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玖
美國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政府官員以權謀私的腐敗大案,為了遏制腐敗,對政府官員腐敗行為加以約束,美國政府多次修訂反腐敗法律,建立政府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嚴密的法律機制。
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廉潔的政府,是美國建國的理想。但是金錢的腐蝕無處不在,如何防止金錢與權力結盟仍舊是美國社會必須時時刻刻警惕的問題。
美國歷史上曾經有三個腐敗高發期。但每一次腐敗高發期的結果是更嚴格的反腐敗法律出臺。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彭德爾頓法》,確立了一套以功績考核為核心的文官選拔和獎懲機制,使政治機器無法壟斷官職。為了保證政府的廉潔、防止金錢控制選舉,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抑制腐敗的法律。1907年,美國通過了禁止公司向公職候選人捐款的法律。1910年,通過了《競選經費公開法》。1925年,通過了《聯邦反腐敗行為法》。1939年,通過了禁止聯邦文官參與政黨活動的《哈奇法》。這些法律強調了廉潔高效政府的三原則:高度透明、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權力的限制,有效地制止了美國的腐敗現象。
20世紀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著手制定政府官員行為準則,而這些準則涉及行為的范圍遠遠超過了刑法范疇。1965年,林登·約翰遜總統頒布行政命令,規定公職人員必須避免的六種行為:一、利用公職謀私;二、偏袒任何組織或個人;三、妨礙政府的工作效率或效益;四、喪失行為的完全獨立性和公正性;五、在官方渠道之外做出政府決策;六、給公眾對政府誠信的信心造成不利影響。
1978年,美國開始全面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美國國會通過并由總統簽署制定了《政府倫理法》,建立了政府道德辦公室,是反腐敗的一個標志性事件。1989年該法案再次修訂,更名為《政府倫理改革法》,是美國現行法律中針對政府官員腐敗問題最重要的法律。
此外,還有美國的聯邦政府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規定,所有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權力部門相當于行政15級以上的高級官員,都需要申報本人、配偶與其撫養的子女所擁有的全部財產,包括勞務所得和投資收益、買賣所獲、年度累計超過200美元的禮金禮品、賠付和債務等。違反上述規定的官員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偽造申報信息者最高罰金5萬美元,或1年有期徒刑,或二者并罰。明知規定但是故意不按時間申報的最高罰金為5萬美元。逾期申報也會面臨處罰。
(摘自《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