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奎龍
(寶雞文理學院體育系 陜西寶雞 721013)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大學生錯位就業形勢的出現,我國以培養學術教育為本科教育重心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人才培養必須以應用為導向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應用性人才培養以技術教育為主體,它具有面向市場需求,實施專業教育,重視實踐教學,注重校企合作等特點。[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諸多文件中多次提到構建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以及服務社會能力的增長,可見,實踐教學既是培育應用性人才的重要環節與途徑也是促進學業、創業與就業能力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考慮如何使所培養的人才成為既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素養又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自我創造能力和適應社會環境能力的應用性人才,以應對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人才市場。可見,重視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體育教育專業應用性人才,適應社會需求根本途徑。
目前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涉及有軍事訓練、入學教育、教育見習、教育實習以及畢業論文(設計)的實踐課程,實驗課實踐、裁判等級培訓、體育基本功大賽、體育教師基本功考核、實習前試教、教師基本功實踐、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社會調查實踐等等不一。目前部分高校存在實踐內容設置單一,實踐課程內容陳舊,學術實踐活動薄弱,學分與課時較少等現象;科研活動僅通過畢業論文實現,校外實踐也僅僅局限在教育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等方面。[2]可見,高校實踐性環節對人才培養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罅隙,因此需要不斷的在實踐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方面進行改革,[3]構建一個完善整體性的實踐教學體系迫在眉睫。
地方高校遠離中心城市,在師資隊伍、場地設施等方面不具備優勢,但是在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滿足區域體育文化的發展方面發展的空間很大,因此, 應根據社會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分析人才的能力結構,確立人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教學實踐與職業能力,從而確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而制定實踐教學目標,根據一定教學理念與學校的實際,將實踐內容系統的分解到一年級至四年級的8個學期,主體分為課內實踐、集中實踐、課外實踐三部分,形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課內外一體化體系。[4-6]從而實現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目標,滿足社會的需求(圖1)。

圖1 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圖

表1 教學內容體系一覽表
實踐教學目標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基礎,滿足社會的需求,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以體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組織創造能力、保健能力、健康管理能力、指導鍛煉的能力及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與行為規范為主體進行構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理論轉化為實踐的綜合能力,具體可分為基礎教學目標、專業能力目標、應用能力目標。[7]通過在理論課以及技術課的教學,訓練學生具有體育教師基本素質完成基礎目標;通過集中培訓,引導學生注重教育教學能力養成,塑造深厚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科研能力、競賽能力等專業能力發展的同時,形成專業能力目標。鼓勵學生積極服務地方社會,在競賽服務、教學服務、志愿者服務、社會調研等社會實踐中達成應用能力目標。
挖掘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內容,從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集中與分散的角度考慮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根據大學知識層次構建,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依據各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社會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將實踐教學內容有機的分為課內實踐、集中實踐、校外實踐三個層次或者說三個方面,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表1)。[4-6]
3.3.1課內實踐體系分析
在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中引導學生通過生理學、解剖學、測量與評價等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通過讓學生演講、辯論、小組討論、輪流發言等途徑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體育教育技能訓練課程中,通過輪流擔任整隊、帶操、參與教學指導與管理等活動,發展學生基礎教學能力,通過基本口令、基本隊形、基本體操的教授與練習,學會進行一般性準備活動的做法,如講解、示范、領做并能創編徒手操,了解專門性準備活動的基本知識;通過體育場地的畫法,通過田徑、籃球、排球等技能課裁判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
3.3.2 集中實踐
