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之十
佛山“洋公務員”

佛山投資促進局局長俞紅平(左二)直接帶領“洋公務員”團隊
2014年5月底6月初,在廣東佛山工作的幾個外國人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
5月底,《新京報》報道,佛山市外經貿局年初招聘了4名外國雇員,正陸續上崗,其中來自烏拉圭的尼古拉斯和來自英國的克里斯已上班4個月。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5日也報道了此事,提到佛山市外經貿局還可能招聘第5名外國人。香港《南華早報》《歐洲時報》也都對此事給予了關注。
《瞭望》在6月中旬刊發深度報道稱,“這是中國首個由地方商務部門組建的外國雇員團隊。與傳統上受雇于我國部分政府部門和官方科研、媒體機構的外國專家不同,佛山外經貿局的外籍雇員不再是在后臺提供建議、修改稿件的‘配角’。他們走向前臺,成為深度介入機構日常運作、廣泛接觸當地企業和潛在投資者、對外推介佛山營商環境的‘主角’。”《瞭望》的這個評價非常中肯。
盡管中國很多城市的政府有大批國際顧問,但很少有外國人與中國的公務員一起工作。北京、重慶、武漢等市政府都有不少外籍顧問團隊,也只是個咨詢顧問的角色。比如“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家顧問會議”始自1999年,顧問團隊基本都是知名國際企業的高管。2014年5月召開的第11屆會議,就新增了瑞士信貸集團董事會主席羅楠等4位顧問。
煙臺市投資促進局早在2000年就聘請了法國人賀伯特作高級顧問,多年來一直在煙臺工作。這是之前少有的外籍人士與政府公務員共事的例子。
雖然被稱為“洋公務員”,但確切地說,這幾位應該是外籍雇員,是與外經貿局簽署的聘用合同,與公務員不同。據報道,尼古拉斯等人的薪金從佛山招商引資專項經費中統籌解決。他們的收入水平與當地科級公務員基本相當,有社保但沒有公積金,取而代之的是一項房租補貼。當然這幾位“洋雇員”更看重的是為政府打工的特殊經歷。
這個“洋雇員”的特別之處,還在于這是一個團隊,被稱為“中國首個由地方商務部門組建的外國雇員團隊”,確實是開風氣之先。“招聘之初我們就設想了一個5人團隊,能在單位內部形成一種融合與互動,也可改變我們的機關風氣和思維方式。人太少會被中國公務員淹沒,那就違背了我們的初衷。”佛山市商務局局長周志彤說,佛山市外經貿局2014年年中已經更名為佛山市商務局。洋雇員主要負責收集國際招商投資信息、與跨國企業高管溝通交流、設計和維護全新英文版佛山投資網站,為佛山招商引資的同時,推動佛山企業走出去。
原來在佛山市負責外國人才與高級專家管理的俞紅平,專門被調來率領這支洋雇員團隊,任佛山市投資促進局局長。他說:“實際上,我們2014年招聘了4位洋雇員,這個外籍團隊擴展了我們對外交流的渠道,我們要跟許多世界500強企業溝通,他們語言便利,Facebook、微信群快速高效;也和我們一起去國外招商,關于佛山的一些數據甚至比我都清楚。”
俞紅平說:“和外籍團隊工作,對中方團隊也是一個考驗,文化差異大,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翻譯量多了很多,因為這些外籍團隊給領導的材料都需要翻譯成中文,比如他們2015年的工作計劃。”
據俞紅平介紹,除一位負責建設網站的洋雇員因業務結束沒再續簽合同,另外3人正在準備續簽合同,“我們也準備繼續招聘新的外籍雇員,至少保證一個4人團隊,有特別優秀的也考慮第5位。廣州市對外貿易局2014年還來我們這兒取經,也準備試著招聘洋雇員來招商。” (文/張曉,部分內容參考《瞭望》2014年第24期《佛山試水“外籍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