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熙寧
我國P2P借貸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何熙寧
P2P借貸指的是有借款需求的個人通過第三方平臺匹配出借人,借款人獲得借款資金,出借人賺取投資回報。P2P借款行業在中國發展歷經8年發展,已從萌芽期逐步過渡到了行業整合期、泡沫低估期。與國外P2P利率低、征信體系成熟的社會環境不同,中國P2P在本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其自有特色。P2P借貸行業在國內的野蠻發展也顯現了巨大的風險,從而制定P2P行業的準入門檻和監管措施已迫在眉睫。而監管舉措的頒布也必將給P2P借貸行業迎來一輪行業洗牌。未來,步入了正規運行期的P2P行業將對中國小微金融發展、征信體系的建設貢獻不可忽視的力量。
P2P借貸,指的是通過P2P平臺完成“個人到個人”的借貸。其典型的模式為:第三方公司平臺提供有借款需求的信息,出借人進行點對點投資。出借人自行承擔風險并獲取利息收益,資金借入人按照約定到期償還本金,P2P平臺針對借貸雙方收取中介服務費。
P2P借貸平臺連接著借款人和出借人,在中國平臺兩端已發展出了特有的客戶群體。
P2P借貸行業在中國的目標貸款用戶,是國內最龐大的金融弱勢群體——“中低收入工薪族、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當前的中國金融體系中,這些群體從傳統金融機構中獲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會非常的困難,因此形成了P2P借貸行業穩定的需求市場。
P2P借貸行業的出借人是民間擁有閑散資金的小額投資人。針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調研數據顯示,受訪大眾富裕階層中有 41.7%的人群參與了互聯網金融投資。由于P2P網貸在出借方面設置的門檻非常低,參考余額寶引起的風靡可以看出,民間對于小額投資的巨大潛力非常巨大,小額投資資金促成了P2P借貸的資金供給市場。
基于互聯網的P2P模式傳播到我國之后,經歷幾年左右的醞釀和積累,衍生出了自己的發展模式和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借款利率。國外P2P平臺通過對利率和風險的恰當匹配,使得在不提供保本保息服務的情況下,P2P平臺依舊可以為投資人創造良好的收益。而國內P2P因征信體系的缺失導致借款人違約率居高不下,又因P2P具有中國民間借貸的血統,故其利率普遍采用的是一浮到頂的固定利率,遠遠高于銀行利率水平。
貸款資金用途。在美國,因P2P借款利率略低于銀行同期水平,故借款人常利用P2P平臺進行再融資。據資料顯示,Lending Club,83.25%的借款用途都是低息借款以償還信用卡債務。這是因為美國對個人的無抵押借款的利率高達15-25%,信用卡的年化利率高達18%,而在P2P平臺上的借款利率則只有12%-15%。而在中國,P2P平臺上的貸款人是傳統金融不能覆蓋的客戶群體,故其主要的借款目的是進行個人消費或者商業項目資金周轉。
本金保障。由于國內投資人的風險厭惡程度高,風險承受能力低,平臺為了吸引出借人,國內很多平臺不得不對出借人的資金實行本金或者本息擔保。一些平臺向出借人承諾,如果項目還款逾期,那么平臺或者與平臺合作的第三方擔保機構對出借人投資的本息進行提前賠付。而國外P2P平臺承擔的僅是信息中介的職責,風險需投資者自擔。
征信數據。歐美發達國家的P2P借貸平臺可直接從商業征信機構獲取借款申請人的信用數據。這些商業征信機構的體系完善、技術扎實,數據較為完整、真實、實用,P2P借貸平臺在此基礎上可有效地進行信用風險管理。
而在國內,由于缺乏完善的征信體系,P2P借貸平臺為了對投資人和自身業務負責,不得不親自承擔征信職責,通過大量的盡職調查對借款人的信用材料進行搜集、整理和評估。征信工作耗時耗力,構成P2P借貸平臺的主要運營成本,其比例一般僅次于銷售成本。

P2P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巨大的風險也同樣凸顯出來。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年底,第一家P2P網站跑路至今,近百余家網站跑路,對投資者造成近20億資金被套牢,個別平臺吸收的資金在億元以上。這些惡性跑路事件為行業的發展蒙上陰影,為行業的野蠻發展投下一抹暗色。除了低門檻無監管導致的亂象重生之外,行業本身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及風險:
