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丹
摘要:“格式塔”是上世紀初西方的一個重要心理學流派,其理論核心中的整體性、心物同形等思想,對語文教學具有極大的指導價值。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對格式塔理論的研究,有助于探討和解決語文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變語文傳統教學方式,指導語文的課堂教學,使語文教學盡快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符合當前國家的新課程標準,讓語文教學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關鍵詞:語文現狀;課堂實踐;心物同形;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2-0263-02
近年來,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在西方先進教育思想和心理學杰出成果的影響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西方先進的理論成果給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改變了語文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益。譬如皮格馬翁效應,在語文教學的情感教學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優勢;羅森塔爾效應,使很多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自覺地運用了賞識教育的方法;建構主義理論,使我們語文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格式塔理論在心理學研究領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在現階段更是可以直接服務于今天的語文教學。格式塔理論所提出的對認識對象的整體關照特點,直接針對我們傳統語文教學中對課文支離破碎、互相孤立的主觀分析,尤其是格式塔理論中的“心物同形”論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時,要注意作者創作的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心境與他所描寫景物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注意我們鑒賞者自己的心理感受。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是:“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如果按照傳統語文教學方法,我們將很難完全實現這一目標,而格式塔理論可以使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實現訓練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整體關照習慣的目標,實現擺脫傳統語文教學中過分強調語文知識點的重復練習的目標,實現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審美教育的目標,實現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格式塔”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含義是指“形式或一種被分離的整體”①?!靶奈锿巍闭撌歉袷剿睦韺W理論之一。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物質結構與人的生理、心理結構之間是沒有因果關系的異質的東西,但結構的式樣是可以相同的,都有力的作用?!安徽撌裁词挛镏灰牧Φ哪J脚c人的情感的力的模式相應,就能借以表現人的感情”②,這就是心物同形論。格式塔心理學關于心理“力”與“場”的觀點,雖然還有待考證,但是作為審美的心理現象,確實存在心物相應的狀況,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心物同形”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一、在詩歌教學中運用“心物同形”理論,可以努力去營造情景交融的教學意境
按照格式塔心理學的說法,就是當外界事物所體現的力的式樣與某種人類情感中包含的力的式樣同構時,我們便感覺它具有人類情感,可以說,“作家感受生活,捕捉自然形象人文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運用心物同形理論的過程。”③進入文學作品的自然現象總是帶有人的感情色彩,可以說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心物同形。這就決定著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握文中之情,特別是景中之情。
例如,高中語文第三冊《近體詩八首》中杜甫《登高》一詩就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典范詩作,運用“心物同形”理論去進行賞析,我們能更好地體會詩歌的美妙意境:“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边@首詩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情。全詩氣勢雄壯,意境深遠。詩人面對江天,耳聽猿鳴,眼見飛鳥,滾滾長江,蕭蕭落木,如何能不引發詩人的身世之感。詩人把愁怨濃縮在詩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情與景,是詩歌創作的重要因素。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滲透,才誕生出了美妙的詩歌意境。從古典詩歌的傳統看,情景交融是我們民族基本的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的標志。
二、在散文教學中運用“心物同形”理論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學是情學,文學形象就是心物同形形象,它以整體形象和具體細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觀?!雹廴藗儗γ酱蟠ㄖ援a生審美體驗,從格式塔“心物同形”理論角度解釋就是因為人們受到了感染,得到了這種力的傳導影響,感受到名山大川的巍峨和壯觀,于是產生了審美體驗。
格式塔學派用“心物同形”論解釋審美經驗的形成說:在外部事物、藝術式樣、人的知覺組織活動以及內在情感之間存在著根本的統一。其代表人物阿恩海姆說過:“那推動我們的自己的情感活動的力,與那些作用于整個宇宙的普遍的力,實際上是同一種力?!庇纱?,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人的審美經驗與自然規律是相互統一、相輔相成的。
