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之二
中共與世界對話
2014年,中國共產黨的自信與開放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精彩章節。
9月3日至5日,“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在華成功舉辦,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的60余名專家學者和中方代表參加會議。
“中國共產黨不僅邀請我們到北京來,也到國外去和外國專家座談,這個現象很新,為什么會這樣,我想來找一個答案。”荷蘭萊頓大學教授彭軻(Frank Pieke)3個月內,兩度以外國學者身份和中國高層領導人座談,這在以前“根本沒有機會”。
參加對話的海外嘉賓,幾乎都是世界知名的專家學者和智庫成員,他們來自美國、西歐、西亞和北非等國家,長期研究中國問題。
隨著中國受到世界的關注,“中國模式”、“中國道路”成為海外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但由于一部分研究素材“幾經轉手”信息變得扭曲,海外專家學者很難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對中國發展進行研究。“既然大家對中國共產黨感興趣,我們就應該建立一個平臺,讓大家聽到由中國共產黨直接傳遞的第一手的信息。”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聯部部長王家瑞介紹說,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更多人聽到、感受到正宗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和我們對話?外交部的渠道是不是已經足夠了?我個人認為,中國共產黨看到了這個時代的多維性——在這個時代,每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都有了更多的發聲渠道,僅僅靠使館、報紙或電視臺是不夠的。”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蘇傲古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指出,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一定程度上來自外界對中共的不了解,此前中共作為改革主體,更多在幕后決策,如今逐漸走到臺前,讓大家認識,與大家溝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本身就是黨在不斷改革進步的信號。
參加“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的50多名中外專家,還于9月4日應邀走進中紀委大院。
“我能感覺到,中紀委在嘗試通過不同渠道,學習將自己公開。” 從1978年就開始研究中國的德國教授費立民說。
歐洲智庫馬達里亞加基金會執行主任皮埃爾·德福安表示,允許外國人走進中紀委實地參訪,是中共著力打造新形象的組成部分,彰顯了中共的自信,也稱得上是一次“解密之旅”。

9月4日,中共中央紀委舉辦“走進中央紀委”活動,到訪的中外學者參觀中央紀委機關
在北京召開的對話會及其后在曲阜、青島的一系列行程,無疑是中國共產黨讓世界認識自己的最好公關。
外國研究者的感觸是:從不同側面印證了中共治理國家的能力,在改革進程中,從頂層設計到最基層的社會治理,中共的作用“潤物細無聲”。
“我們希望這些外國學者在與中國地方官員、普通民眾面對面的交流接觸中,了解真實的中國、真實的中國人。所以我們座談問答不預設問題,回答問題時誰更熟悉情況就請誰講。每一處活動,交流的時間都達到了2/3。”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一楠說,“我們地方的領導干部回答得既有政策水平,也很坦誠。”在外國專家眼中,引領中國改革的中國共產黨自身也正在革新。更為自信的中國共產黨,開始從幕后走向臺前,與世界對話。(文/邵浩,參考2014年9月8日《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