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青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樂山614000)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助產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祝青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樂山614000)
目的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助產專業助產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校2012級高職助產班中隨機抽出兩個班,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助產技術教學中分別采用傳統講授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結果實驗組學生理論成績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學生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結論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高職助產專業助產技術教學中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助產專業;助產技術
高職助產專業雖然是護理專業的一個分支,但又不同于護理專業,其專業性、技術性、操作性、實用性都更強,特別強調學生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1]。助產技術是高職助產專業的核心課程,多數高職院校的助產技術教學仍然屬于傳統的知識傳授型,這與高職院校注重實踐與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相悖,教學改革顯得尤為迫切。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助式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2]。筆者在本校2012級助產專業的助產技術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隨機抽取我校2012級護理助產專業兩個班級122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18~21歲。設1班60人為實驗組,2班62人為對照組。助產技術在第4學期開設,學生已經學習了婦產科護理的理論和實踐內容,由同一名教師授課。兩組學生的年齡、入學成績及醫學基礎課成績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先講授并示教,學生再分組練習,最后教師小結。
2.2 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學生每10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推薦小組長。具體過程如下。
(1)任務設計。課程組教師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訓方案和臨床實際工作內容,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為4個項目任務:產前檢查技術(宮高腹圍的測量、骨盆外測量、腹部四步觸診、胎心聽診、胎兒電子監護儀監測)、產時助產技術(肛門陰道檢查、外陰消毒、產包的準備、胎兒助娩、臍帶結扎、胎盤助娩、產程圖的繪制、分娩記錄的填寫)、產后護理技術(母乳喂養指導、會陰擦洗、傷口護理、產婦康復指導)、異常分娩護理(會陰切開縫合、縮宮素引產、人工破膜、胎頭吸引器助娩、產鉗助娩、臀位助娩、胎盤人工剝離)。
(2)任務實施。首先由教師在課前提出任務,根據臨床助產實際工作過程設計任務名稱及案例,此任務的設計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然后小組長負責任務的分配、組員間的協調。小組成員在自學教材的基礎上查閱資料、自發討論、分析思考、解決任務。在課堂上通過角色扮演模擬臨床場景完成各項助產技術操作。學生操作結束后,由教師分別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總結提高。
(3)任務評價。本研究的任務評價包括: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總評。分為口頭點評和評分表計分。學生分組演示操作時,其他學生質疑,教師點評。評分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水平、解決問題和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等方面。將學生和教師的評分按權重進行計算,最后所得總分為本次任務完成的成績。
課程結束后采用同等難度的教考分離試卷進行閉卷理論考試,技能操作考試項目、評分標準及監考教師均相同。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自行設計問卷,了解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人數理論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實驗組60 80.67±5.47 89.45±5.58對照組62 75.56±4.34 84.34±4.78 t-2.84 3.45 P-0.025 0.027
結果表明,實驗組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2 實驗組學生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評價(見表2)

表2 實驗組學生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評價[n(%),人]
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評價很高,對各項目的肯定回答均達到了90%以上。
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讓學生根據任務進行自主探究,在做中學、學中做,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
4.1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及實踐技能
在傳統實踐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只是機械地簡單模仿教師操作,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4]。任務驅動教學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5]。表1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實踐操作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學生根據具體任務思考、討論解決方案,并主動查詢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通過實踐操作促進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強化。比如在胎兒助娩任務完成過程中,對第二產程觀察的內容有了深入了解,不需要像以往那樣死記硬背,因此理論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4.2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學科本位思想嚴重,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忽視能力培養,導致學生在臨床實習時不能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很好地利用。醫院反映助產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不夠突出,職業特色不明顯[6]。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教師先教、學生再學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先學、教師再教,更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和職業操作技能[7]。在本研究中,所有實驗組學生都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了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98.3%的實驗組學生認為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 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換,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8],設置的任務要與臨床真實任務相一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任務難度,保證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任務,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1]盤曉娟.高職助產專業產科實踐教學的改進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5):75.
[2]廖桂香,孫夢霞,朱佳.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老年護理教學[J].護理研究,2011,25(11):2904-2905.
[3]覃恩波.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103-104.
[4]李如竹.提高護理實驗(訓)教學效果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6):109-110.
[5]彭慧蛟,趙國璽,鄭長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高專助產專業綜合實訓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119-120.
[6]李亞蘭,郎賓,毛瓊.“工學結合、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下三年制高職助產專業核心課程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3):134-135.
[7]屠金玉.任務驅動教學在常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22):175.
[8]梁少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助產專業學生實習前強化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5):88-90.
G424.1
B
1671-1246(2015)02-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