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玲,任重鴻,蘇吉梅
(1.合肥市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安徽合肥 230001;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口腔科,浙江杭州 310003)
齲齒是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全國第三次口腔健康調查5歲兒童患齲率為66%,未治療率高達97.1%[1]。兒童齲齒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會發展為牙髓根尖周炎、間隙喪失,乳牙過早脫落,甚至影響恒牙胚的發育。有研究發現家長的態度及重視程度與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有關[2],目前很多家長認為兒童乳牙需要替換,在兒童期很少帶孩子到醫院接受醫生的檢查治療。本文主要研究家長對兒童口腔疾病的態度以及就診原因。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2012年1—12月來我科初次就診的2~8歲患兒1 324例。其中男生716例,女生608例。取得每個患兒及家長的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接診醫生均為我科工作6年以上的主治醫師,對每個初次就診的家長進行系統化的問診并對患兒進行口腔全面檢查,向家長詳細介紹病情,治療計劃,根據家長的意愿和就診原因對不愿意接受治療的原因進行分析。
患兒的就診原因,包括疼痛,牙齒發黑(顏色及形態改變),牙外傷,牙齒萌出異常(雙排牙,遲萌),牙齒不齊,窩溝封閉及其他(舌系帶過低,唇系帶過低,口齒不清,多生牙等)。
記錄治療實施情況及放棄治療的原因。
記錄家長放棄治療的原因與患兒就診原因,家長受教育程度,經濟水平等因素的關系。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患兒是否愿意接受治療作為應變量,納入家庭經濟、家長文化水平、性別、疾病類型等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2.1 就診原因 對1 324例患兒的就診原因進行分類,牙痛是主要原因,占45.02%(見表1)。

表1 1 324例患兒就診原因
2.2 放棄治療原因 1 324例患兒中,有426例家長不愿意接受診治,其中害怕疼痛155例,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151例,認為治療價格高、治療時間太久沒有時間來就診112例,其他(補牙會脫落等)8例(見表2)。經卡方檢驗,男生和女生分布差異不顯著(χ2=0.414,P >0.05)。

表2 426例患兒放棄治療的原因/例
2.3 各種口腔疾病與是否愿意接受治療的關系對于齲齒愿意治療的為257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為211例,乳牙滯留為245例,反為3例,牙外傷為107例,窩溝封閉為49例,其他為26例;而對于不愿接受治療的患者中齲齒為219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為132例,乳牙滯留為51例,反為7例,牙外傷為10例,窩溝封閉為7例,其他為0例。見圖1。對愿意接受治療和不愿意接受治療的患者按各疾病分類進行卡方檢驗,統計學意義顯著(P<0.005)。對于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的齲齒家長容易放棄治療,對于有疼痛的牙髓疾病,乳牙滯留家長愿意接受治療。
2.4 家長受教育程度,經濟水平與是否愿意接受治療的關系 家長受教育程度與患兒牙病治療選擇有很大關系。以陪同人文化程度為準,分為高(大學及大學以上者);中(高中以上至大專學歷);低(初中及其以下學歷),根據家長的經濟收入水平的高低進行分類,統計與是否接受治療的關系,按照家長的經濟收入水平分為低(<2 000元/月);中等(2 000~5 000元/月);高(>5 000元/月)。把單因素分析中是否愿意接受治療兩組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別的家庭經濟水平、家長文化水平、疾病類型三個變量,以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兒童性別納入自變量,患兒是否愿意接受治療作為應變量,在單變量分析的基礎上,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有意義的自變量。可以認為家長文化水平高、經濟條件好、兒童有臨床癥狀的,越容易接受治療。見表3,4。

表3 是否愿意治療有關因素賦值方式
本文通過2012年來我院兒童口腔科就診的1 324例患兒中就診原因進行分析,牙齒疼痛,牙齒不齊和乳牙滯留是主要就診原因,占據總病種77.5%,疼痛才引起家長的重視,很少有家長因窩溝封閉和涂氟來就診,說明家長對口腔知識匱乏,等到牙齒疼痛和影響美觀才來就診,沒有早期預防和防護意識。這與家長對齲病預防不足,飲食和口腔衛生習慣缺乏有關,但是接受治療和放棄治療與患兒家長的文化水平,經濟水平有著直接關系。本文對這三者關系進行分析。
3.1 家長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與接受或放棄治療的關系 父母的文化水平,飲食習慣,口腔衛生習慣與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態有很大關系[3-4]。本研究中放棄治療的426例患兒,家長文化程度低的占多數,家長本身對口腔衛生的意識不強,在治療方法,價格和時間上認為投入過多,導致患兒齲病及其進展性疾病。母親對口腔知識了解越多和對孩子口腔的關注度越高,孩子的牙齒越健康[5]。本研究接受治療的家長中,文化程度高的家長會選擇及早診療疾病,預防齲病。
