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梅
在過去的教學大綱時代,識譜是目的,也是目標,后來在課標實驗版里完全把它作為一種手段,這次課標修訂以后,把識譜的問題明顯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它既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目標之一。這是在發展聽覺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新的提法。以前的識譜教學就是單純從知識出發去學譜。它脫離了音樂,脫離了音響,只是紙面上的東西。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低年級識譜能力的培養起著基礎作用,雖然識譜任務很重要,但很少有學生對識譜感興趣。那么小學生怎么識譜?能力怎么提高呢?
一、貼近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識譜知識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識譜的難點是音高和節奏,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對他們節奏感的培養。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熟悉的環境和事物入手,尋找音樂的題材,將音樂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
二、以唱帶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中學生聽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學著唱詞,讓他們先唱曲譜,后學詞,學生不樂意。教師應因勢利導,經過聽范唱感受歌曲情緒,他們被優美的歌曲所吸引,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學會歌詞等教學活動后,再進行學唱曲譜。通過這樣試唱,學生不僅發現他們“本事”變大了,而且也會覺得識譜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從而對學唱曲譜充滿了信心。這就如我們在識字前已學會了說話,熟悉字的發音后再認識字的形狀和筆畫一樣。
三、器樂結合,強化學生的識譜技能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鞏固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復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識譜教學作為音樂學習的一部分,有著特殊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識譜中找到音樂學習的快樂,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進行識讀樂譜的教學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音樂活動的過程是一種愉悅的享受!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