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軍劉志華
淡滲利濕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臨床研究*
劉善軍①劉志華②
目的:本研究以淡滲利濕法立論,旨在探討其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的作用機制,為慢性腎炎性蛋白尿治療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慢性腎炎患者56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醫組和西醫組,每組28例。西醫組采用氯沙坦鉀治療,中醫組在采用西醫治療的前提下,采用淡滲利濕中藥方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中醫組疲倦乏力、浮腫、腰酸痛、納少脘脹積分明顯低于西醫組(P<0.05)。中醫組痊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P<0.05)。結論:對濕熱型或脾腎氣虛性慢性腎炎蛋白尿,采用淡滲利濕法治療能獲得比西藥更明顯的效果,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恢復腎功能。
淡滲利濕法; 慢性腎炎; 蛋白尿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一種起病隱匿、病程長、伴蛋白尿和血尿的進行性腎功能衰退的腎小球疾病綜合征。目前,其病因病機尚存爭議。蛋白尿與腎臟纖維化、腎功能衰退密切相關[1]。研究表明,慢性腎炎蛋白尿是因炎癥、免疫等因素引起腎小球濾過率增加,使血漿白蛋白濾過量大于腎小管重吸收,從而出現腎小球性蛋白尿[2]。持續性的蛋白尿會加重患者的腎損害,故對蛋白尿的治療是慢性腎炎治療的關鍵。目前,西醫主要采用環孢素、糖皮質激素或細胞毒類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的療效,但常伴有嚴重的不良反應[3]。近年來,中醫藥在慢性腎炎蛋白尿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本研究采用淡滲利濕法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腎炎患者56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中醫組和西醫組,每組28例。中醫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30~63歲,平均(42.4±10.1)歲;平均病程(35.1±11.3)個月,伴水腫10例;高血壓13例;腎功能異常16例;病情輕度14例,中度11例,重度3例。西醫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31~65歲,平均(42.8±9.8)歲;平均病程(35.0±11.0)個月,伴水腫12例;高血壓15例;腎功能異常14例;病情輕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慢性腎炎西醫診斷標準[4];(2)中醫診斷標準[5],水濕證:局部或全身水腫,腰脊酸脹痛,口中尿味,口粘不欲飲,舌苔白膩或白滑。脾腎氣虛證:腰酸痛,疲倦乏力,或浮腫,納少或脘脹,大便溏,尿頻或夜尿多,舌質淡紅、有齒痕,苔薄白,脈細。
1.2 治療方法 囑患者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預防感冒,禁食海鮮、辛辣食物。禁止使用對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血壓高者積極控制血壓(維持在120~130/70~80 mm Hg),以鈣離子拮抗劑為主,有感染者積極控制感染
1.2.1 西醫組 口服氯沙坦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50 mg×7片,批號:2011101620A),50 mg/次,1次/d。療程3個月。
1.2.2 中醫組 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淡滲利濕法治療。主方組成杏仁、白蔻仁各10 g,薏苡仁、萆薢各30 g,澤蘭12 g,益母草15 g,芡實、滑石、茯苓各20 g。濕熱甚者加金銀花、黃柏等;氣虛者加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陽虛加巴戟天、狗脊等;陰虛者加二至丸(女貞子、墨旱蓮);血瘀甚者加丹參、當歸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茜草等。水煎服,每日1劑,分三次飯后20 min服用。根據標本緩急的原則,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尿蛋白轉陰后給予益腎健脾中藥以扶正氣,療程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癥狀與體征 采用0、1、2、3分的記分法給每個臨床癥狀、體征計分。癥狀、體征包括浮腫,腰膝酸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食少納呆,便塘等[6]。患者主動訴說記3分;癥狀較輕,持續存在,經醫生問及方說者記2分;癥狀時有時無,不明顯者記1分;無癥狀、體征積0分。證候總積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
1.3.2 實驗室檢查 治療前后進行尿常規中尿蛋白、24 h尿蛋白的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的檢查。
1.4 療效判斷 臨床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證候積分下降≥95%,尿常規蛋白轉陰,或24 h尿蛋白及腎功能正常。顯效:癥狀、體征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下降>70%,尿常規檢查蛋白減少2個“+”,或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40%,腎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癥狀、體征一定程度改善,癥候積分降低30%~70%,尿蛋白減少1個“+”,或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40%,腎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降低<30%,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改善或加重[7]。總有效=臨床痊愈+顯效+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 6.1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中醫組痊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 兩組治療前疲倦乏力、浮腫、腰酸痛、納少脘脹積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中醫組各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西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s) 分
*與西醫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時間疲倦乏力浮腫腰酸痛納少脘脹中醫組(n=28)治療前1.8±0.61.6±0.42.0±0.51.6±0.5治療后 0.8±0.3*1.2±0.3*1.1±0.6*1.2±0.3*西醫組(n=28)治療前1.8±0.61.5±0.61.9±0.51.7±0.5治療后1.4±0.51.4±0.51.4±0.41.6±0.6
