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云, 王志遠, 肖 懷, 李龍星*
(1.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生命科學系,云南芒市 678400,2.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獐牙菜屬植物研究進展
李兆云1, 王志遠1, 肖 懷2, 李龍星2*
(1.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生命科學系,云南芒市 678400,2.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獐牙菜屬植物中很多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含有多類化學成分,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多種本屬植物在云南民間常用于治療甲型、乙型肝炎,近幾年還發現在降血糖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將圍繞生物活性、化學成分等國內外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分析,綜述該屬植物的研究現狀,為進一步的研究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獐牙菜屬;化學成分;生物活性;提取方法
龍膽科(Gentianaceac)獐牙菜屬(Swertia)植物在全世界大約有170多種,主要分布于亞洲、北美洲、非洲和歐洲。在我國共有79種,還有10種變種和10種原變種,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湖南及青海等地[1]。獐牙菜屬植物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退黃膽、養肝健胃的療效,臨床常用于治療以黃疸為主要癥狀的肝炎及膽囊、腸、扁桃體、肺、骨髓等器官的炎癥,還用作治療流感藥物的主要配方。國內外對該屬植物進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從中分離到口山酮、黃酮、環烯醚萜、甾體、三萜及其苷類等多類化學成分,還發現其中很多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2]。近年來研究表明在保護肝臟、胃腸、中樞神經系統等方面有較好的活性,還發現有降血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腫瘤等藥理作用。以上研究為該屬植物的民間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并為發現新的活性成分及先導化合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筆者在此從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方面,對國內外有關獐牙菜屬植物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
1化學成分
獐牙菜屬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歷史悠久,早在1821年,Henry等從龍膽科植物Gentianalutea中分離得到第一個口山酮,即l,7-二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到目前被報道研究的該屬植物大約有40多個種,已分離得到上百種不同類型的化合物,主要有口山酮、黃酮、環烯醚萜、甾體、三萜、酚類及其苷類的一些化合物,其中口山酮是這類植物中含量最多、最具特征的成分。
1.1口山酮及其苷類化合物口山酮類化合物主要以口山酮母核為基本單元,其中以四氧取代的化合物最多見,該類化合物母核基本不會變,新化合物多數在取代基位置的變化和所連糖的位置或糖與糖的鏈接方式、取代位置不同而產生的新化合物較為多見,常見的化合物有1,8-二羥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5,8-三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1,3,5,8-四羥基口山酮、1,3,7-三羥基-8-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羥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1-羥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羥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2,6-三甲氧基-8-羥基口山酮、1,3,8-三羥基-5-甲氧基口山酮、1,5,8-三羥基-3,4-二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羥基-3-(3'-羥基-丁氧基)口山酮、1-羥基-4,5,6,7-四甲氧基口山酮、1,3,8-三羥基-2,5-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羥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7,8-三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1,6-二甲氧基-2,8-二羥基口山酮、1,2,8-三甲氧基-6-羥基口山酮、1,2,3,4-四氫-1,4,6,8-四羥基口山酮、1,2,3,4-四氫-4,8-二羥基-6-甲氧基口山酮、1,3,8-三羥基-7-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羥基-3,4,8-三甲氧基口山酮、1-羥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3-二甲氧基-8-羥基口山酮、8-O-β-D-吡喃葡萄糖-1,3,7,8-四羥基口山酮、2-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羥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5-二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2,3,5-三甲氧基口山酮、8-O- β-D-吡喃葡萄糖-3,5,-二羥基口山酮、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5-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甲氧基口山酮、3-O-β-D-吡喃葡萄糖-l,7,8-三甲氧基口山酮、5-O-β-D-吡喃葡萄糖-l,3,8-三甲氧基口山酮、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8-二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木糖]-1,7-二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3-O-β-D-吡喃木糖-1,8-二羥基-5-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1,2,3,4-四氫-4,8-二羥基-6-甲氧基口山酮。
1.2黃酮及其苷類化合物該屬植物中以黃酮類C苷類化合物較多見,常見的化合物有 4’,5’-二羥基-7-甲氧基黃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6-C-β-D-吡喃葡萄糖-3’,4’,5,7-四羥基黃酮、6-C-β-D-吡喃葡萄糖-4’,5,7-三羥基黃酮、5,7,3’,4’-四羥基黃酮、3,5,7,3,4’-五羥基黃酮。
