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一帶一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是各省、市發展的重大機遇。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山西省如何根據自身區位特點,主動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一方面把全省的優勢產業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起來,助推優勢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品牌戰略,積極組織開展“山西品牌絲路行”活動,讓山西的名牌產品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的“山西名片”,實現走出去的目標。這是擺在全省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重點企業面前的一道重大課題需要認真思考和籌劃。本文主要結合山西省的地理、歷史和對外產業優勢,分析山西融入“一帶一路”的思路和具體策略,并提出部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山西;一帶一路;路徑
2013年9月、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東盟國家時,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重點圈定了18個省,10個節點城市和15個沿海港口,山西省均不涉及。面對如此局面,山西沒有氣餒。李小鵬省長在2015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 2015年3月啟動的“山西品牌絲路行”活動截至10月底已走過了西安、蘭州、烏魯木齊、俄羅斯、匈牙利、意大利六站,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主要從山西涉外經濟如何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行思考和探討。
一、山西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帶一路”已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其將構筑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這是內陸地區再發展的大好紅利。一個省、一個地區在經濟發展上就像逆水行舟一樣,不進則退。山西省錯過了東部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在2004年的中部崛起戰略中又被排除在外,在資源經濟暫時帶來的繁榮景象大潮褪去后,經濟轉型困難重重,留給山西的是2014年GDP增速全國排名倒數第一,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全國排名倒數第二,二季度略有起色,但形勢依然相當嚴峻。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不能轉變觀念、放寬視野、立足省情、放下身段、順勢而為,主動融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去,搭上國家發展戰略的快車,優化經濟結構,消化傳統過剩產能。必將使山西又錯過十幾年的發展重要機遇期。
二、山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策略思考
總體來說,可以歸納為二十個字:“主動出擊、全面落實、深入挖掘、提升服務、利用優勢”。
1.主動出擊。2015年的“山西品牌中華行”和“山西品牌絲路行”已經踏出了堅實的一步,下一步應當鞏固活動成果,并根據絲路行實效繼續開展此活動,重點可以放在市場發展潛力較大的西亞、東歐市場。主動出擊不僅是向外界宣傳“山西品牌”,還應該借宣傳出行的機會對各地市場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商機。
2.跟蹤落實。引導、扶持、幫助企業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山西品牌中華行”和“山西品牌絲路行”活動對山西企業走出去必然會起到巨大作用,但如何使山西品牌、山西企業在異國他鄉站住腳,發展起來,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全面、定期跟蹤山西品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情況,收集扎根、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需要政府部門出面的積極聯系協助解決。
(2)建立山西企業“走出去”聯席會議,定期(至少應是一年)召集已經走出去、發展起來的企業和有“走出去”意向的企業與省所有相關部門進行座談,互通情況,對接問題,解決問題。一是建立雙向溝通機制,面對面探討、解決涉外企業發展中的難題,如:辦理涉外業務中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在政策尚不明朗的國家出口風險問題,因某國政治局勢變化如何確保交易正常、安全進行問題等,由相關單位及時予以解答,或給出解決期限;二是介紹經驗,協助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如:運城制版集團目前已在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40多個國家建立分公司,生產規模及生產能力均居世界同行業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專業制版集團。連續多年出口和投資收入超過1000萬元。如何在異國他鄉立足,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在不涉及行業機密的前提下,幫助準備走出去的企業少走彎路,降低投資風險,獲得成功。
(3)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一是指導企業加強和當地的使領館的聯系,配合外交部等部門,加強政府間的溝通,防范政治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及時對相關企業進行預警。如:烏克蘭政治局勢不穩定,其投資機會和風險分別有多大,已到該地發展的企業市場應做哪些防范和準備,及時預警,使企業未雨綢繆;二是省相關部門牽頭以年度對沿線各國發展、需求做定期分析,作為“走出去”企業的投資、運營參考,發現、規避市場風險。如:某一類產品在巴基斯坦的市場開發、使用情況如何,是否能、如何能打開市場、打開需求,建議如何運作,需防范哪些風險等。
3.深度挖掘地方潛力,加大融入一帶一路的力度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跨越西亞、東歐,到達西歐,其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各不相同,但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山西省如何能夠抓住各個國家和地區特色,需要進行逐一論證和認真考察,有的放矢,才能使企業少走彎路,快速、高效地尋找到商機。比如說山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屬鎂生產基地,占全國鎂產量超過60%。產品主要有鎂錠、鎂合金、鎂粉、鎂犧牲陽極及擠壓型材等,廣泛應用于汽車、航天、鋼鐵等行業,并出口日本、美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及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等15個國家,在國際、國內羸得了很好的聲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高科技材料的市場需求仍處于待開發狀態,如能抓住機遇,在西亞、東歐市場開發前期占據一定份額,則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該新興市場占據優勢地位。
4.不斷加強山西品牌“軟實力”,優化“軟環境”