第一,通過田徑、球類、體操、武術等體育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增強學生運動技術、運動能力,為其體育教師職業奠定技能基礎。第二,通過體育教育技能訓練課程,培養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主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能結合所學基本理論與技能在教學實踐中磨練與提高學生教學技能。進行教案、微型課、說課、講課的集中培訓,讓學生能熟練運用講解、示范、演示、競賽與游戲、探究法等方法,能進行45分鐘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第三,教育見習與觀摩。在1-8學期讓學生在大學體育課、專業課、等進行觀摩,了解體育課基本環節,發展學生體育教學基本能力。第四,基本功大賽的強化實踐和演講比賽、普通話朗讀,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展示、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娛比賽及參與各種社會文體表演等綜合素質活動。舉行體育各運動項目技能大賽、素質測試,舉行體育多媒體課件、體育微型課、體育說課、教案競賽強化學生的各類實踐能力,促進其鞏固與提高,發展學生綜合能力,做到全面發展。第五,通過體育禮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講座、名師講壇等培養學生基本教學素養,更新教育理念。第六,裁判能力與運動隊訓練能力。制定學生裁判能力建設辦法,利用校內每年舉辦的田徑運動會、羽毛球賽以及承擔的社會各界的籃球、足球、乒乓球賽等各單項比賽,集中對學生進行裁判知識的培訓,引導學生擔任教練員參加各種訓練的輔助工作,組織并指導學生制定競賽規則、編排秩序冊及臨場執法,培育其應用能力。第七,教育實習。集中12周,采用以實習基地為主的集中實習方式進行,主要是深入實習基地的中小學教學的各環節,從備課、教學、作業、班會等方面全面了解中小學教學狀況,培養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第八,畢業設計(論文)及科研創新。通過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業項目、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8]
3.3.3 課外實踐內容分析
第一,外出觀摩。讓學生觀摩大型體育賽事的運行情況,觀摩體育場館設施等途徑開闊學生的眼界;通過觀摩中小學體育課程運行狀況,外出觀摩中小學教學能力比賽,優質課觀摩以及中學名師的示范課,讓學生從課程理念、教學環節、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第二,參加校外各種競賽的裁判工作,聯系本地、市體育局等,派遣學生擔任各類比賽中擔任裁判員與教練員;參加校外俱樂部的工作,獲取各種裁判等級、體育指導員證書的工作;第三,參加校外賽事活動以及社會實踐與調查活動。參與國家、省市以及學校的各類運動競賽,如參與國家級的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省級的民族運動會、田徑運動會、定向運動比賽、羽毛球比賽等賽事、師范生技能比賽等賽事實踐,培育學生社會對人才所需要的擔當精神,自信、合作、團結、競爭等品質;通過假期的社會調研,了解社會實際,了解體育教育的狀況、存在的問題,了解加深對社會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的了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立志于服務社會的信念。
首先,實踐教學目標確立。應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設置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實踐教學目標的思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因此,必須以實踐性人才、應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才能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科學性。
其次,實踐內容體系的構建。實踐課程內容建設要系統與完整,并具有層次性。空間范圍要從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考慮,課程內容體系要涉及專業知識、教學實踐、綜合素養等多方面、多角度并形成體系化;注重知識的層次性,通過知識掌握的規律,運動技能發展、教育教學能力掌握規律,將知識與能力通過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才會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專業能力,培育應用能力,促進大學生情商發展和人格發展,達到全面發展的要求。[4-6]
再次,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實踐平臺是學生實踐能力的載體,它關乎學生能力發展的高度與深度,因此,實踐平臺的數量充足才能讓學生有充分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同時,實踐平臺層次要多樣,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既有校內還要校外,形成點、面、線一體化,相互補充,相互結合,全面發展學生實踐能力。
最后,質量評價體系建立。評價體系具有導向作用,評價體系應該從科學性、系統性、發展性角度出發,從社會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操作能力、技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全面評價,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建立健全課程體系,達到綜合訓練考核與評價的具體細則[9]。
改變過去只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終結性考試模式,重視學生動手能力、重視學生創新實踐、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2]。考核的指標應涉及語言表達、教師基本素養、基本技能、理論知識、能力素質等多角度全面評價。評價的主體應多方面包括為個人、同學、教師、實習單位等等。
[1]高林,吳智泉.發展應用性高等教育若干基本問題的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8(5):44-47.
[2]于奎龍.陜西省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內容體系的調查與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2012,25(3):83-86.
[3]黃漢升,季克異.我國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11):1-6.
[4]方愛蓮,陳亮,陳洪,等.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1):80-84.
[5]蔡金明.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J].臺州學院學報,2008,30(3):79-83.
[6]張孟紅.地方綜合性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6):90-92.
[7]金永,唐月琴.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設計與實施[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3):255-258.
[8]熊飛.構建體育教育專業多方位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9(3):66.
[9]牟其林.構建貴陽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探析[J].才智,2013(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