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汝南
血戰昆侖關的林正亨
◎ 林汝南
林正亨(1915—1950)是有清一代臺灣豪門霧峰林家第二十一世后裔。
1895年,清廷割臺?!皸澻姟苯y領林朝棟(1851—1904)率部固守,與侵臺日軍作戰,后奉清廷旨令不得不舉家內渡;臺灣淪陷后,氣恨交加,不幸客死上海。臨終遺言:“臺灣,是在我任內丟失的,我的家人,一定要設法把臺灣收回來?!绷肿婷埽?878—1925)繼承父志,但不幸于48歲壯年在福建漳州華安縣境遭到軍閥殺害。長子林正熊繼承父志,帶兵與軍閥作戰,在戰亂中身受重傷,雙目失明。其后,實踐林朝棟遺囑的責任,便落在排行第六的林正亨身上。
林正亨出生于廈門鼓浪嶼三丘田林公館(紅樓)。母親為林祖密三太太,育有三男三女。林正亨是老二,小時候很調皮,常挨父親的打。父親死了以后,母親先把他送到福州上小學,再帶回臺灣;后因拒受日本殖民教育,又把他送到廈門藝術??茖W校學油畫。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從小受到父親革命思想熏陶的他,毅然丟掉畫筆,投考航空學校和陸軍軍官學校,最終成為軍官學校十五期生。
1939年9月,林正亨陸軍軍官學校(先后從南京遷至漢口、長沙、重慶)畢業,隨即被派往三十六軍軍部當見習官。12月4日,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號稱“鋼軍”)攻占廣西戰略要地昆侖關。蔣介石隨即調集15萬精銳部隊、100架飛機反攻。經過半個月激戰,付出重大代價后,全殲守敵,收復昆侖關。
1940年元月,日軍第二十一軍安藤利吉從廣東調軍西進,并從關東軍調來兩個飛行中隊支持,奇襲昆侖關中國守軍。2月3日,昆侖關失守,整個黔桂后方受到震撼。
陳誠、白崇禧等人馬上變更兵力部署,加強兩翼,側擊敵后。林正亨隨三十六軍前往廣西作戰,不久又被派往九十六師參謀處當少尉軍官。
2月10日,日軍在中國軍隊大舉反攻之前,突然撤軍南下。
2月24日,中國軍隊在27041名將士戰死之后,第二次占領了昆侖關。少尉軍官林正亨也參與了這場慘烈的昆侖關大戰,在日軍包圍中死戰突圍。
昆侖關戰役后,林正亨隨部隊開往湖南休整,并被調到五十師,任消毒連連長。1941年,晉升中尉。11月,在重慶結婚。
1941年12月23日,日本首批54架飛機空襲緬甸首都仰光。26日,中、英兩國在重慶簽訂《中英共同防御滇緬公路協議》。重慶軍事委員會為此組建了開赴緬甸的第一支中國遠征軍,下轄三個軍,約10萬人馬。
1942年,林正亨被留在重慶任國民政府交通司上尉副官,在總后勤部的重慶汽車修配廠工作。2月16日,仰光告急,應英軍請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4年初,重慶大本營決定組建第二支赴緬作戰的遠征軍。全國人民熱烈響應“一寸土地一滴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林正亨也向正要臨產的妻子表示參軍意愿。到了春天,美國史迪威將軍統率的部隊,首先打響反攻緬甸的復仇之戰。日軍大舉進攻湖南,長沙、衡陽相繼失守。嚴峻的形勢震動了陪都重慶。四川人民也掀起空前的抗日熱潮。
7月,林正亨與一個軍校同學參加赴緬甸抗日遠征軍,由重慶乘汽車前往云南昆明。離開昆明前,他寄給在重慶北培復旦大學的妹妹林雙盼一封信和一張頭戴鋼盔、英姿颯爽的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寫下誓言:“饑餐倭奴肉,渴飲倭奴血,砍下日寇頭顱當球踢!”不久,林正亨搭機轉往印度、緬甸作戰。
1945年春,遠征軍由緬北戰到緬中,日軍望風敗北。那時,林正亨擔任中國遠征軍步兵團指揮連連長。3月底,他在緬中戰爭結束最后的一役追擊敗退的日軍,受到逆襲,不幸受重傷十六處,出血過多,當時差點死去,幸救治速,在緬甸醫院治療四個月,動兩次手術,痛苦自不待言。8月,林正亨轉往印度的列多治療。9月中旬,身體痊愈,但是雙手因傷了筋無法治療,成半殘廢,幸右手尚可以執筆作書。20日,轉入修養院。26日,由印度回國,住云南省云南驛,繼續療養。10月30日,他以一半興奮一半悲傷的心緒給母親寫了最長的一封信,用來慶祝國家的勝利和故鄉的收復,同時安慰“九年來日夜懸念異鄉烽火中的兒女”的老母親。在信中,他除了敘述與母親南京別后九年來的經過與漫長爭戰中的經歷,同時自負地寫道:
在這神圣的戰爭中,我算盡了責任,臺灣的收復——父親生平的遺志可算達到了。他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我的殘廢不算什么,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同胞能獲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請母親不要為我的殘廢而悲傷,應該為家庭的光榮而歡笑,你沒有為林家白白教養了我,我現在成了林家第一勇敢和光榮的人物。
然后,林正亨便以國軍編外人員的身份,一路搭便車,回到重慶,并為故鄉臺灣的解放而展開另一場人生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