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照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李岳照

在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西方產業經濟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分支,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知道作用,但大多數學者都將重點放在傳統經濟形成基礎上的產業經濟思想的研究上,對于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研究卻很少涉及。本文將具體研究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對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理論進行整合,將西方產業經濟思想分階段研究,研究各階段的產業經濟思想發展的特點。
在對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進行研究時,首先應了解產業經濟,對產業經濟的概念有個大體的了解,才能深入研究西方產業經濟思想,了解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產業經濟。產業經濟思想主要是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是人們在產業發展中形成的思想理念,這些思想主要涉及人們對于產業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產業政策的主張以及產業的經濟理論,其中最主要的是產業經濟理論,它是產業經濟思想體系中的核心內容。但不同的經濟學家對產業經濟有著不同的理解,并且國內國外對于產業經濟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但這并不意味著產業經濟沒有可以追尋的概念,因為不同的看法雖然存在區別但總的來說是殊途同歸的。在歐美,一些經濟學者認為產業經濟理論是對產業內不同企業交流聯系規律進行研究的經濟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與產業組織理論相同。但國內認為產業經濟理論并不是簡單的產業組織理論,而是一個更廣闊的概念,它不僅包含了產業組織的理論,還包括產業內互相關聯的理論、產業結構的理論等。但在經濟領域比較統一的看法是,產業經濟理論是產生于美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種理論體系。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發展階段的劃分。西方產業經濟思想主要有三個階段:萌芽階段、奠基階段、形成與發展階段。西方產業經濟思想萌芽階段主要是在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末,承前啟后的人物分別是亞當·斯密與馬歇爾。這階段中對于西方產業組織有著重要的論述,從西方產業組織的發展來看,產業組織研究的是產業內企業間的組織問題以及企業內的組織問題,其中企業內的組織問題是研究的基礎。在這個階段,亞當·斯密首次分析了自由競爭市場結構績效,并啟發其他經濟學家對這一經濟領域加深研究,將其擴充到壟斷市場范圍,對企業在壟斷市場中的行為進行了研究。但這一時期還未出現了“產業經濟”與“產業組織”,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并沒有從產業角度來看待發展中的問題。一直到《產業經濟學》的出版,馬歇爾在這本著作中首次將產業內部結構稱為“產業組織”,而這本在1879年由馬歇爾夫婦合著的讀物對于產業經濟的萌芽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這本書使得產業經濟有了自己的定義與研究范疇,標志著產業經濟思想萌芽階段的結束,為產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奠基階段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期,主要是在馬歇爾產業經濟提出之后到產業經濟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前。在《產業經濟學》中提出了“馬歇爾沖突”以后,市場上的壟斷勢力進一步發展,原先的經濟理論在現實的沖突中并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經濟學家開始論證產業組織并在前人的基礎上豐富了“競爭——壟斷理論”。在這階段,張伯倫與羅賓遜在研究中提出市場結構并不是單純的競爭與壟斷兩個極端,而是壟斷與競爭同時并存。在這之后,對于“馬歇爾沖突”的解決有了新辦法,“有效競爭”為沖突的解決提出了新的觀點。此后,梅森提出了兩分法,在產業組織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績效條件,對產業經濟體系起了奠基的作用,但這一階段并沒有建立完整的產業經濟思想體系。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形成與發展階段指的是哈佛學派成立至今,即二十世紀中期到現在。隨著大型制造公司的不斷增加,經濟理論對于壟斷以及不完全競爭的問題不能給出有效的解釋,產業經濟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了。1959年,貝恩出版了《產業組織論》一書,其標志著產業經濟思想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而這一理論體系之所以叫哈佛學派是因為它是以哈佛大學為中心形成的。哈佛學派的建立使得傳統的產業經濟思想的得以形成,產業經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產業經濟理論體系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變化也在不斷變革,經濟學家在理論以及研究方法上不斷革新,逐步探索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促進整個產業經濟思想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萌芽階段的特征。西方產業經濟思想在萌芽階段主要體現在一些經濟學家的經濟理論上,在這一階段,經濟學家在研究的過程中,重點研究競爭市場結構,對壟斷市場結構很少涉及。在實際的市場經濟領域中,經濟學家能根據具體的經濟發展需要提出不同的產業政策,以促進本國的產業發展,但這些只是從經濟學角度看待問題并沒有進行具體的經濟產業分析。在這一時期,對產業經濟理論貢獻較大的是亞當·斯密,他主張自由競爭,反對國家干預私人的經濟發展以及重商主義學說。此后,李嘉圖在亞當·斯密的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自由競爭的發展,并在亞當·斯密的學說上提出了“相對成本”學說,對一些國家的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鑒。在這些經濟理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反對聲音的出現,一些國家對當時占絕對優勢的英國自由貿易政策提出了反對,為本國的發展,創造了適合本國經濟發展的理論。直到馬歇爾夫婦《產業經濟學》的出版,指出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壟斷經濟與自由競爭之間的矛盾,并將產業內部結構定義為“產業組織”,成為產業經濟學的創始者。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奠基階段的特征。在企業不斷發展,壟斷組織不斷擴大的同時,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已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研究也不再是完全的競爭或完全的壟斷而是基于現實的壟斷競爭市場理論。在這階段通過研究競爭與壟斷的關系,張伯倫與羅賓遜提出了壟斷競爭理論,他們的理論雖有不同但對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類型的劃分,不同市場結構對競爭程度及結果的作用做出了研究,奠定了產業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礎。而后,克拉拉對不完全競爭進行說明,指出長期均衡與短期均衡間條件的不協調,提出有效競爭的方法,但對于有效競爭評估標準和實現條件的問題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即便如此,克拉拉對整個產業經濟思想體系的形成有著重要的貢獻。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形成與發展階段特征。西方產業經濟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的研究重點一直是市場的結構、市場的行為、市場的績效并不斷探究三者的關系以及這些因素對產業政策制定的影響。在這過程中經濟學家在不斷結合現實經濟發展狀況的過程中引入新的方法,研究產業經濟理論的體系,增強了解釋、處理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經濟問題的能力。并在哈佛學派的影響下,貝恩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首次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產業組織的理論體系。之后出現的“芝加哥學派”對哈佛學派的SCP框架等理論做出了批判,主張“放松管制”,促進了產業經濟理論的發展。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現的“新產業組織理論”將可競爭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博弈論、合約倫引進到產業經濟發展中,對產業組織問題有了新的探究,推動產業經濟思想的完善。
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研究并不僅僅是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歷史回顧,而是在研究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過程中,對各種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進行研究,研究在現實需要的推動下,西方產業經濟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地發展與完善,對現實經濟的發展做出指導的。對西方產業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研究也能在明白產業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對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與指導,促進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完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