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建中
黃河輪渡票
儲建中

喇嘛灣是歷史上土默特平原開始的地方,現在隸屬于清水河縣。喇嘛灣從古至今因面臨黃河,所以就有各樣的大小渡口,最出名的渡口應該就是現在喇嘛灣黃河大橋的附近,過了黃河就是準格爾旗的前房子村了。
改革開放后,隨著現代化建設,黃河上各種各樣的大橋越來越多,而渡口是眼見的越來越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收藏愛好者們把目光投向了黃河渡河票,時間久了,黃河渡河票就進入了收藏市場。
機緣巧合,我就有這樣兩張。我們先來看第一張,橫版黑色印刷的藍色紙張上,最上邊寫有“內蒙古自治區黃河航運公司革命委員會”,然后寫有“輪渡票”三個字,再下邊是大小寫的“壹元”等字樣,最后票面上是兩枚大印,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是“呼和浩特商業局車隊”的章,另一枚就是“內蒙古黃河航運公司喇嘛灣渡口所”的印了,認真辨識票面,這張票據的開出時間應是1981年4月21日。另一張豎排版紅色印刷的白色紙張上,抬頭位置上分兩行書寫有“內蒙黃河航運公司渡河報銷憑證”,中間寫有“伍元伍角”的字樣,左邊是“加蓋收訖”的小字,右邊是“一次有效”的小字。印章也為“內蒙古黃河航運公司喇嘛灣渡口所”,章印上依稀可以辨認出時間是1981年4月23日。兩張票據上都有手寫的藍色字跡,標明車號和單位,我們可以大概推斷“一元”的應為小型車輛的渡資,俗稱“河利”,“伍元伍角”的應為卡車等重型車輛的渡資。
這兩張票據承載了三十年前的歷史,歲月匆匆,時間一晃而過,但黃河渡口的記憶以這樣一種新的形式保留下來,且煥發出勃勃生機。
所謂渡,指由這一岸到那一岸,渡口是有船或筏子擺渡載客的地方。古往今來,渡口是天下旅人游子遠行他鄉,懷人傷別的場地;更是文人墨客把酒吟詩、寄情山水的處所;還是千萬百姓挑起生計,奔走四方,浪跡天涯的起始點。更多時候,渡口在中國歷史發展潮流中,承載了不可替代的文化意義。
中國的大江大河上,過去渡口無數,著名的有山西河南之間的茅津渡、新安江的深渡等等,而喇嘛灣所在的地方歷史上稱為君子渡,其起因是說黃河上有船夫積善行德,不管富貴貧賤,一律在渡河時仁義相待。
近年,托縣烏蘭牧騎還就此排了一部二人臺大戲《君子津》。就這個意義講,手中這兩張最后的船票仍有著歷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