1.3環烯醚萜及其苷類化合物環烯醚萜及其苷類又是獐牙菜屬植物中的特征化學成分之一,常見的有龍膽苦苷、Deacetylcentapicrin、當藥苦酯苷、7-甲氧基獐牙菜苷、2’-O-(3-羥基苯甲酰基)-獐牙菜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6’-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苷、2’-間羥基苯甲酰獐牙菜苷、(一)龍膽內酯、Angelone。
1.4三萜及其苷類化合物獐牙菜屬植物中常見的三萜及其苷類化合物有α-香樹脂醇乙酸酯、β-香樹脂酮、2α,3β,19α,23-四羥基-12-烯-28-烏蘇、1β,3β-二羥基烏蘇烷-12-烯-28-酸、3β-羥基11α,12 α-環氧齊墩果-28,13β-內酯、齊墩果酸、山楂酸、蘇門樹脂酸、3-epi-taraxerol。
1.5其他類化合物獐牙菜屬植物中常見的其他類化合物有豆甾醇、β-谷甾醇、胡蘿卜苷、紅白金花內酯、間羥基苯甲醇、Balanophonin、2-對羥基苯基乙醇、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3,4-二羥基苯甲酸和正三十一烷醇、4,5-二氫-6,7-二羥基-3-丁烯基苯酞、3,7,4′,4″-四羥基-3′,3″二甲氧基-2,5-環氧木脂素。
2藥理作用
2.1保肝作用呂坪等[3]分析發現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明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以及TBIL和TBA的含量,說明該部位有明顯的保肝降酶退黃的作用。羅桂花等[4]分析指出S.musstiiFranch醇提物可以使模型小鼠ALT、AS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還能顯著減輕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的程度,表明該提取物有良好的抗肝損傷作用。韓青等[5]研究發現藏茵陳苷有明顯保肝降酶作用,通過病理切片顯示該藥能延緩肝臟的損傷,說明有一定的治療肝纖維化作用。丁莉等[6]報道玉樹獐牙菜能顯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該試驗還表明玉樹獐牙菜能提高肝糖原的含量,進而可以阻止肝細胞壞死和提高肝細胞的修復能力,有效地保護肝組織,但劑量的藥效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2.2降血糖作用貴州獐牙菜在體外可抑制a-amylase和a-glucosidase來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從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且在NIT-1cells模型中發現有刺激NIT-1細胞釋放胰島素的能力,在體內試驗發現可以顯著降低血糖,血清中胰島素升高,可能是刺激胰島細胞釋放胰島素來完成的;同時發現對血脂異常能顯著改善,從而能改善糖尿病髙血脂癥的副作用,在增強胰島細胞抗氧化能力、葡萄糖代謝相關的酶(G6Pase、GK)活性和肝糖原合成方面均能顯著提高,說明貴州獐牙菜具有潛在的降血糖作用,但具體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7]。研究發現S.puniceaHemsl對糖尿病小鼠組織有抗過氧化的功能[8]。文莉等[9]研究表明S.puniceaHemsl的乙酸乙酯部位及水部位有明顯降低模型小鼠血糖的作用,乙醚和正丁醇2個部位降血糖效果不明顯;S.puniceaHemsl可能對小鼠胰島素抵抗有改善功能,具體作用機制不明顯。
2.3抗炎作用喬慧軍等[10]采用S.puniceaHemsl治療由二甲苯導致小鼠耳廓炎癥及乙酸誘導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抗炎效果,治療效果顯示,S.puniceaHemsl有顯著抑制小鼠耳腫脹、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提示S.puniceaHemsl可能有某種抗炎作用,但機制尚不明確。
2.4對胃腸道的作用S.puniceaHemsl能抑制豚鼠、小鼠腸的正常收縮功能,初步判斷該作用可能與阻斷H受體、M受體有一定聯系。周源等[11]研究發現獐牙菜苦苷能保護小鼠胃黏膜,且治療效果和陽性藥Ranitidine治療效果相當。
2.5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齊墩果酸是獐牙菜屬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宋小丹等[12]采用體外原代培養新生大鼠海馬神經細胞的模型,用毒性劑量Glu誘導的海馬神經元鈣離子超載損傷,研究齊墩果酸對Glu損傷后的海馬神經元細胞的影響,結果發現,齊墩果酸對Glu誘導的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具有抑制作用,表明齊墩果酸對神經細胞損傷可能有保護作用。
2.6抗菌作用川西獐牙菜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和傷寒沙門氏菌有抑菌活性,而對枯草芽孢桿菌 銅綠假單胞菌效果不明顯[13]。三峽庫區獐牙菜的乙酸乙酯部位對大腸桿菌和腸球菌抑菌效果較好;而水部位對腸球菌、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蘇云芽孢桿菌抑制作用較強;70%乙醇部位抑菌效果不明顯[14]。大籽獐牙菜乙酸乙酯部位對G+菌、真菌有很好的效果,隨著極性的加大對G-菌作用增強[15]。
2.7抗病毒作用S.puniceaHemsl乙酸乙酯部位體外有抗HBV病毒的作用,但具體的單體還有待進一步確證[16]。張秀橋等[17]研究2個口山酮在體外抗HBV病毒的作用,結果表明這2個化合物是體外抗HBV的活性成分,說明口山酮類化合物在體外有抗HBV的作用,但在體內有沒有效果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2.8降血脂和抗腫瘤作用川西獐牙菜能顯著降低TC、TG、LDL,明顯升高HDL,說明川西獐牙菜對小鼠高脂血癥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18]。從獐牙菜中分離出來的齊墩果酸能明顯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川東獐牙菜提取物在體外抗HepG2細胞活性試驗中發現,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強,芒果苷與果苷的混合物對HepG2細胞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效應,且優于其中一種,說明2種物質能協同抗HepG2細胞作用[19]。而在另一組試驗中發現川東獐牙菜正丁醇提取物與TRAIL聯合應用可顯著增強抗HepG2細胞活性,且優于2種物質單獨使用效果[20]。由以上2組試驗可推測川東獐牙菜有協同抗腫瘤作用,可以用于臨床上輔助治療腫瘤的輔助藥物。
2.9其他作用獐牙菜屬植物提取物還具有護膚、促進毛發生長、驅蚊蟲、抗虐、止瀉、抗驚厥、退熱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臨床應用
獐牙菜屬植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藏醫應用較為廣泛,臨床中應用的中成藥主要有八味藏茵陳散、八味獐牙菜丸、紅花七味方、五味藏茵陳散、八味獐牙菜膠囊、二十六味藏茵陳丸、十三味藏茵陳散等。汪海英[21]采用在低脂飲食基礎上給予八味獐牙菜散治療8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每次1g,每天2~3次,7d為1療程,觀察1~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結果發現,1療程后治愈64例,2療程后治愈14例,共治愈78例,且隨訪復發率低。曾偉導等[22]研究藏茵陳膠囊對124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作用,結果表明該藥有良好的抗病毒、保護肝臟、降低ALT和AST的作用。陳家春等[23]應用復方愈肝膠囊治療慢性乙肝病人20例,經過初步臨床觀察,該藥能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臨床癥狀,在阻止乙肝病毒等方面復制、恢復肝功能、清除乙肝病毒等方面有良好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4小結
