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材料】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糧食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萬億斤以上。在此大好形勢下,一些地方萌生了“糧食已過關”的思想,糧食安全意識有所淡化。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求各地要不斷加強“三大能力”建設,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據統計,我國以不到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全球近21%的人口。目前,全球每年谷物貿易量大約6000億斤,僅相當于我國年糧食消費量的一半。2008年至2014年,我國糧食產量增長14.8%,而糧食消費量增長18.8%,預計到2020年糧食需求量在1.4萬億斤左右。
當前,我國糧食產后損失和浪費現象相當嚴重。由于農戶儲糧裝具簡陋,造成糧食損耗和霉變,每年損失達400億斤以上;露天儲糧、危倉老庫儲糧和糧食運輸環節的損失達150億斤以上;低水平粗放加工和過度加工損失口糧資源150億斤左右。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在2000億元以上。
【試題】
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三大能力”建設指的是什么?不超過200字。
2.你認為糧食部門應該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不超過600字。
【答案要點】
第一問
“三大能力”建設,指糧食生產能力、儲備能力、流通能力建設。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就是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多種糧,種好糧,不斷鞏固和提高糧食的產能。加強儲備能力建設,就是要完善糧食儲備體系,發揮儲備在穩市、備荒、恤農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流通能力建設,就是要建立完整的現代化糧食儲運和市場體系,使產區糧食及時收儲、銷區糧食及時運達,確保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
第二問
(1)保護好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抓糧積極性。建立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實行農業補貼與糧食生產掛鉤機制,使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傾斜。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儲政策,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糧食政策性收儲,做到對農民的余糧應收盡收,不出現農民賣糧難。(2)加強糧食儲備能力建設。進一步擴大儲備規模,確保儲備糧管得住、調得動、用得好。強化糧情監測預警,完善應急供應體系,提高各種應急條件下糧食供應保障能力。(3)加強糧食流通能力建設。加強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危倉老庫的維修改造力度,不斷提高儲糧水平,減少損失,推進糧食流通現代化建設。(4)加大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實施主食產業化和“放心糧油”工程,確保“舌尖上的安全”。(5)加強糧食國際合作。加快國內糧食企業“走出去”步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糧食企業。開展糧食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構建動態開放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6)做好節糧減損工作。推廣應用儲糧新技術、新設備,對農戶進行科學儲糧培訓。引導糧食加工企業避免過度加工造成糧食浪費和營養流失。推廣散裝、散運、散卸、散存物流,降低糧食運輸損耗率。加強宣傳教育,開展節糧行動,在全社會營造愛糧節糧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