一是建立山西大品牌,在有發展潛力的國家和地區持續開展打包宣傳,抱團出擊,同時保持山西品牌的特色和品質,以“山西”品牌走出去的企業,做好宣傳和責任劃分,使“山西”品牌不斷擴大影響力,使其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響亮的品牌之一。
二是著力加強對“山西”品牌的維護。以“山西名牌”走出去的企業要做品牌維護的提示,如發現質量問題且不能圓滿解決,取消“山西名牌”的稱號,并在五年內不得申請使用。
三是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響應國務院號召,將所有行政審批、業務流程進一步簡單化、一體化、透明化、便利化,使合法企業能夠快速、便捷地辦理所有業務,建立公平、公正、公開、高效的新業務機制,創造無阻力、高效率、超便捷的業務環境。
四是加強建立山西境內良好的行政執法、投資、旅游環境。一方面對境內存儲、轉運站、過境車輛實行統一、透明管理,違規處理程序統一、透明、快捷、高效,對重點扶持項目開啟“綠色通道”;另一方面加強旅游、住宿、交通等方面的規范管理,避免出現“天價門票”、“強制購物”、“黑車黑店”、“強買強賣”等現象,同時做好輿論導向工作。青島“天價大蝦”事件更給我們警示,各部門應當主動擔當職責,使辛苦樹立的“山西”品牌不會因為個別事件毀于一旦。
5.充分利用區位優勢
山西,東連京冀、西達秦蜀、南通中原、北抵內蒙,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現在,山西修建了“三縱十二橫十二環”共計7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0436公里,公路密度達到89.8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實現了省會到地級市3小時高速通達,相鄰省轄市之間2小時通達。如能充分利用其地理優勢,則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
(1)加大東西通道建設,使山西成為絲綢之路便捷通道和中轉中心。目前已建成的“三縱十二橫”的高速公路使自古交通不便的山西成為連接東西的橋梁。使從東三省、北京、河北、河南到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的線路更加便捷和多樣。下一步應從道路、設施硬件和服務、管理軟件方面雙管齊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橋梁、中轉、物資服務集散地等多功能作用。
(2)利用大同和內蒙古自治區接壤的地理特點再次“走西口”,全面參與到“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投資、出口中來。清朝時期,無數山西人“走西口”,闖出了連接內蒙、俄羅斯與國內的經商通路。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0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時說,中方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獲得俄方和蒙方積極響應,可以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山西應發揚“走西口”的精神,闖出山西特色的“老路”,一方面將山西的產品和服務帶入蒙古和俄羅斯,另一方面在蒙、俄發現尋找好的投資機遇,第三方面與蒙、俄互通有無,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3)科學評估大晉中地區地域特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太原、晉中是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應對各行業對接一帶一路進行評估,全面對接,發揮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和領頭羊的重要作用。
(4)充分發揮運城、臨汾等地“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的巨大示范引領作用。
運城、臨汾地處山西的最南端,毗鄰豫、陜兩省,是晉、陜、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中心城市,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連接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區,可以說是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區域之一;鐵路方面南同蒲客貨專線貫穿南北,大西高鐵橫穿多個縣市,可以1個小時到西安,2個小時到太原;航空方面擁有1個4D級機場,22條航線,出行極其便利。
運城、臨汾作為“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城市,一方面可以在物流中轉、產業合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地域優勢充分發揮自身在重型卡車、農用車等現代裝備制造業,
金屬鎂、氧化鋁等鋁鎂深加工產業,食品飲料、紡織等加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術產業方面的優勢,在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強化“一帶一路”建設中風險意識
“一帶一路”建設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不論是政府主導工作還是企業自身工作中,不論是對外投資,還是商品、服務的輸出,還是招商引資進來,都應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力求踏實邁出每一步。
1.政治風險
以烏克蘭、敘利亞等地為例,政局不穩定或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國家和地區,應評價其政局不穩定帶來的影響,合理制定市場策略。
2.匯率風險
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于經濟低迷,其匯率波動較大,因此,不論是出口還是投資,應充分考慮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用合同鎖定、金融衍生品等多種方式防范風險。
3.市場風險
對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多個行業需求、容量、價位、品質等做翔實的調查,不同市場存在諸多不同:一是標準尺度不同,質量、環境、能耗等方面,有采取歐洲標準的,有本國特殊標準的,或沒有明確標準的,在進入該市場前應做好充分的了解和適應性改變,同時在占領市場的同時要著眼長遠,著眼品牌建設、口碑營造,標準應略高于當地標準;二是地方風俗不同,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應適應地方風俗,如部分國家工作時間較短,市場對某一類商品有偏好等等;三是消費習慣不同,有的國家和地區喜好提前消費,有的喜歡將消費的重心放在旅游和美食等等。應對其地方特色要求做調查了解,避免“水土不服”,減少市場適應成本。
融入“一帶一路”不是“大干快上”,不是盲目硬性加入,而是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經濟帶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地域、產業、品牌、服務、旅游等方面優勢,按照經濟規律,主動利用多種手段,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因此,在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快步伐,搶占先機;另一方面應樹立風險意識,遵從科學依據,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加快節奏,一步一個腳印,借著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實現山西經濟的發展和騰飛。
作者簡介:張愛玲(1970- ),女,漢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國家外匯管理局山西省分局,科長,中級經濟師,大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