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之妍,黃 斌,黃 韻
(1.上海市東方醫院檢驗科,上海 200120;2.上海和睦家醫院檢驗科,上海 200336)
膿毒血癥在重癥監護病房(ICU)的發生率約為11% ~15%,該病的死亡率已超過30%,及時預測膿毒血癥,盡早實施干預措施對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1-2]。據報道[3],降鈣素原(PCT)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NT-proBNP)水平在發生膿毒血癥時均可能出現異常的上升,對于膿毒血癥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是其和膿毒血癥患者的生存預后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觀察ICU中的膿毒血癥患者不同時間點的降鈣素原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水平的變化,評價其對膿毒血癥患者生存狀況的預測價值。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2年3月—2013年12月于我院ICU治療的膿毒血癥患者56例,均符合2003年制定的國際膿毒血癥診斷標準[4],排除惡性腫瘤與肝腎功能不全患者。56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60.2±13.8)歲。根據患者納入研究后28 d的生存狀況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或確診為膿毒血癥的24 h之內進行血液PCT及NT-proBNP的檢測。采用羅氏cobase411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對PCT水平和NT-proBNP水平的進行測定。同時記錄入院或確診為膿毒血癥的24 h之內的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入選患者的治療方法均符合膿毒血癥的治療指南。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觀測資料中的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兩組間采用成組t檢驗。其它計數資料,均為普通計數資料,兩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數據的相關性則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此外,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價標記物對生存狀況的預測價值。顯著性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如表1所示,兩組患者之間的年齡、性別、感染部位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感染位置主要以肺部感染為主。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2.2 兩組患者間PCT、NT-proBNP和APACHEⅡ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間PCT、NT-proBNP和APACHEⅡ評分如表2所示,兩組患者間PCT、NT-proBNP和APACHEⅡ評分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間PCT、NT-proBNP和APACHEⅡ評分對比
2.3 PCT、NT-proBNP與APACHEⅡ評分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PCT、NT-proBNP與APACHEⅡ評分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均具有顯著相關性(r=0.306,P=0.016;r=0.295,P=0.012)。
2.4 PCT、NT-proBNP與APACHEⅡ評分預測患者生存狀況的ROC曲線 PCT、NT-proBNP與APACHEⅡ評分預測患者生存狀況的ROC曲線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如表3、圖1所示,各項指標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

表3 ROC曲線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2.5 PCT與NT-proBNP聯合檢測對患者生存狀況的預測價值 存活組38例患者中,PCT與NT-proBNP均大于ROC曲線臨界值的患者有3例;死亡組18例患者中,PCT與NT-proBNP均大于ROC曲線臨界值的有13例。PCT與NT-proBNP聯合應用對對患者生存狀況的預測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 77.9%、89.5% 。
膿毒血癥在ICU中的較高,且整體的死亡率超過了30%,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發展可能會進一步上升。目前許多研究在尋找與膿毒血癥的生存狀況有預測價值的指標,包含年齡、APACHEⅡ評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濃度、感染相關的器官衰竭評分等,均未獲得滿意結論[5-6]。近年來研究發現[7],膿毒癥患者的降鈣素原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水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本研究通過對我院ICU中的膿毒血癥患者不同時間點的降鈣素原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水平的變化,評價二者對膿毒血癥患者生存狀況的預測價值。
伴隨著對膿毒血癥深入研究,PCT因為能夠敏感和特異性的反映機體炎癥,其在臨床上的應用也逐漸趨于普及,目前是評價膿毒血癥的嚴重程度最佳的指標,在預后生存質量的評估中也有重要的意義[8-9]。腦鈉肽(BNP)是由心室肌細胞產生的一種神經多肽,當機體的心室壓力加大時可以引發心肌細胞的擴張,觸發有活性的BNP以及無活性的NT-proBNP釋放入血,前者可以經過機體特異性酯酶和受體清除,后者經過腎臟排泄出體外[10]。本研究中存活組患者的PCT、NT-proBNP和APACHEⅡ評分的均顯著低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CT、NT-proBNP與APACHEⅡ評分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均具有顯著相關性,可以用于評估患者的預后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N端前體腦利鈉肽的ROC曲線下面積比降鈣素原和APACHEⅡ的面積大,該結果提示在對膿毒血癥的生存狀況的預測評估中,N端前體腦利鈉肽最佳,此外敏感性以及特異性均較高(均達80%以上)。APACHEⅡ評分的敏感性最好,達95.7% ,該結果提示臨床中APACHEⅡ<26.3的患者,預后相對比較好;而臨床中 NT-proBNP>3 455.87 ng·L-1的患者者則提示預后不良。本研究中存活組38例患者中,降鈣素原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均大于ROC曲線臨界值的患者有3例;死亡組18例患者中,PCT與NT-proBNP均大于ROC曲線臨界值的有13例,大于ROC曲線臨界值時提示生存預后不良。本研究中降鈣素原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聯合應用對對患者生存狀況的預測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77.9%、89.5%,相對于單個標記物具有更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膿毒血癥的病情十分復雜,對于其發病機制目前認識仍然非常有限。心肌損傷與炎性因子激活是嚴重膿毒血癥和膿毒血癥休克時的常見早期病理生理變化[11]。及時評估膿毒血癥病情的嚴重程度,盡早實施干預措施對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降鈣素原與N端前體腦利鈉肽作為炎性因子與心肌損傷的重要的生物標記物,可以反映膿毒血癥的嚴重程度,對膿毒血癥患者的生存狀況有很好的預測價值,兩者聯合應用檢測能夠提升特異性,對于膿毒血癥的早期診斷、監控治療及預后評估等方面有重要的預測價值。
[1]Venkataraman R,Kellum JA.Sepsis:update in the management[J].Adv Chronic Kidney Dis,2013,20(1):6-13.
[2]田金飛,湯 彥.膿毒血癥研究進展[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2,18(1):14-16.
[3]郭少卿,鄒原方.降鈣素原和N末端前體腦鈉肽對膿毒血癥預后評估意義的研究[J/CD].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10):48-50.
[4]Ward PA.New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sepsis[J].EMBO Mol Med,2012,4(12):1234-1243.
[5]熊明潔,范 紅,郭 靚.80例膿毒血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監測和預后評估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1,40(30):3076-3078.
[6]金 花,申 捷,劉國平,等.N末端前體腦鈉肽在診斷膿毒血癥合并心肌損傷中的意義[J].中國臨床醫學,2012,19(3):232-233.
[7]殷曉娟,李大鵬,尹其翔,等.血清 PCT、IL-6水平及 SIRS對嚴重多發傷膿毒血癥早期診斷臨床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1,12(3):186-188.
[8]伍方紅,許得澤,韋繼政,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膿毒血癥中診斷及預后相關性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3):4442-4444.
[9]伍方紅,許得澤,韋繼政,等.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檢測在術后重度膿毒血癥患者預后判斷中的意義[J].廣東醫學,2013,34(9):1369-1371.
[10]陶 勇,李文雄.膿毒血癥患者血清PCT和血漿NT-pro-BNP水平的動態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6):876-878.
[11]Zhang XH,Dong Y,Chen YD,et al.Serum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is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mong Southwest Chinese population[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4):51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