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律師解讀:
不久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青島“天價蝦”事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主要有以下觀點:
一、物價/工商管理機關應當管
1. 因涉嫌價格欺詐,物價管理機關應當管
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該事件中商家關于菜肴價格對消費者前后不同的表述已經涉嫌價格欺詐,而物價管理機關負有對價格問題的監督檢查職能,故物價管理機關應當管。
2. 因涉嫌不正當經營,工商管理機關應當管
該事件經營者涉嫌價格欺詐的不正當經營行為,而工商管理機關負有對經營者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職責,故工商管理機關應當管。
從去年伊始,上海浦東新區率先將原工商、質監、食藥監部門“三合一”整合成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去年10月浦東新區又試點將物價局的監督檢查職能(行政執法)劃歸市場監督管理局即“三加一”,但是,管理職能仍然由物價局行使。
二、主管部門監管的嚴重缺失
作者比較贊同《人民日報》關于“管理缺失”的文章的觀點,大家糾結于該事件到底屬于“誰來管”,還不如好好研究“如何管”?提高大家特別是行政機關的管理執法意識。管理執法不僅需要職能部門一馬當先,勇挑重擔,也需要其他部門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我們不是已經在探索、實施一門式社會管理和服務嗎?按照首問負責制的原則,假如某個職能部門接受了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的事務,那么,該部門不能也無權將管理服務對象拒之門外,而應當將該事務移交主管部門處理。避免和杜絕分工分家,互相扯皮甚至推諉的工作作風,熱情主動、協同配合的履行管理職責,特別是認真對待和處置好突發事件,通過行政機關優質高效的管理服務,樹立起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形象。據說,海南省三亞市已經在市公安局下設旅游警察支隊,專職維護三亞市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治安環境,旅游警察值得大家的關注和期待。
1. 維權體系的不健全
宰客現象頻頻出現,并不是一朝一夕、偶然性的,而是長期以來城市監管混亂,既然戳中了監管部門的“軟肋”。該事件問責當地監管部門是必然的,從中也反映出法律問題,如何為消費者編制一張法律保護網,得以切實維護消費者真正的合法權益,做到有法可依。
2. 監管部門的不到位
“天價蝦”事件中的消費者無奈的在相關職能部門間被“踢皮球”,又無奈地“當著警察的面,屈辱地掏錢只求盡快脫身……”
消費者遭遇“天價蝦”,監管部門也不能當“睜眼瞎”,否則不僅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地方旅游形象也跟著受損,得不償失。監管部門處罰機制建立完善的同時,應當大力加強日常執法的真正落實,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3. 投訴處理作用的缺失
從該事件發生經過來分析,消費者與商家發生糾紛時,地方旅游投訴處理機制顯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也折射出《旅游法》的實施沒有到位,旅游者的權益保障僅限于紙上談兵。
對發生在“十一”黃金周期間的“天價蝦”事件,國家旅游局局長近日表示,“一只38元的蝦”就抵消掉了山東旅游局幾個億的廣告效果。此言不假,該事件更加詆毀的是著名海濱旅游城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三、公安機關對于該事件的處理值得商榷
1. 首先應當調解糾紛,防止事態升級
該事件已經涉嫌價格欺詐,經營者同時涉嫌限制消費者人身自由,如果不能及時、妥善地處理,很可能會引發治安事件甚至于刑事案件。
2. 其次應當指明解決途徑和方法
如果該事件不屬于公安機關管轄,公安機關也應當進行適當的調解處理,緩解矛盾,小事化了;調解不成的話,也應該告知當事人必須理智、冷靜,明確爭議解決主管機關和途徑;特別對因涉嫌價格欺詐而利益受損的外地消費者給予維權幫助。
3. 最后應當提高職業素養
警察職業素養的高低對于能否依法執法,認真履行維護秩序、保障公民權利的職責至關重要。現在的警察在執法過程中的態度并不如人意,常常行為蠻橫粗暴,言語惡劣,敷衍了事等,給民眾留下不良的影響大有所在。身為人民的公仆,警察的工作既是執法,也是一種管理和服務,更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一個公眾形象代表,應當強化自身職業素質,合理控制情緒,冷靜理智的處置問題,這樣才能體現文明執法的真正內涵。
四、警察“萬能論”是法制的悲哀
“有困難,找警察”的說法,與其說體現了人民警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如說是法制的悲哀。首先,警察不能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警察叔叔更不是萬能戰士,因為行政職能有著明確劃分。大家都忽略或者并不清楚有關法律規定,一旦遇到具體問題時,大多數人腦海里只知道找警察,全然不知行政機關的行政職能是依法由不同職能機關分工負責的。其次,行政管理機關應當積極主動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最后,只有在公安機關的法定職責范圍內,“有困難、找警察”,才能真正解決好問題,同時也避免了警察被“萬能”所綁架。
(作者系上海恒建律師事務所律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