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姝容
(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 四川綿陽 621010)
高等素質教育肩負著對我國未來人才的創新思維意識培養、鼓舞等的責任,對提高我國全民身體素質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體育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構成部分,高等院校應充分自身的教育力量,為我國培養體育方面的綜合性人才,這是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標和價值取向。健美操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特征的體育項目,因此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也需要不斷進行創新,需要適應并滿足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傳統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在技術動作訓練、要領掌握教學上具有一定的特征,但是整體運動強度、連貫性、固定性阻礙了健美操鍛煉價值的實現。因此,為了提高健美操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訓練熱情,需要對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性改革,營造活潑、生動、高效的健美操學習氣氛。
選擇南四川省4所高校中部分開展健美操課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4所高校中的健美操班級作為調查樣本,樣本的數量為80人。
1.2.1 問卷調查法
對4所高校所抽取的班級教師、學生和專家發放問卷,問卷內容是對健美操課程設置的調查,共發放問卷數量為320份,有效問卷308份,有效率為96%,有效率符合本研究要求。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圖書館和中國知網上搜索關于健美操課程文獻和資料,經整理為本文作為理論基礎。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傳統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地位,健美操課程目標是使學生在學期結束是可以熟練掌握幾套健美操套路。教師在固定的教學模式下開展教學工作,其模式為:整體示范—分節教學—講解—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是對健美操套路進行反復地學習和練習,長期的套路練習使學生感到枯燥、機械,降低了學生對健美操課程的學習熱情。學生在練習中常需要停頓下來跟著教師示范學習新動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練習的連貫和系統性,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主體和自主性。

表1 學生對傳統健美操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反饋情況
問卷結果顯示傳統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在目標制定、教學方式、組織形式、評價體系方面都存在很多弊端。研究對象對傳統健美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例只占25%;研究對象在傳統教學模式制約下的評價優秀率5%。傳統健美操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具體表現在:健美操課程的預備工作中,教師多是對動作進行簡單講解;邊做簡單講解邊帶動學生做熱身訓練;熱身練習后教師對整套動作進行分解示范和講解,學生則進行模仿練習,分解動作練習后進行整體動作模仿和練習;最后,在舒緩音樂的伴奏下,和學生一起做放松練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要領并進行機械化練習。在學期末的考核體制中,則強制性要求學生掌握成套的動作要領和組合動作。學生多是對動作進行高度模仿來應對考試,使得反饋教學效果的考試制度失去原來的意義,成為一種表于反復練習的形式。(見表1、表2)
在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中引入“分層次教學”的新理念,分層教學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健美操課程設置分層次,即結合學生人數和學生健美操基礎知識體系掌握情況進行分層,主要分為三類,初級水平的開設“基礎課”、中等水平的開設“提升課”,相對于高水平的則開設“選修課、附加課”。二是對健美操課程內容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和基礎水平的不同,為學生的健美操課程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使每位學生在健美操課程中都有所收獲,使情感、知識和技能都得到充實和提升。具體的內容分層見表3所示。
健美操課程教學內容分層中的基礎課內容主要是健美操的基本技術和理論體系;提高課的內容設置:教師一般采用“分段式”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段,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可結合學生愛好引進現代街舞、瑜伽、拉丁舞和韻律搏擊操等舞種,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訓練熱情。選修課或者附加課主要以提高學生創造、自主的能力為目的,因此內容設置為:在健美操課程中融入街舞、瑜伽、拉丁舞和韻律搏擊操等流行舞種,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創編、節奏配合、自由組合等自主領舞練習,這種課程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分層次教學模式中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健美操的理論知識體系,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和指導能力。學生則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學生之間要互相指點、互相配合、共同進步,并適時地與老師進行請教和討論。創新性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摸索和進步,需要建立在高校體育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表2 學生對傳統健美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考核反饋情況

表3 健美操課程內容安排
2.3.1 多媒體配合法
針對健美操的訓練特點,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訓練技能的傳授效果,在健美操課程中配合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體現生動的影像和圖片,激發了學生的訓練興趣,針對一些難度動作,可通過多媒體分解動作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傳統健美操課程教學中,教師單憑自身的示范和講解,有些動作未必能做到最佳效果,這會降低學生對動作的正確掌握能力。現代多媒體技術與健美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的緊密結合,對健美操技術動作進行加工和處理,為學生呈現出幻燈、錄像等教學課件,使學生的聽覺、觸覺和視覺對課程內容得到充分吸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3.2 自編自導法
在新型健美操課程教學中藥發揮學生的創造和思維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動作進行組合和創編,并進行自主性練習,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教師需要對學生組合動作的能力進行強化,在對基礎知識掌握牢靠的前提下學習創編的規律和辦法,鼓勵學生根本自身的優勢、特征創編健美操套路。
2.3.3 競賽法
健美操競賽與考核存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這是健美操教學反饋的主要方式。學生在比賽前通過集體的合作,感受到競賽帶來的情感體驗。通過競賽成績反省或激勵自身,從中找出不足和優勢。競賽法在各個高校的健美操教學中普遍得到重視,競賽法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健美操技術水平,督促自己不斷進步,還使學生在比賽中加強競爭、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傳統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較多的不足和弊端:模式構建不夠合理,教學方法枯燥、教學目標設定不夠科學,缺乏對“以人為本”指導思想的貫徹。該文對新型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引入“分層次教學”、多媒體技術等方法,充分發揮健美操的鍛煉價值,為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奠定了基礎。
[l]俞愛玲.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的創新[J].體育學刊,2002(2):78-29.
[2]鐘利.高等師范體育專業健美操考試模式的初步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3,29(3):69-71.
[3]閆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