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峰 孔又平
工商管 專業的就業現狀與對策
◎劉紹峰1孔又平2
工商管理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應用性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水平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現狀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本篇論文主要論述了當前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實現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

近年來,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如何提升學生就業求職的競爭力,我們主要針對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分析并提出對策。
高校方面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高校培養模式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老師與學生通常采用傳統應試教育的方式,老師講,學生聽,學習中更多的是應付考試。教學中缺少積極互動,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實際執行能力嚴重缺乏。學校并不重視學生的實踐,因而在實踐環節的投入并不大,從而導致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培養的學生根本無法滿足市場工作崗位的需求。教學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少自身特色。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較為寬泛,核心不突出,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沒有深入探索,從而導致各大高校之間工商管理專業之間缺少自身特色,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果與市場需求不符合。工商管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點,即便教學計劃、內容與形式做的再好,如若與市場需求不符,那么最終教學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當前,國內很多管理經濟知識都是引自國外,但是國外的理論知識若要被真正吸納,卻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通常學校培養出的學生不符合市場需求,很多人才計劃多是流于形式。
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自身來說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的職業技能無法滿足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目前各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人力資源的研究、市場營銷等崗位都急需專業人才,但是因為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怕吃苦等等,無法從基層做起,從而不能滿足和適應企業需求。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弱,無法滿足工作需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學生習慣于筆記、背誦等傳統學習模式,不擅長動手實踐,無法做到積極主動的學習,多為被動的聽從教師安排。由此,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來說,學生要改變傳統應試學習模式,而教師也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開展實踐學習。
通過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現狀的分析可見,當前學生實踐訓練少、師資力量缺乏、學生能力弱、市場認證缺乏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影響到了高校學生未來的就業情況,對此我們也主要從高校和學生兩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高校方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推行實踐訓練式的教學方式,在硬件教學中重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大力度建設實踐訓練課的節數、實驗設施等,甚至組織校企合作,請高素質工商管理人才到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同時,學生也可以走出校園,到企業中去實習,通過企業和學校的這種密切交流,以最終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綜合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需求。由此,每年都應該面向市場針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做調研,了解社會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可實現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有方向、有目的的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
加強應用型師資力量的培育,學校應當引進一批過硬專業知識與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與企業密切合作,校企合作培養定單式人才。學校應當從企業用人的需求出發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通過職能部門的走訪,與用人單位加強聯系,對未來人才需求信息與發展趨勢做出正確判斷。
學校還應當重視實踐教學,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以往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鼓勵學生走出學校,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去合適的企業實踐,在實踐中有目的的培養自身的專業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甚至可以為學生考證提供各種幫助,通過各種便利條件來提高職業資格認證的合格率,為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中提高競爭力。
學生方面應當積極提升自身專業的綜合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當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會,不斷開闊視野,鍛煉自我能力。利用課余時間掌握專業之外的知識,發現和發展自己的職業興趣,認清自己的位置,端正專業學習態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
通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的分析,我們對其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學校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可見中國工商管理的不成熟。與國外重視實踐相比,中國學生學習還是多依賴于書本,未能夠到實踐中學習。基于此,我們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加強學校與企業加強密切交流合作,鼓勵學生到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以最終能夠培養成為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1.海南科技職業學院;2.海南靈獅創意產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