獐牙菜屬植物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由于其具有藥理活性廣、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資源豐富等優點,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雖然前期已對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獐牙菜屬植物的種類較多、成分復雜、藥理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等諸多原因使得這一類植物不能被廣泛應用。但由于其對肝膽疾病具有較強的活性,所以研究其藥理機制具有較大的價值。近年來還發現該屬植物有降血糖作用,但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將側重于藥理作用機制方面,主要對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降血糖及抗炎等作用機制的研究,為新藥研究開發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科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62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353.
[2]李冬梅,劉光明,肖懷,等.獐牙菜屬植物研究進展[J].大理學院學報,2007,6(2):77-80.
[3]呂坪,杜玉枝,李岑,等.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抗黃疸性肝損傷的活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5):1098-1099.
[4]羅桂花,趙建平,陳海娟,等.川西獐牙菜醇提物對小鼠CCl4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四川中醫,2008,26(11):29-30.
[5]韓青,魏立新,杜玉枝,等.藏茵陳苷對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纖維化的逆轉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8,24(5):34-36.
[6]丁莉,陳志,金蘭,等.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抗黃疸性肝損傷的活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7):1567-1568.
[7]萬落生.貴州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和物質基礎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3,10(2):96.
[8]劉曉波,郭美仙,龔王健,等.紫紅獐牙菜對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6):2381-2382.
[9]文莉,陳家春.紫紅獐牙菜對STZ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J].中國藥師,2007,10 (2):140-142.
[10]喬慧軍,趙興濤,彭芳,等.紫紅獐牙菜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05,4(5):38-40.
[11]周源,劉英姿,李鋒,等.獐牙菜苦苷對乙醇致小鼠胃潰瘍的保護作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20):1768-1769.
[12]宋小丹,馬海明,韓思瑩,等.齊墩果酸對谷氨酸誘導神經細胞損傷的影響[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7,41(1):13-15.
[13]張應鵬,楊云裳,劉宇,等.藏藥川西獐牙菜揮發性化學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3):595-596.
[14]韓林,陳林,黃小云,等.三峽庫區獐牙菜提取物抑菌活性及穩定性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147-148.
[15]熊成文,林鵬程.藏藥大籽獐牙菜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活性[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8):740-741.
[16]田巒鳶,黃鳳嬌,張秀橋,等.紫紅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體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6,8(1):5-7.
[17]張秀橋,黃鳳嬌,陳家春,等.獐牙菜中酮類提取物抗HBV體外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6,29(7):697-699.
[18]胡凱,李思未,李冬鳴,等.川西獐牙菜醇提物對高脂血癥模型小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2,4(4):41-43.
[19]李潤琴,楊建平,黃春,等.川東獐牙菜提取物抑制體外人肝癌細胞的生長[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1,27(2):90-93.
[20]李潤琴,楊建平,黃春,等.TRAIL聯合川東獐牙菜誘導人肝癌細胞的凋亡[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1):121-123.
[21]汪海英.八味獐牙菜散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8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9,44(7):537.
[22]曾偉導,吳其愷,林志榮,等.藏茵陳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64例[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4,14(4):230-231.
[23]陳家春,劉成海,轟廣,等.復方愈肝膠囊的質量控制及初步臨床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9,19(9):562-563.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5)30-051-03
基金項目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ZC122M);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2Y153);大理學院2011年青年基金項目“顯脈獐牙菜化學成分研究”。
作者簡介李兆云(1986- ),男,云南會澤人,助教,碩士,從事天然藥物提取與分離工作。*通訊作者,副教授,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與教學工作。
收稿日期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