家長的經濟水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沒有臨床癥狀的齲病沒有得到有效診治,延誤病情導致更為嚴重的根尖炎,低收入家庭一般選擇有臨床癥狀,疼痛的牙齒進行診治,家長的經濟水平與兒童齲病率也有一定關系,家庭年收入高的,孩子的患齲率低[6]。而高收入家庭會選擇早期診治,早期預防。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口腔健康行為,態度與兒童的健康有相互關系。經濟條件差的家庭的孩子口腔衛生習慣更糟糕[7]。
本研究中父母的知識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經濟收入情況與孩子齲齒的嚴重性相關。孩子的牙齒齲壞程度與較低的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較低父母相關。經濟收入越高與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經常地參加了早期齲病的預防計劃。教育水平高和收入高的父母更關注孩子們的牙齒護理以及保持牙齒健康。父母的教育不足和低社會經濟地位導致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8]。預防齲齒應該關注孩子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這可以通過針對社會地位經濟水平較低的家庭實施預防計劃[9]。
3.2 家長的就診態度與就診的原因 本研究中齲病,牙髓炎,根尖周病是主要疾病,齲病是個傳播性疾病,也是不可逆性疾病,牙齒硬組織的破壞進而傷及牙髓引發疼痛。除了含糖食物,不規律飲食,喝飲料以及喝奶睡覺的不良習慣都會造成蛀牙,反頜,牙齒發黑等疾患;同時,母親有高患齲率也會導致孩子有高患齲率。家長在刷牙和控制甜食等方面的口腔衛生保健知識上是有認識的,但在監護能力方面,能力的高低與孩子的實際患齲有著相關的關系[10]。現階段,口腔衛生和刷牙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對于兒童不定時的吃糖,家長也很難做到及時管控[11],有些家長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只選擇性的治療恒牙;在很多牙列不齊的病人中,家長也是等待齲壞的乳牙脫落后再進行矯正。然而,乳牙的齲壞或因齲早失使得牙弓長度喪失,恒牙萌出間隙不足,發生錯牙合畸形[12];反而會更加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和時間。
本研究中由齲病引起的疼痛和牙齒發黑問題是就診的最重要原因,2~8歲組中齲病是第一疾患,乳牙的患齲率較高,有明顯的疼痛癥狀的齲齒及其進一步的疾病家長是愿意接受治療的。但是沒有明顯的癥狀的齲病,家長認為乳牙需要及時治療的意識較弱,牙齒不痛就不需要看,害怕看牙疼痛和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的家長在拒絕治療中占84.5% ,這與家長本身的口腔意識不強,文化程度,經濟水平以及口腔衛生宣傳教育不充分有關。
同時,本研究中14%的家長因為患兒牙齒不齊等美觀問題和要求做預防齲齒治療主動就診;說明部分家長對于美觀的要求較高和口腔健康意識增強,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有些家長對于乳牙齲病的治療置之不理,認為可以“消炎”或“治療后不痛”就可以等待換牙,而對于牙列不齊,牙齒發黑等影響美觀的問題急需解決,而忽略了乳牙牙列的不完整會導致恒牙牙列不齊。
齲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患兒自覺癥狀不明顯。齲病發展成根尖炎,乳牙牙周組織疏松,膿液容易從齦溝排出,疼痛癥狀不顯著,繼承恒牙骨硬板消失,影響繼承恒牙的發育異常或萌出異常而造成更為嚴重的錯頜畸形和特納牙。而有些嚴重的根尖疾病會導致恒牙彎曲或早失。本文中家長文化程度越高越了解預防的重要性,主動要求做窩溝封閉來預防齲病;對于出現齲病進行溝通能順利進行治療;而文化程度低和經濟水平低的家長更多的采取消極等待的態度。因此,家長的口腔衛生意識對孩子的口腔健康有重要影響,家長普遍對子女的口腔健康問題缺乏足夠重視與關心,因此社會各方面在關注孩子口腔健康時應該提高對家長的宣傳教育。
3.3 對策和方法 因此,采取確實有效的干預措施加強基礎口腔預防保健,降低齲病的發病率,通過多種可能的途徑對群眾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是齲病診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能因為齲病導致根尖炎,牙齒拔除而導致錯頜畸形的發生,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13]。可能與衛生部門對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力度,人群中兒童牙齒預防保健的知識普及程度有關[14]。早期預防,早期診治,不僅能減少就診次數,費用和減輕疼痛,而且不會造成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身心影響。除了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家長應樹立早預防,定期復查的習慣,需要強化口腔健康意識,加強家長自己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檢查口腔,讓家長樹立以預防為主。媽媽在懷孕時注意自己的口腔衛生,在寶寶出牙時要用紗布和指套牙刷給寶寶口腔進行清潔。出牙后可以定期涂氟,3~4歲后乳磨牙進行窩溝封閉,有齲洞時及時進行治療。6~9歲兒童對于第一恒磨牙進行窩溝封閉,12~14歲兒童對于第二恒磨牙進行窩溝封閉,而2歲以上的兒童每半年進行涂氟預防,每半年進行常規口腔檢查,早期發現并及時診治,減少兒童齲病的發生。以預防為主的口腔健康知識和預防策略是未來的研究重點[15],必須從多渠道加強對家長口腔保健的認識,督促家長認識齲病的危害性,保護乳牙如同保護恒牙一樣重要,牙齒的健康影響身體的健康,從而進一步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以預防為主的口腔健康知識和預防策略是未來的研究重點[15]。
