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燕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聽力以激發(fā)學生聽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為目的,幫助學生發(fā)展良好的聽力技能,以具備能夠在聽的過程中成功理解真實的語言材料的能力。聽是人們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問題的研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roy)認為知識是暫時的、發(fā)展的和非客觀的,是經(jīng)過學習者內心建構并受社會文化影響的。經(jīng)過大量的研究與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影響學生聽力的主要因素有:(1)語言環(huán)境影響。除了課堂之外,小學生很少接觸英語。(2)不熟悉詞匯和句型。要能夠順暢地接收和理解言語信號,就必須有足夠的詞匯量。(3)語音影響。英語中有48個音素,但在某種意義上,這48個音素只是抽象的音。在實際聽的過程中,人們聽到的是這些音的變體。如good-bye中的[d]就失去了爆破,如果不明白這些,聽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4)語速影響。有些英語課文磁帶較快,而老師上課時語速偏慢,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習慣,遇到正常語速的聽力材料就不能適應。(5)語言表達習慣的影響。(6)語法的影響。(7)文化的影響。學生對語言文化背景的了解,直接影響對所聽材料的理解能力;(8)心理因素的影響。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往往會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嚴重干擾了學生對聽力的理解。(9)答題策略的影響。(10)母語干擾的影響。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習慣在腦海中用中文翻譯出來再理解,而不直接用英語思維,這種做法影響了學生的反應速度。
三、問題的解決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力基礎
1.扎實掌握語言基礎知識
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聽力理解的反應速度。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以四年級上冊為例):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會辨別一些容易混淆的音,如“two”和“ten”;要求運用正確的語調和正常的語速朗讀和聽說;能掌握一些連讀、弱讀和輕重音。搞好詞匯教學,注重詞匯的聽、說、讀、寫,要求學生對所學詞匯達到非常熟悉的程度。注意中英文的句法結構差別,如: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你午餐吃什么?);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句型:如:What time is it?和What time do you get up?注意一些學生難以掌握的句型,如:How many...are there?There are....What does the man do?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不斷重現(xiàn)和運用這些句型。
正確使用名詞的單、復數(shù)。如:How much is it?和How much are they?的正確回答。能正確使用一些日常用語。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to buy...
2.排除母語的干擾
用英語組織教學,運用各種手段來創(chuàng)設英語情景,使語言和事實概念直接聯(lián)系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做到聽音會意。
3.注重文化教學
新課標中的功能意念項目,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美人的衣食住行與我們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英語聽力理解中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xiàn)。以四年級上冊為例,如果對英國用pound表示價錢不夠熟悉,那么在下面的聽力理解中便可能出現(xiàn)困難:聽力材料:How much is the shirt? 選項:A.Theyre forty yuan. B. Its fourteen pounds. C. Ill take it.
4.傳授聽力技巧
授予學生相應的聽力技巧,如:看選項預測、整句理解能力、細節(jié)注意等。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筆者設計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見下圖。
■
1.課前三分鐘
每個學生按學號輪流進行,可以以演講、表演和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生要在之前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內容豐富、語言流利。通過前期的準備和上臺表演,提高學生聽和說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并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提升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2.集體授課
注重培養(yǎng)聽力技能。
3.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以兩人或四人的形式用英語互相交流與合作,以促進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4.學習質量測評
教師針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測評卷,旨在檢驗課堂效果,為教師提供反饋,并能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
5.個別輔導
每堂課留出5分鐘的時間輔導學困生,不讓學困生掉隊。
(三)設計聽力評價方案
針對每堂課設計課堂聽力評價方案以及隨堂測驗,監(jiān)測教學質量以便查漏補缺。針對上述教學模式的每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設定評價標準。如:課前三分鐘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能很好地做好前期準備、內容豐富、語言流利,除了能熟練運用課本知識,還運用了一些課外單詞和句型,給學生五顆星;如果學生能較好地做好前期準備、內容豐富、語言流利,能熟練地運用課本知識,給四顆星;如果學生能較好地做好前期準備,能基本運用課本知識,但語言欠流利或內容較少,給三顆星。如果學生基本能做好前期準備,語言不流利或內容單薄,很少能運用課本知識,給學生兩顆星。評價要堅持的原則是以鼓勵和具體的指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
聽力技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項重要技能。通過上述的研究和實踐,本校四個實驗班的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大部分的學生英語聽說只局限于課堂,聽力技能的提高有限,對于學生英語聽說的興趣和課外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繼續(xù)探討。
參考文獻:
[1]董艷萍.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張鐵軍.“輸人、輸出”理論與外語教學[J].教育探索,2007(03).
[3]陳春霞.小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科研論壇,2006(0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