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摘 ?要:當前,旅游專業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培養的旅游人才在知識、技能和層次上有區別,中職學校培養的旅游人才在層次和深度上,與社會的需求不相匹配;而高職院校培養的旅游人才能彌補旅游中職學校在學生培養上存在的不足。因此,如何做好旅游專業中高職之間課程的有效銜接,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旅游高技能人才,己成為我國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中函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中職;高職;課程;有效;銜接;對策
一、旅游管理的職業背景
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集中在旅游接待服務、導游服務、旅行社計調、旅游營銷、旅游策劃等。目前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各行業都存在著對于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需要,培養適應旅游行業的中高級人才,是旅游管理中職、高職教育的目標所在,而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中,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課程銜接就成為了一項關鍵的研究內容。
二、旅游管理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必要性及理論依據
中職高職旅游管理課程的有效銜接使得有潛質的中職學生在高職院校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教育和有利于長遠發展的深造,還可以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中職與高職課程的有效課程銜接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順利地融入工作崗位,在旅游行業有所成就,這對于今后更多學生選擇職業教育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由于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的溝通缺乏,課程銜接不暢,也使得課程過于面向就業而忽視了為學生提供深造的學習方途徑和方法,這與教育的公平性相矛盾。同時,由于目前職業教育處于教育的非主流地位、社會地位不高,也難以受到學生的重視,處于生源萎縮的狀態。而課程銜接的不順暢,使得中職學生在升入高職院校后不能適應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課程,也使得中職院校向高職院校的人才輸送受到了阻礙。
三、目前我國旅游管理中高職課程銜接過程出現的問題
首先,許多中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缺乏明確而有效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大多與高院校的培養目標極為相似,基本上定位在“高素質專門人才”、“中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上。這種相對混亂的定位所帶來的弊端就是課程設置上的銜接不暢,導致接受中職教育之后的學生往往在高職學校中接受的課程與中職院校區別較小,針對性也較弱。其次,在具體的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著中職院校由于過于重視專業技能培養而忽視文化課的設置的問題。這導致學生一開始比較難以融入高職課堂的文化課學習,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參差不齊,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在中職與高職的旅游管理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模式不盡科學的問題。中職學生處于接受能力較強的年齡,但由于學生大多文化課基礎差,老師一般采取比較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純粹以傳授知識點和專業技能為主,學生也通過死記硬背這種陳舊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這樣就導致人才培養的單一化,很難培養出綜合素質強、專業技能過硬的旅游管理人才。而高職院校的課程講授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并沒有的到改善,除去課程內容與中職課程存在部分重復以外,高職院校同樣缺乏具有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最后,現行的旅游管理專業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培養和課程銜接。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主要通過考試,使用分數來進行量化,并配合聽課、操作等一系列的方式。然而這種評價方式顯然是與旅游管理人才綜合素質高、從業技能強的特征不相適應。在這種評價標準之下,學生的職業態度、實踐活動與體驗等方面的素質被明顯忽視。這樣不僅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中職與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受到了評價方式的制約。
四、我國旅游管理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問題對策
首先,政府層面應當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制定先進的管理體制和優秀的運行機制規范中職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和政策實施。可以建立幾個解決課程設置的試點單位,并且通過政府撥款的方式鼓勵學校進行課程設置方面的探索,同時加強對于試點學校的觀察和監督,使得課程設置銜接的探索成果可以在各單位推廣。而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發展時間短而出現的不完善甚至師資專業素質不及中職院校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從宏觀解決旅游管理專業中職高職課程銜接不合理的問題,規范各學校的課程設置。結合行業實際改革招考制度,形成適應旅游行業和具有職業特色的人才選拔機制。其次,無論是中職院校還是高職院校,都需要在論證課程設置時,組織專業的指導委員會,邀請旅游行業的企業家、旅游管理教育專家、教師等進行討論,讓行業動態融入到學生所學習的課程之中,融入到教師的教學體系之中。從而實現課程大綱與行業標準的對接。特別是高職階段,不但要考慮到行業對于人才素質的實際需求,還應當更加貼合旅游企業和機構的實際,不應當在高職階段學習大量已經接觸過的、重復的專業技術,而是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使得專業知識更加深化,更有益于日后適應崗位工作。這就要求高職學校必須對于崗位工作有著深入的認知和研究,多設置實訓與技能實踐的課程,不能僅僅著眼于專業技能理論的灌輸,并且將實習實訓真正落實到實處,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使得學生實現在崗位工作中對于知識技能的靈活運用。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時,還可以考慮和國家相關行業考試掛鉤,例如設置教學和課程內容以適應國家的導游員資格證考試、酒店服務員證考試等。在課程設置時,將這些技能的訓練列入實習與實訓當中,使得學生可以學有所得。而中職院校在課程方面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是對于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加大文化課的比例,合理地調整不同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比例,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合理地調整專業理論課程與文化課的學習比例,學生就可以較高的文化素質快速融入高職課堂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深造與終身發展。
針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需要通過學校進行教學模式改革而加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并非一朝一夕,這有待于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以及學校的大膽改革等多種方式結合來實現問題的解決。例如,在硬件設施較好的中職高職院校,可以采取相比傳統“滿堂灌”教學模式更為靈活高效的多媒體教學,用多功能的電子白板代替黑板,配合使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和演示動畫等方式進行輕松的課堂教學,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這對于學生尤其是低年齡的中職學生接受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
對于課程評價單一而制約中職高職課程銜接的問題,主要依賴于學校開放多種評價機制,使得旅游企業、行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等第三方可以介入評價,這樣不僅僅對于學生的成長及學校人才培養有很大的益處,對于旅游行業發展也是具有促進作用的。
參考文獻:
[1] 崔鐵剛,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與職業,2012.5
[2] 方玲玉,中、高職現代服務類專業銜接問題初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