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功

關于ADDLE和SAM之爭,最
近成為了培訓圈里的一個熱門話
題。京東大學認為這兩個模型,都
各有道理,甚至從本質上是相通的,
因為這其中都有PDCA(質量環)
的影子。到底誰更先進,我們不想
妄加評論,但只要是聚焦于企業所
需、解決員工工作痛點,就一定是
最符合未來的。
如果說ADDLE和SAM或者
ISD是更宏觀的課程開發流程和
框架,我們認為更底層的教學設
計原理會對課程質量影響更大:
加涅的教學9事件是根基性的理
論,所有學習單元、培訓課程、
學習項目都是9事件的大、小循
環,都可以參照9個事件進行設
計;ARCS學習動機模型是找到學
員內驅力的根本;各種結構化的
案例編寫、經驗萃取、內容呈現
是提煉規律的捷徑……
在業務快速發展的情況下,
京東大學進行了各種課程開發的
嘗試。以專業理論和模型作為支
撐,我們逐漸摸索出一套專業、
迅速,同時能解決問題的課程開
發方法,通過瞄準靶心、請對專家、
簡單E化等6個步驟,簡單、快
捷地輸出課程產品(見圖表1)。
瞄準靶心
這一階段的思路是“確定關
鍵崗位(DACUM崗位分析)一關
鍵職責一關鍵任務(FIDES關鍵
任務識別)一提取KSA(KSA模
型)—將課程場景化/任務化/行
為化/工具化”。
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需
要瞄準靶心,了解最核心崗位是
什么;這個崗位的關鍵職責是什
么;其最核心的任務是什么;為
了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具備的
KSA是什么。然后把這些KSA融
入到具體的工作任務、場景中,
變成可視的行為、流程,將最佳
實踐變成簡單的工具模型。
京東不主張采用逐個訪談、逐
步分析的方式,最高效的方式是邀
請一群專家并約定時間(3~5小
時),以研討會的形式,運用引導
技術進行高效、快速的共創。
找對專家
通過部門負責人、HRBP、員
工,邀請那些經驗豐富、樂于分
享、善于歸納與提煉的業務專家
們,這對于成功開發課程非常重
要。工作思路是:找最厲害的專
家—激發成就欲—智慧共創—一
次搞定—少添麻煩。
需要注意的是,專家的價值
在于貢獻其智慧和經驗(例如將
高深的專業理論變成簡單的工具
模型,提供案例、典型情境的方法、
工具等),而不是幫助培訓部門完
成任務,課程的具體落地需要培
訓部門自己完成。
快速開發
快速開發的思路是“主題
公式化—學習目標公式化—內容
大綱結構化—教學活動設計菜單
化—PPT和考題設計模板化”,其
中,可以運用加涅教學9事件、
ABCD學習目標設定、ARCS學習
動機模型、柯氏四級評估等各種
原理。
京東大學最常用的方法是,
把專家們請到一個封閉的培訓基
地。在兩天一夜內,一邊輸入簡單、
易用的課程開發方法,一邊引導專
家們共創;同時,逐步產出主題、
學習目標、內容大綱、教學活動設
計。然后,再分工開發課件(PPT
為主)和試題,然后現場評審修訂。
簡單E化
為了便于傳播和復制,很多企業都會把課程電子化,京東大學也
不例外。我們倡導用最簡單、最快速、最經濟的方式來實現,即“PPT
和考題—低成本加工一內容為王”。
如今市面上的電子課程制作,雖然畫面精美、互動性強,但價格
偏高,而且制作周期長。由于京東業務變化迅速,一門專業課程6個月
至1年就要更新、調整一次——過高的時間投入和經濟投入都是不值得
的,而真正有價值的課程和內容,不會因為形式的簡陋而被埋沒。
京東的做法是,對著PPT,邊講解邊錄視頻,后期加上片頭、片尾即可。
對于操作性的課程,我們則直接錄下操作過程,后期標注重點即可。
快速投放
京東每產出一門課程,就會立即投放使用,“快速投放—勇于試錯—
收集反饋—迅速更新”是我們的做法。經過專家們共創的內容,只要沒
有原則性的錯誤,即使不夠全面、深入,我們也不會花太多時間進行論
證、評審、試講、再開發。學員的反饋是檢驗課程質量的最好方法,我
們通過聽取學員建議來修改、更新。
迭代更新
在一門課程開發完畢、投入使用的過程中,京東隨時準備更新。
我們不怕麻煩,也不期望一門課程可以用很久——如果一門課程長期不
變,才是最大的麻煩。下一輪迭代更新的方法就是重新回到最初的靶心。
總而言之,教學設計方法只是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想要
開發出好的課程,前端要基于對業務和崗位工作的深度分析,后端要快
速應用,從學員處收集反饋并用以改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