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撫摸時代的烙印
錢國宏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故紙堆中翻出了幾張文革宣傳畫。一位藏友告訴我:這也是一種藏品。于是,在藏友的引領下,我的收藏便多了一項內容。

宣傳畫《漁燈盞盞》
我對文革宣傳畫并不陌生。“十年動亂”期間,不論是學校廠礦,還是機關車站,到處都可以看到宣傳畫的影子。它們似乎成了那個時代的標志和特征之一。正因為它們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特殊載體,所以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進入了國外藏家的視野。
拋開宣傳畫的政治性不談,我比較看中它們所體現的藝術性。閑暇時,我常常把自己關進收藏室里,去一張張地賞讀我收藏的那些文革宣傳畫。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一幅畫就是一個歷史的橫截面。看著這些老畫,我的思緒便會回到那個特殊的年代。通過收藏,我發現一些文革宣傳畫人物用筆精簡,線條比較單純。《從小就把根扎正》畫的是幾名放學的小學生坐在樹下,聆聽著老師的諄諄教誨。孩子們聽得是那么認真,老師講的是那么仔細。
一些以學習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文革宣傳畫,通過農民上夜校、漁民在船上學習、牧民在草原上講課等場景,從一個側面記錄了時代的腳步。如我收藏的《漁燈盞盞》,夜色中,海面上漁船靜靜地停泊著。而在一艘較大漁船上,漁民們正挑燈夜學:一人讀報,一人講課,幾個漁民聽得津津有味。畫面上,漁民臉上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求和獲知后的興奮,表現得淋漓盡致。再比如《獸醫姑娘》,反映的是女知青當上獸醫后,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相關知識。憨厚的老隊長,年輕的女獸醫,盛開的桃李,以及奔跑的小羊,使整個畫面春意盎然,充滿了濃濃的親情。
我最喜歡自己收藏的那幅反映河北白洋淀雁翎隊打擊日寇的《淀上神兵》。從蘆葦叢中沖出來的雁翎隊員,從荷花葉中漂出來的小船,使畫面彰顯出戰爭年代應有的那種基調。隊員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戰斗意志,讓人無論何時展讀,都會有身臨其境之感,耳畔都會赫然響起那句“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豪言壯語!
據報道,一幅1977年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主席親手締造》宣傳畫,在國外拍出了3680美元的高價位;一張1971年版的《做人要做這樣的人》宣傳畫,也拍出了2400英鎊(約合人民幣3000元)的價格。就收藏本身來講,文革宣傳畫因其所處時代特殊而具有不菲的收藏價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收藏更多的宣傳畫,在收藏中感受生活的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