)首先來看對納稅人身份的影響。具備資質的房屋建筑業、土木工程施工企業和建筑安裝業企業一般經營規模較大,有健全的財務核算制度,這類企業應該直接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如建筑裝飾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其提供的應稅服務銷售額沒有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應將其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2)“營改增”將進一步規范建筑業總分包業務,促使建筑施工企業調整業務流程。總包企業將建筑工程進行分包的,分包企業應給總包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為實現企業稅負最小化,施工單位在選擇分包單位和供貨商等合作伙伴時應優先考慮其是否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身份。(3)增值稅征管嚴格,管理鏈條越長則潛在風險的越大,因此企業會逐步弱化其下屬子公司,變子公司為分公司、專業化公司、區域化公司,以減少和壓縮管理層級,即從組織架構上實現從“橄欖型”向“啞鈴型”模式的轉變。(4)建筑業現行造價體系必須進行修訂。目前建筑業征收營業稅采用記取綜合稅率的方式,企業在投標報價、工程款撥付、最終決算時計取的營業稅為整個工程造價的3.4%左右。“營改增”后,稅率調整,同時價內稅為價外稅,課稅方式和計稅依據均發生重大變化,人工、主體、輔材執行的稅率將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測算難度勢必加大,目標預期更加難以確定。因此,行業主管部門必須配套出臺與“營改增”相對應的工程造價和計價體系。(5)稅務主管部門應考慮制定“老項目老辦法、新項目新辦法”的過渡期政策和低稅率方式以實現進項稅額的充分抵扣,切實減輕企業實際稅負。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增值稅征收范圍偏窄導致抵扣鏈條不完整的局面必須打破,只要社會配套完善的經濟政策和稅收制度,建筑業“營改增”后必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結構性減稅。“營改增”對建筑企業帶來的管理挑戰與運營風險毋庸置疑,但同時對不夠規范的供貨商和勞務公司也有了強有力的約束,對企業的現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些都會促使企業加強成本管理,自我提升價值,從全國層面上也會整體提升我國建筑企業的管理水準。
總之,建筑業企業必須立足自身實際,結合發展方向和目標,統盤規劃、籌劃取舍,從組織架構、業務模式、經營管理等不同維度房進行探索,積極投身融入到當前“營改增”的政策變革與發展機遇大大潮之中。
參考文獻:
[1] 《2014中國建筑業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
[2] 財稅【2013】106號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