2.3 兩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變化情況 兩組在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醫組治療后與西醫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變化情況(±s) mg/24 h

表3 兩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變化情況(±s) mg/24 h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西醫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中醫組(n=28)1.80±0.96 0.90±0.83*△西醫組(n=28)1.83±0.951.24±0.90*
對慢性腎炎的治療,目前西醫無特效藥物,因此許多患者病程長,遷延不愈,極大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蛋白尿是慢性腎炎患者常見臨床表現,中醫學認為是內外邪(濕濁、瘀血等)共同作用使臟腑功能失調,脾失健運、升清失職,腎虛則不藏精;濕邪內蘊,困阻中焦,或傷及腎絡引起精微物質下泄而致蛋白尿。“脾失運化,小腸泌別失職,水液不能滲入膀胱而偏滲于大腸,水反為濕,而成泄瀉”[8]。故其病機主要為脾腎氣虛和濕濁內蘊。根據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理論,筆者認為應治以淡滲利濕為主,配以健脾補腎。“其下者,引而竭之。”淡滲利濕法可消除濕熱邪氣,調暢氣機,疏通水道,促進三焦氣化[9]。
本研究方藥組成中,杏仁,苦微溫,苦能降,開宣肺氣,氣化則濕亦化;薏苡仁,甘補淡滲,能疏導下焦,清熱利濕,使濕熱從小便而去;白蔻仁,辛溫,氣味芳香,溫中止嘔、化濕行氣,配杏仁、薏苡仁,則化濕溫中,和暢中焦,健脾而滲利濕熱,兼以宣肺,通宣上焦。萆薢平苦,利濕去濁,除痹祛風。芡實甘澀,補脾去濕,固精益腎。澤蘭辛苦性微溫,活血化瘀、解毒消腫,行水利尿。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滑石通下竅利小便,上開腠理而發表。茯苓味甘淡平,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甘草味甘,性平,補脾益氣,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緩急解毒。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杏仁含有杏仁油、苦杏仁甙,前者能有效降低大鼠血脂水平,并對高血脂大鼠心、肝、腎組織有抗氧化作用[10];后者可顯著降低腎結構的損害程度,維持腎小管間質正常形態和功能,阻止腎間質的纖維化[11]。薏苡仁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用薏苡仁酯可增強土撥鼠腹腔滲出液中的細胞因子IL-1的活性,并促進巨噬細胞合成IL-1,同時可增強單核細胞合成抗體的能力[12]。萆薢可明顯降低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風險,且可明顯抑制尿路感染中的致病菌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澤蘭能明顯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糾正腎衰患者貧血、氮質血癥、低鈣高磷等癥狀,減輕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對腎臟的纖維化損害,保護腎功能;同時有研究證實,澤蘭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13]。益母草可增加腎臟組織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腎內血流動力學。茯苓含有茯苓多糖,具有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14]。甘草含有甘草酸,具有非特異性免疫調節作用,增強細胞免疫、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促進輔助性T細胞增殖,提高其活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淡滲利濕法治療的患者臨床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各項臨床癥狀積分改善程度明顯優于西醫組,提示淡滲利濕法在延緩慢性腎炎患者的腎功能損害,預防尿毒癥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濕熱型或脾腎氣虛性慢性腎炎蛋白尿,采用淡滲利濕法治療能獲得比西藥更明顯的效果,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恢復腎功能,但本研究由于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其遠期療效如何尚需擴大樣本,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研究證實。
[1]陳翠萍,王子耀.消蛋白方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46例[J].福建中醫藥,2008,53(3):10.
[2]夏敬彪,彭愛民,張樣文.貝那普利對不同程度腎性蛋白尿的療效分析[J].臨床腎臟病雜志,2005,5(2):167.
[3]王曉紅,魏冬梅.“溫腎消翳湯”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34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1,56(4):22.
[4]廖履坦.慢性腎小球腎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264-2267.
[5]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52(6):8.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2.
[7]王少華,張紅霞,盧志遠.血尿康膠囊治療IgA腎病血尿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2,13(8):14-15.
[8]付澄洲.慢性腎炎蛋白尿的中醫藥辨治[J].內蒙古中醫藥,2010,24(3):41-42.
[9]陳修園.傷寒論淺注[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22.
[10]肖朝霞,蔣萌蒙,王向軍.杏仁的功能性及其藥理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綜合刊,2011,50(11):15-16.
[11]邢國秀,李楠,楊美燕.天然苦杏仁苷的研究進展[J].中成藥,2003,26(12):1007.
[12]陳永康,李霞,吳江.薏苡仁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47(2):46-47.
[13]劉君.澤蘭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1):16-17.
[14]張敏,高曉紅,孫曉萌.茯苓的藥理作用及研究進展[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1):41-42.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32
2014-12-27) (本文編輯:蔡元元)
濟寧市中醫藥科技項目(LC2012023)
①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山東 濟寧 272029
②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
劉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