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的國際舞臺
美國各大互聯網公司或多或少都把在全球范圍內取得行業主導權當作是自己的目標。但是,對美國公司而言,進入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卻是非常困難的。以“聯通全世界的專業人才”為己任的領英網(LinkedIn)是少數幾個能夠在中國開設官網的美國互聯網公司。
在美國公司想方設法接觸中國網絡用戶的同時,中國公司已經進入了美國:新浪微博已經在測試其英文版了,而幾乎我們所有的中國朋友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在使用中國的社交網絡——微信(WeChat),如今,微信也開始有世界各地的用戶了。
當我們在CCTV上看到美國鼓勵觀眾“通過Twitter和Facebook繼續關注我們”的時候,不禁覺得有些好笑,也有些諷刺。
盡管仍存在許多矛盾,但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成立于1998年的騰訊公司以及其旗下的社交網絡工具QQ和微信服務擁有上10億用戶,用戶數量很快就會超過Facebook。

微信通過邀請國際球星梅西代言,大力拓展其海外業務。圖為微信在香港的宣傳廣告
中國已經有不少企業家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不過,在西方,很少有人熟悉顧志誠這個名字。然而,這位出生于1985年的男子已經是千萬富翁了,他與人合作創立的公司酷盤(Kanbox)是中國頂尖的云存儲和分享服務提供商。他的成功故事聽起來很像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國式成功故事。他15歲成立了論壇,一年后,他的網站日點擊量達到20萬。2003年,他開發出了暴風影音播放器——中國最流行的多媒體播放器之一。這個播放器是他與一位在網上認識的朋友共同開發的,兩人在幾年之后暴風影音風靡全國之時才首次見面。“互聯網是為數不多的,我們可以白手起家而且年紀輕輕就能夠功成名就的業務領域之一。”顧志誠如是說。
除了天賦,他成功的另外一個簡單秘密就是他有夢想。“有一天,我們討論了是否應該每天工作14或16小時的問題,而每個人都認為連軸轉的工作作風就是我們的第二天性。我們很高興能夠成為云存儲服務行業的先鋒。”(《中國日報》,2013年8月12日)
陳歐是中國頂級化妝品電子交易平臺聚美優品的創辦人之一。這個帥小伙兒充當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據他自己說,“為自己代言”系列廣告推廣計劃為公司節省了上億元人民幣的廣告費用。在2010年創辦該網站之前,他和另外兩名聯合創始人都沒有電子商務或者銷售女性化妝品的相關經驗。
在中國之外沒有幾個人知道的又一個名字是蔣磊。他是個天才兒童,讀書跳級,16歲就被保送上了清華大學。20歲時,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鐵血科技。鐵血網成為中國最大的軍事垂直門戶,2012年點擊量達到了3億。跟那些美國的天才少年沒有太大的不同,他放棄了自己在清華的博士學業,而且瞞了父母兩年。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億元人民幣,而且銷售額還在不斷增長。他說:“互聯網產業的門檻較低,青年創業者可以在這里開創自己的事業。”對于那些喜愛軍旅知識的人來講,鐵血網的吸引力經久不衰。

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其系列廣告“為自己代言”迅速躥紅網絡,受到廣泛的關注與模仿
長久以來,出版界有個說法,書籍只會從美國流向歐洲。而成功的商業模式似乎也是單向流動的。有人說美國人負責創造,中國人只會跟在后面抄襲。而《福布斯》2014年8月7日的一篇文章題目則是《照搬中國商業模式已經成為新創科技公司的金科玉律》。Curs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休伯特·蒂埃布洛(Hubert Thieblot)就從中國新創公司YY語音那里獲得了不少靈感。“蒂埃布洛感興趣的是YY的社交娛樂方式”,受其啟發,他創辦了Curse語音,一個新的交流平臺,這個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在2014年6月突破了100萬人。
許多中國青年的夢想并不是成為下一個扎克伯格(Zuckerberg) ,而是成為新的陳歐、顧志誠和蔣磊這樣的人物。許多資深的中國杰出企業家和體壇健將如今已經登上了國際舞臺。隨著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小米這樣的中國企業開辦得越來越成功,中國企業在福布斯500強企業榜單上的排名也越來越靠前。2013年9月在紐約召開的美國交互式多媒體大會上,全球領先的營銷和傳播服務集團WPP的首席執行官馬丁·索雷爾(Martin Sorrell)說:“大家都說未來大勢屬于移動通信和數據行業,但是我要說,未來大勢屬于中國商業模式。我們西方人總認為自己壟斷了這種智慧,但其實我們并沒有。”
今天,中國已經為年輕的企業家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我們在《中國青年報》開辦了一個專欄,收到了上千封郵件,討論的基本都是他們對個人發展以及激烈競爭環境的擔憂。首先要成為最好的中學和大學里最優秀的學生,然后要成為自己所處行業的翹楚,這就是他們的目標、愿望和夢想。而他們對政府的要求就是,希望它創造出使他們能夠不斷進步的有利環境。
習近平主席呼吁中國人民進一步開放,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的號召是在中國不斷進步,中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而年輕人對成功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國改革和復興的下一階段是自上而下精心籌劃的,與此同時,它也是一個廣泛調動民眾積極性自下而上展開的復興過程。作為教育程度更高同時也更加成熟的中國公民,同世界聯系緊密還致力于滿足世界需求的青年人希望自己的個人權利得到更多的尊重。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個人理想總是要服從于國家利益,而現在個人理想正越來越受到尊重。正如我們在《中國大趨勢》中寫的那樣,中國是否能夠保持穩定取決于能否在自上而下的指導和自下而上的要求和積極性之間達到平衡。習近平主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號召瞄準的就是熱愛祖國但是又更具備全球思維的一代人,作為一個國家愿景的中國夢需要同個人的解放齊頭并進。
西方人在談論中國夢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加上個“可是”。我們也有個“可是”:正如在世界其他國家那樣,并非每個中國人都對中國政府滿意,“可是”這并不妨礙他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生意和享受他們現在能夠負擔得起的所有東西。安永戰略性高增長市場業務新全球副主席瑪麗亞·皮內利(Maria Pinelli)在2014年5月21日的那一期《福布斯》雜志上對想要在中國做生意的人給出了下列忠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對自己不喜歡的政府政策直言不諱,而大部分中國企業家不會在這些他們無力改變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他們會努力適應這些政策。未來的億萬富翁都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他們不會讓自己有被政策毀了的一天。對此,我們深感認同!”
(本文節選自《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將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約翰·奈斯比特、多麗絲·奈斯比特著,張巖、梁濟豐、遲志娟譯。該書已于2015年2月由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發行,文章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