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奮蘭
摘 要:做好檢查工作,培養學生形成認真檢查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檢查習慣,是提高學生作業質量、考試成績的有效途徑之一。檢查對于每門學科都很重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強化學生對認真檢查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學生檢查方法的指導;合理安排作業任務,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檢查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主要對學生如何養成認真檢查習慣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學生;認真檢查;習慣
一、加強學生檢查重要性的認識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習慣,筆者認為首先要尊重學生教學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對檢查重要性的認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引入小實驗、小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檢查的重要性,進而將檢查運行于平常的學習實踐中。如:將全班同學分成人數、學習成績相近的兩個小組,讓這兩組的同學分別完成相同的考試任務。不同之處在于,一組的同學答完考題之后馬上交卷,二組的同學做完試卷之后,需要認真檢查之后方可允許交卷。將兩組的考試成績、作業質量水平進行對比,二組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大大高于一組的同學,其平均成績明顯高于一組。這時,老師引導學生分析二組在本次考試中獲勝的原因,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時大部分同學就能切實感受到檢查的重要性,在下一次的考試或者作業中,會有意識地自覺主動認真檢查。
二、加強對學生檢查方法的指導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作業質量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并不是學生不檢查,而是不會檢查,進而造成檢查效率低下,檢查結果不容樂觀。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檢查方法加以指導,如:對于不同的題型,應采取不同的檢查方法,檢查的側重點也應當有所不同。比如說,對于判斷題而言,其檢查的重點應當是題目進行判決對錯的依據;又比如說,對于部分題型,用眼睛觀察是得不出結果的,要借助于筆等用具,落實到計算、推演等實際操作中。加強對學生檢查方法指導的同時,還應當留給學生充足的檢查時間。老師要把握好作業部署量,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及其檢查。試想一下,學生在完成作業都存在困難的情況下,又何談認真檢查作業呢?又怎樣確保學生自愿主動地檢查作業呢?因此,老師要合理控制好作業的任務量,在作業設計時要考慮學生檢查作業所需要的時間,進而將檢查落實到實際中。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