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佗
周瑜與孫策是患難兄弟,兩人分別迎娶喬國公之女大喬小喬,有連襟之親。孫策臨死前交代弟弟孫權: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那時孫權19歲,不曾帶兵,也沒有治人之術,突然成為江東之主,一時沒甚主見,含淚應了哥哥孫策。
周瑜當時26歲,聞聽好友孫策死,提兵自巴丘回吳。提兵回都,自古是新君最最忌諱的。好在孫權此時新登寶座,不便多說。
周瑜拜見孫權,即薦好友魯肅。后來魯肅發現呂蒙粗中有細,又向孫權推薦呂蒙,呂蒙又推薦陸遜。每次向孫權推薦人才,孫權也都一一應了。
于是東吳因人才多而國運興。周瑜赤壁火燒曹營,以少勝多,使得北方曹魏從此不敢貿然南下。呂蒙襲荊州,擒關羽于麥城,威震華夏。陸遜猇亭之戰,火燒劉備連營,又是以少勝多,讓老江湖劉備從此無顏回成都,命喪白帝城。
但歷史的有趣往往不在這大開大闔之弛張,而是看風起微涼之際的細節。
一代霸主孫權對老兄孫策的人事安排并不滿意。先看張昭,老成持重,不敢像周瑜那般隨意推薦人才,但孫權討厭張昭時時規勸自己:少喝酒呵,舉止要莊重呵,見到人才要下車呵。孫權很是郁悶。等到孫權稱吳王,眾官舉薦張昭為丞相,孫權偏用孫邵;孫邵死,眾人又薦張昭,孫權又選顧雍。
多年之后,孫權說周瑜借荊州給劉備是周瑜一大污點。其實周瑜用荊州將劉備拉為抗曹盟友,仍不忘將荊州南部諸城拿下,以免劉備勢力過大。周瑜建議借劉備東吳結親之時,扣下劉備,孫權莫明地不從。孫權是想借劉備牽制周瑜。君主在維護自己王權時最是無情。
孫策的后代均被孫權一一問罪。陸遜因是孫策之婿,也難逃猜忌,陸遜憂憤而死。周瑜與孫策連襟,罪名自不難尋。
孫權多疑,晚年尤甚。周瑜36歲病死,其后魯肅、呂蒙等一一傷病而死,且死得及時,沒給孫權收拾他們的機會。
陸遜死后,東吳步入攘外不強、內斗慘烈的時代。孫權死后28年,東吳四州八十三郡歸于晉。
(摘自《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