在教學過程中,對審美形象的感知,必然激發起學生的感情活動。例如,高中語文第一冊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這是一篇看似樸實平淡,卻蘊含深情的美文。作者借游覽托爾斯泰之墓,抒發對這位偉人的崇敬之情。學生通過對“托爾斯泰的墳墓”這個外在形象的感知、分析、理解懂得:托爾斯泰的墳墓雖然極普通樸素,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土丘,無人管理,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但它卻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面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并告知了讀者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才能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
在此,文章表現出的情感力量強烈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這是一種力的傳導,使人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作者與讀者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由此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心物同形”理論,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現象世界,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
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善于誘發和培養學生不僅通過閱讀,還要通過觀察生活思考現實來培養他們的整體直覺能力和敏銳的感知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用“心物同形”理論去觀察生活,讓學生去觀賞群山的巍峨、大海的湛藍;去傾聽山林的呼嘯、閃電的雷鳴;去感受春花秋葉的嬌美、冬寒夏日的壯觀……生活中,哪怕只是一棵小草、一片樹葉、一朵小花都無不具有與生命同構的力的形式,將“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出來產生的寫作積極性、推動力”調動起來,才能“激活學生潛在的寫作思維能量、能力,才能將寫作任務順利完成”。④
記得在一次初中作文的寫作指導中,為了突出本次作文要求的“想象和聯想”的寫作重點,筆者設計了一個“創設情境”的指導方式:以美妙的音樂和動人的畫面來創設一種容易引發學生想象與聯想的氛圍,并把學生引領進這個美妙的意境中。在引入課文時,筆者放了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音樂《彎彎的月亮》,同時又用多媒體配上一個孩童乘上月亮的畫面,深情并茂的說道:有人說,夏季是孩子們的,它是一個五彩斑斕充滿幻想的季節。夏天的夜晚,當你雙目凝視晴朗的夜空時,你會看到一幅怎樣美麗的景象呢?也許你看到了天空中皎潔的明月,想到了月亮中的嫦娥、吳剛、桂樹、白兔;也許你看到了閃爍在夜空中的燦爛群星,想到了北極星、牛郎星、織女星……天空美麗而神秘,深邃而浩瀚,為我們提供了想象和聯想的博大空間。同學們,讓我們乘上這彎彎的月亮,展開理想的翅膀,去遨游迷人的夏日夜空。
這段短短的話語,在優美的畫面背景下,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同學們寫作的欲望和創作的興趣。
這種課堂美好的氛圍由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美妙動人的音樂、生動亮麗的畫面等構筑起來,學生身處這樣美好的意境中,容易被激發起美好的情感,產生愉悅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寫作。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只要經常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審視和感受繽紛的外部世界,就能使學生對外物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而當外物的運動形式完全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活動模式和習慣之后,學生的審美感知會越來越強,寫出的文章就越來越有深度,越來越充滿激情??梢姡安徽搫撟鬟€是欣賞都離不開力的作用,創作是把作家的心理力場轉化為有形作品的物理力場,欣賞是把作品有形物理力場再轉化為讀者感受到的作者心理力場”。②④
毫無疑問,運用格式塔理論來改造我們的語文教學是一個新穎而極富價值的研究課題,運用格式塔理論將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擺脫一些傳統觀念的束縛,使語文教學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符合新世紀對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
格式塔心理學是一個頗難掌握卻極具貢獻的心理學流派,目前,對格式塔理論研究的人很少,因此與我們語文教學聯系起來的研究就更少了,可以說在研究“格式塔”理論對語文教學的指導方面,劉永康教授做了開拓性的工作。我們課題組的研究探討也剛剛起步,認識也還很稚嫩和粗淺,我們在研究中會不斷地利用格式塔理論中的合理內核來改革傳統語文教學,使語文教學能夠與時俱進,跟上世界教育和世界科技的發展步伐,完成我們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學科使命。
注釋:
①心理學名詞解釋[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74.
②劉永康.語文教學探賾索隱——中西合璧的語文教育觀[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31-32.
③劉永康.語文教學探賾索隱——中西合璧的語文教育觀[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33.
④劉永康,翟啟明.中學語文教學論[M].天地出版社,2001:186.
參考文獻:
[1]劉永康.語文教學探賾索隱——中西合璧的語文教育觀[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2]劉永康,翟啟明.中學語文教學論[M].天地出版社,2001.
[3]楊成章.語文教育心理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張武升.教學藝術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