[1]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CD].北京: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8.
[2]Saied - Moallemi Z,Virtanen JI,Ghofranipour F,et al.Influence of mothers'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n their children's dental health[J].European Archives of Paedia Dent,2008,9(2):79-83.
[3]Kaur B.Evaluation of oral health awareness in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J].Indian JDent Res,2009,20(4):463 - 465.
[4]Suresh BS,Ravishankar TL,Chaitra TR.Mother's knowledge about pre - school child's oral health[J].J Indian Society Pedodontics Prevent Dent,2010,28(4):282 -287.
[5]Chhabra N,Chhabra A.Parental knowledge,attitudes and cultural beliefs regarding oral health and dental care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an Indian population:a quantitative study[J].European Archives of PaediaDent,2012,13(2):76 -82.
[6]曾雄群,林文紅,范衛華,等.廣州市5歲兒童乳牙齲病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0.
[7]Okada M,Kawamura M,Kaihara Y,et al.Influence of parents'oral health behaviour on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elling technique[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2):101 -108.
[8]Glaser- Ammann P,Lussi A,Bürgin W,et al.D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 school dental-health programs among parents of kindergarten children in Winterthur[J].Swiss Dent J,2014,124(7/8):770-783.
[9]Saldūnaite K,Bendoraitiene EA,Slabsinskiene E,et al.The role of parental educ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dental caries prevention among Lithuanian children[J].Medicina(Kaunas),2014,50(3):156 -161.
[10]黃新文,陳艷卿,孫海鵬.家長對口腔健康行為的態度與嬰幼兒齲的關系[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7,35(1):51 -53.
[11]Staberg M,Norén JG,Johnson M,et al.Parental attitudesand experiences of dental ca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a questionnaire study[J].Swed Dent J,2014,38(2):93 -100.
[12]陳 旭,丁振江.兒童口腔疾病診治[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1(4):1 -4.
[13]夏 斌,秦 滿,韓 燁,等.兒童口腔科門診治療需求特征分析及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3,45(1):92 -96.
[14]逯 明,趙芳萍,張 瑞.975例兒童牙病初診病例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3):454 -455.
[15]Vermaire JH,Hoogstraten J,van Loveren C,et al.Attitudes towards oral health among parents of 6-year-old children at risk of developing caries[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0,38(6):50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