小額信貸風險。P2P信貸業務主要是針對小微客戶的小額貸款服務,較大比例貸款業務是無抵押無擔保和純信用性的。小貸業務收益較高,同時面臨的風險也較高。即使在國外運營成熟、監管有力的條件下,逾期率和壞賬率仍達到3%以上。國內信用環境相對較差,雖然P2P借貸平臺會幫助客戶采用分散投資來進行風險控制,但是依然不能從根本上降低小額信貸的風險度,而線下盡職調查的成本又增加了平臺的運營成本。
監管缺位風險。P2P平臺的監管缺位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中間賬戶監管缺位。目前P2P平臺的中間資金賬戶普遍處于監管真空狀態,資金的支配權仍在P2P平臺手中。擔保監管缺位。對于小貸擔保模式而言,風險仍然在機構內部,沒有實現分散和轉移,尤其是擔保實質和杠桿率不匹配可能引發杠桿風險。按照《融資性擔保公司暫行管理辦法》中,擔保公司的杠桿不得超過10倍,但是P2P平臺的擔保杠桿甚至超過百倍。是否屬于非法集資。P2P網貸平臺是否有非法集資風險,主要看資金轉移是否先于投資行為發生,也就是是否存在中間資金池,但是此部分也尚未被明確監管。
財務披露風險。目前,P2P平臺大都不披露自身的財務狀況。事實上,即使P2P平臺公布財務報告,其財務狀況也未必清晰。因此就P2P模式而言,平臺本身并不是債權債務方,壞賬率并不會反映在其財務報告的任何指標中。
征信現狀風險。國內P2P借貸面臨的征信問題,具體表現在:個人征信體系不完善,央行的征信系統當前不對P2P借貸平臺開放;商業征信業務剛剛起步;民間征信開展困難;大數據征信雖然前景光明,但在全球范圍內還屬于試行階段。因此,國內的P2P借貸平臺無法得到第三方的高質量信用報告。
P2P小額貸款將小額度的貸款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它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滿足個人和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和提高社會閑散資金利用率、促進利率市場化。一旦監管明確,P2P借貸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行業洗牌。通過市場自由競爭的淘汰、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政策方向的引導,將促使行業洗牌,導致大批P2P企業退出市場,P2P網貸行業將逐漸走向規范發展的道路,但由于早期積累的諸多弊端和行業泡沫尚廣泛存在,市場自凈和規范過程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利率下降。行業發展初期,各P2P平臺急于積累用戶,會對投資人讓利,從而使利率處于較高水平,隨著行業發展逐漸走向成熟,投資者也越發理性,利率將呈現下降趨勢。
行業門檻提高。P2P行業門檻將會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對P2P平臺的風控能力和技術水平的要求上,資金門檻只是必要的入場券,如沒有較強的風控能力和一定的技術體系,不利于平臺的長遠發展。
跨界合作。跨界合作有助于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增加平臺附加值,并可以通過和實力機構合作的方式,強化自身的風控能力。合作對象如銀行、電商以及線下的商業主體等。借貸服務由面向個人向面向小微企業延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逐漸向供應鏈金融拓展。
P2P已經歷了2007年的萌芽期、2013年的期望膨脹期、行業整合期,目前2015年正在過渡到泡沫低谷期,隨著監管層的關注和監管細則的落下,行業會變得越來越規范化,預計將在2017年最后步入正軌運作期。對于P2P公司來說,一方面應規范運作適應監管,另一方面應創造性得解決以較低成本快速獲取高質量的項目來源的問題,從而降低運作成本,將利息收益提高讓渡給出借人,雙管齊下,才能實現發展的跨越。
而這個在中國剛剛受到關注的行業,一旦步入正軌,必將成為在中國發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建設中國信用體系的道路上,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