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發展背景,分析了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目前經營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長江集裝箱內支線企業運輸市場運營的情況,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經營
一、研究背景
目前,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迅速,發展較快,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顯著活力的地區之一,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經濟類型偏向外向型經濟,商品結構優化顯著,深加工和附加值高的商品所占比重加大,適箱貨增多,尤其是外貿箱的比例增長較快。根據統計數據可知,長江集裝箱內支線貨物適箱率明顯增加。而且未來的幾年,長江內貿和內支線集裝箱的運量將持續增長,長江集裝箱內支線內支線運輸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二、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現狀及問題分析
目前長江集裝箱內支線市場潛力巨大,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經營的形式很多,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內外航運公司都爭相搶占市場,集裝箱運輸市場競爭已經達到自熱化。但是在經營中也存在多種問題,具體表現為:
1.集裝箱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市場專業化分工不夠
目前運輸質量較低,負荷受到一定的限制,集裝箱專業化水平較低,機械的裝卸效率也不高,在運輸市場供求關系一旦緩解的情況下,就比較容易造成大家爭向搶占,競爭過度。同時,專業化分工不夠的情況下,集裝箱技術水平和相關產業的提升不夠及時,從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場進入技術壁壘;反之,進入壁壘較低,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壁壘過度進入的情況,周而復始,就不能使運輸企業比較好的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同時,企業抵御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的風險能力不夠。
2.政策法規不健全,運輸市場管理不規范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為了擴大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各個企業打價格戰,同時,國內外燃油價格上漲,經營成本增加的下,各個集裝箱內支線運輸企業的運輸價格不升反降,造成各個運輸公司虧損比較嚴重,生存很困難,大多數企業處于微利或者無利可圖的地步。甚至一些中介公司仍然將自己手中的集裝箱運輸貨源一層一層的轉讓。
3.集裝箱碼頭的布局和發展缺乏整體規劃,集裝箱運輸的軟件及硬件設施不足
部分港口的錨地少,致使部分船舶在江心等候,沒有地方靠泊,使營運成本大大增加。還有一些港口的集裝箱堆場不夠,集裝箱貨運站不足,貨主在集裝箱堆場進行拆箱和裝箱工作,集裝箱堆場的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各個港口的集裝箱管理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系統的整體優勢很難得到充分的展現。
4.港口資源利用率底
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由于港口地區的差異性,以及各船公司利益驅使,港口的裝卸效率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經營人除了愿意在重慶、武漢、張家港、南京、南通、太倉等重大港口??客?,都不太愿意在小的港口開航班,也不愿意在小的港口進行裝卸而造成虧艙,或者浪費時間,也造成部分中小港口的集裝箱作業條件及資源白白浪費,同時船公司也蒙受損失,不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
5.集裝箱運輸船舶技術狀況差
只有一部分的船公司擁有專業的集裝箱船,大部分集裝箱船都是用散貨船、雜貨船改造而成。
改造的船舶船齡打同時性能不好、速度不高,抗擊風浪的能力不夠,同時還存在船舶的穩性底、船舶的橫向強度不夠、駕駛高度低、油耗較大,經營的成本相對較大等一系列問題。而且還缺少水平較高、技術性能比較好的江海直達集裝箱船舶,大大阻礙了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的快速發展。
6.經營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的公司大多數規模較小,規模經濟效應以及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情況難以實現
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經營企業只有中海、中外運、中遠及長航集團等規模大點,其他的公司規模比較小,抵御風險的能力比較差,很難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獲得市場競爭優勢,普遍存在不守時、拖欠運費、準點率低、惡性壓價等問題,誠信度不夠。
三、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發展建議及對策
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可是對應的立法工作以及相關的政策措施比較滯后,致使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及時的解決。大大的擾亂了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造成集裝箱運輸價格一降再降。
與海港相比,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的相關費用的征收,標準較高,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影響了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經營的健康發展。從海關監管的角度出發,要求內貿和外貿的貨物不能同船運輸,但在實際操作仍然存在,在南京以上的港口中表現的較為普遍。從經營的角度,內支線運輸的船舶捎帶內貿集裝箱貨物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實載率,一定程度上降低船公司的營運成本。目前內貿和外貿集裝箱貨物同船的情況政策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個港口海關的執法力度也不同意,不利于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為了使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體系得到健康有序發展,相關部門必須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的規范性加大力度,完善集裝箱內支線運輸政策法規體系:
(1)進一步完善市場管理規章制度和基本監管程序,建立市場主體資質標準。摒棄各個地方保護主義政策,促進良性競爭的發展,實現共贏。在監管標準、裁量尺度、處罰力度、經濟上一視同仁。
(2)建立健全標準統一的集裝箱船舶檢驗規范,推動集裝箱運輸企業聯合、聯營、艙位互租、艙位互用,推進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化腳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鼓勵多式聯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市場體系。
(3)加強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加強核查集裝箱運輸企業資質的力度,調節從業企業數量。建立老舊集裝箱運輸船舶強制報廢制度。
(4)加強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價格和集裝箱港口內貿裝卸作業收費監管。加大懲罰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力度,禁止濫用優勢地位進行壟斷經營。
(5)基于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的經營特點,充分結合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經營人的運營現狀,應采取江海分開、船貨協作、長江同意的運營模式??傮w而言,整合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業務、資源,優先選擇有市場效應的經營品牌,結合人才資源優勢及地域優勢,聯合開展內貿江海聯運,建立服務網絡體系,把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作為一個整體。
(6)提高長江集裝箱內支線運輸EDI及Internet的應用,加大推廣和普及力度,爭取早日實現集裝箱網絡標準化信息化傳遞。
(7)其他運輸方式增強聯系,建立多式聯運運營網絡。長江內支線集裝箱運輸市場份額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在水路、陸路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
參考文獻:
[1]陳寧,胡良德,江鵬.長江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J].水運管理,2005,27(4).
[2]陳超.長江流域集裝箱運輸方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3]張苗.基于綜合運輸體系的鐵路旅客運輸運營戰略及服務質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作者簡介:陳香蓮(1983.12- ),女,漢族,湖北隨州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講師,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港航物流、綜合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