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
摘 要:快樂,對人來說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兒童。一輩子只有一個童年,快樂是一個,不快樂也是一個。既然是這樣,身為父母或教師,就必須做出決定,到底你要的是什么呢?教導過孩子如何去尋找快樂嗎?為孩子營造過快樂的學習環境嗎?還是只懂得將孩子埋在知識的書堆中,去符合期望呢?從以下方面闡述觀點:沒有快樂的學生,就沒有快樂的教師;遇到了問題之后,該怎么做;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氣質,讓快樂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關鍵詞:數學學習;新舊教材;最終目標
一、沒有快樂的學生,就沒有快樂的教師
一個教室里,如果沒有快樂的學生,就很難有快樂的教師。當然,這里所謂的“快樂”絕不等于無所節制的胡鬧或瞎起哄。很多教師在教數學課時,通常不會很“快樂”,這個情形越往高年級就越明顯,尤其是在實施教師績效考核后,更是悶悶不樂,恨不得找幾個學生來海扁一頓,消消氣。為什么呢?理由很簡單,因為有些題目明明講了又講,算了又算,一考出來還是一大堆學生不會,很令人抓狂。到最后統計平均成績時,通常達不到老師心里的預期,如此的數學課,又怎么能快樂起來呢?
如今,雖然課程變了,教材教法也改了,但是學生對數學的好惡程度依然沒什么大改變,老師們抱怨課程改得亂七八糟,家長們質疑這樣的改革真的比以前好嗎?為什么放著迅速簡單的方法不教?這樣的數學怎么會學得好呢?老師、家長、學生的問題一大堆,在2011年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伴隨著在2014年的9月小學階段1至6年級都要使用新教材的數學學科,這條路到底該怎么走才會讓大家都快樂呢?
二、遇到了問題之后,我們該怎么做
每一個上過數學新教材的教師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新課程的理念雖好,可是教師一個星期數學課的時間就是那么多,如果要一題一題慢慢討論、溝通、質疑、辯論,課程怎么會上完呢?根據筆者的經驗,若是班上能先形成分組討論運作模式的話,對整個教學進度的推進,的確有很大幫助。只不過在這個模式形成之前,教師就必須花點時間,去思考如何培養自己班上的學生能勇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并質疑他人的論點是否符合邏輯推理。如果能早日建立起班上的討論文化,接下來教師的工作就輕松許多。
有些學生很容易因為他天馬行空的想法,而把教師原本想透過數學活動傳達給學生的數學概念給扯遠了。這時候,教師就要有能力幫學生懸崖勒馬。因此,在上課前教師對本節課的主旨內容就必須了然于胸,千萬不能被學生的想法牽著走,一定要想辦法把孩子們的目光拉回主題(通常教師可以選擇淡化或延后處理),否則一整節數學課下來,你可能會發現你說得天花亂墜,學生卻聽得頭昏腦漲,平白浪費了一節寶貴的數學課。
在教學上“輸入”永遠不可能等于“輸出”,因為兩者根本就是不同的個體,彼此之間有太多差異,不是用口語就可以輕易溝通了解的。找出學生學習的困難之后,老師就可以以此再設計一個數學活動,去理清學生那些不清楚的概念了。至于如何讓那些數學不是很好的學生肯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通常筆者會用以下這些方法:
1.不要總是故意叫幾個特定的學生回答問題,最好是用抽簽或輪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讓整個教學活動看起來很自然。
2.盡量優待那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學生。如果問題答錯了,千萬要不動聲色,肯定他敢發表的勇氣,切記不能有負面的處罰,哪怕只是答對了一點點也要給予他正面的肯定。
3.對于那些極度害怕站在大眾面前講話的學生,可以先通過游戲來放松,上課的原則是通常不懲罰答錯的學生,但是會懲罰不肯回答的學生。如此,經過一次、兩次的強迫回答,久而久之,學生雖然不一定能講得很好,但是至少跨出了敢講的第一步。
4.以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如此一來那些程度好的學生為了自己組的榮譽,一定會竭盡心力幫助那些程度較差的同學。通過這樣的問答互動,形成教學上的良性循環。不過,教師需特別注意,比賽就有競爭,有的學生因求勝心切,會對那些答錯的同組同學提出責難,這反而會給這些孩子增加壓力,所以事前老師一定要跟學生說明清楚,提早防范這類事件的發生。
三、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氣質,讓快樂貫穿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平時筆者經常有許多培訓學習的機會,這樣的過程讓筆者在無形中成長了許多。因而學會用更寬廣的心胸去接納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即使學生中有的調皮搗蛋、有的害羞內向、有的粗心大意、有的懶散貪玩,但每個學生身上總有些獨特的氣質是值得被欣賞的,是值得被肯定的。其實,筆者認為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可以適應每一位學生的。如果我們能用接納和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強勢智能和弱勢智能時,那么,就有可能在你的班上“活活潑潑、快快樂樂”長大。聰明的學生是他與生俱來的福分,并沒有什么值得特別驕傲炫耀的;反應遲鈍也不是孩子的錯,這樣的孩子同樣也應該擁有笑的權利。如果教師評定一個學生好壞的標準,只剩下一套分數高低的標準,那么,也許未來一部電腦加上一根棍子,就可以代替你把“教師”這份工作做得更出色。就因為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所以它所蘊含的愛心、耐心和所花的苦心絕不是冷冰冰的電腦所能比擬的。
在讓快樂貫穿孩子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中,今后仍有一些困難存在,看我們如何解決,希望我們能一路殺過去,信心和勇氣還是會盈貫整個魂魄,這無非是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大更新的視野——其實不一定真的要到達什么樣的地方,只是希望回頭時會發現,人生是多么精彩啊!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