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 張宇 曉川 于淑紅
[摘要]文化資源是支撐旅游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基因。秦皇島市在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挖掘方面具有絕佳的政策優勢、文化底蘊及旅游基礎。近年來,秦皇島市在文博場館建設、節慶活動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壯大、智慧旅游開拓、城市面貌提升等方面深入挖掘和展示特色地域文化。在塑造品牌方面仍需持續踐行以文化樹品牌,以服務塑美譽、以營銷促推廣的理念。
[關鍵詞]旅游產業;文化資源;城市品牌
經過30多年積累,秦皇島旅游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中國已經全面進入文化消費快速增長階段的大背景下,平淡單一的觀光型旅游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游客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此,秦皇島市必須根據旅游主體文化需求的深層變化,在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挖掘和旅游城市品牌塑造上下功夫。
一、秦皇島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挖掘的優勢和機遇
秦皇島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在壯大旅游產業、提升城市旅游品牌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潛力和發展空間。
1、政策優勢顯著
從宏觀層面看,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對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界定屢次更新。從2001年“需求潛力大”的產業到2009年“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隨著定位的進一步明確,旅游業全面融入了國家戰略體系。從河北省的情況看,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龍頭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優化省內旅游布局和謀求區域旅游合作。對于秦皇島市而言,已經明確提出四大主體戰略,即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旅游興市、文化鑄市。旅游興市和文化鑄市戰略的確立,為打造秦皇島旅游“升級版”,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政策依托。
2、文化底蘊厚重
從歷史縱向看,秦皇島文化資源總的特點是時間跨度大。從公元前1600年綿延至今,秦皇島擁有3600余年的人類文明史,山海關有600余年的建關史,北戴河有100余年的度假旅游史。悠久的歷史為秦皇島留下了諸多歷史文化遺跡,目前秦皇島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25處。厚重的歷史還為秦皇島留下了諸多耳熟能詳的典故傳說、詩詞和楹聯文化。從歷史的橫向看,秦皇島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千姿百態,諸如濱海文化、長城文化、孤竹文化、港口文化、玻璃文化、橋梁文化等。此外,秦皇島擁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項,省級26項,市級51項,涵蓋民間文學、曲藝、民俗、傳統技藝等類別。一系列國字號的文化之鄉和研究中心花落秦皇島市。
3、旅游產業基礎良好
秦皇島是中國近代旅游業的鼻祖,1898年北戴河被開辟為允中外人士雜居的避暑地,自此開創了中國旅游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建國之后,這里成為了新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單位最多的休療養基地。1979年,伴隨著全黨工作重心向現代化建設的轉移,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北戴河休養區撥給旅游部門接待外賓使用,這是北戴河旅游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同時在中國現代旅游發展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經過多年積累,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了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2014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852萬人次,同比增長9.9%,實現旅游總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14.6%。城市美譽度明顯提升,2015年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最美中國·休閑度假、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秦皇島市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挖掘現狀分析
秉承“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的理念,秦皇島近年來在挖掘旅游資源文化內涵和塑造城市品牌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大膽嘗試。秦皇島在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同時,正加快構建文化旅游產業創新發展體系,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進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第一,以文博場館為依托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目前秦皇島共有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4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一座。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全方位展示長城文化的長城博物館、展示秦皇島早期工業文化的玻璃博物館和港口博物館以及集中展示觀鳥之都具象的鳥類博物館等。這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館一方面豐富了城市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成為展示秦皇島的窗口,每年吸引到大量游客,已經成為我市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城市魅力的文化動力。
第二,以特色節慶為載體打造文化品牌。發揮旅游節慶催化作用,加快旅游與文化、體育等業態的深度融合,推進游客旅游質量和滿意度。每年都定期舉辦山海關長城文化節、孟姜女廟會、望海祈福大會、昌黎干紅葡萄酒節等節慶活動。此外,依托一些重要歷史事件開展系列活動,比如借助“紀念‘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題詞三十周年秦皇島人感恩系列活動”和《浪淘沙·北戴河》創作60周年開展書畫攝影展,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元素的融入克服季節因素,在為秦皇島吸引了大量客源的同時,帶來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力。
第三,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抓手打造文化產業園區。2012年10月秦皇島確定了首批10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其中山海關長城文化產業園區、南戴河文化產業園區、北戴河區怪樓文化藝術產業園區是2014年河北省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此外,還將文化創意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北戴河村就是典型代表,2015年已經有天津大學、燕山大學等十九家藝術機構和文化創意企業入住北戴河藝術村。
第四,以智慧旅游為突破口提升旅游滿意度?;ヂ摼W+旅游已經成為旅游3.0時代的標志。秦皇島市以2014國家智慧旅游年為契機,積極加快智慧旅游云平臺及公眾服務、行業服務和管理服務三大體系建設,促進旅游六要素集約化發展,打造秦皇島“智慧旅游新模式”。智慧旅游應急指揮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智慧旅游三級咨詢服務系統、旅游行業安全監管系統、移動執法系統等智慧旅游16個管理子系統已上線運行。
第五,以城市面貌改造為著力點提升城市整體文化品位?,F代旅游正在發生著一個微妙而顯著的變化就是從景點旅游向城市旅游轉變。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型升級,不僅是大力開發旅游景區,更要把整個城市作為整體旅游目的地加以經營,并不斷挖掘獨具魅力的城市風情,讓游客擁有別樣的城市文化體驗,這是未來城市旅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秦皇島在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挖掘方面還存在諸如挖掘深度和廣度不夠,未完全實現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的良性互動,一些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尚未得到開發等問題,這些不足造成秦皇島市在城市旅游品牌建設中存在品牌文化底蘊不足、品牌識別性不高及品牌吸引力有限等問題。
三、秦皇島旅游業未來發展路徑選擇
第一,文化是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本質上是一種差異化的文化體驗。如果能夠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突出文化差異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那么就能夠在激烈競爭的旅游業中獨樹一幟。文化保護與有序開發是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持續內驅力。
第二,旅游管理和服務是提升旅游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的必然選擇。打造成熟的旅游品牌動輒需要數十年,而毀掉一個品牌只需要一天。特別是在資訊發達的網絡社會,旅游業已全面進入“口碑”競爭時代。旅游景區必須扭轉“只顧自己賺錢、罔顧消費體驗”的僥幸與謬誤,通過旅游管理和服務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第三,營銷推介是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影響力的現實選擇。要緊緊圍繞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開展多層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傳營銷活動。要充分運用報刊、廣播、影視、演藝、網絡等多種傳播手段,形成多角度、高密度、立體式的宣傳陣勢。
[參考文獻]
[1]孫志升.天開海岳秦皇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2]沈祖祥.旅游文化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科研課題]本文系2015年中共河北省委黨校系統科研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