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麗
(甘肅省監獄管理局蘭州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甘肅省蘭州市監獄系統女職工婦科疾病普查研究
王沛麗
(甘肅省監獄管理局蘭州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目的探討監獄系統女職工婦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普查結果,指導監獄系統婦女做好自我保健工作。方法采用常規婦科疾病普查方法對甘肅省蘭州市監獄系統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職女職工共計2 252人進行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在2 252名婦女中,婦科疾病總患病率為64.25%(1 447/2 252),女職工所患疾病前5位是乳腺疾病41.92%(944/2 252)、宮頸疾病34.06%(767/2 252)、陰道炎8.44%(190/2 252)、子宮肌瘤8.08%(182/2 252)、卵巢疾病2.22%(50/2 252)。結論婦科疾病的普查對于婦科疾病尤其是婦科腫瘤及早期癌前病變的診治有重要指導意義,是保障婦女健康、提高婦女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
蘭州市;監獄系統;女職工;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普查是定期進行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普查普治,它以特定的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地詢問病情,做出婦科常見病的診斷及治療,有效預防婦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發生,防與治相結合,促進婦女身心健康,是提高和改善婦女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婦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1]。監獄系統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環境相對封閉,且工作壓力大,工作對象為各類犯罪分子。通過對我市2011年9月—2012年3月監獄系統女職工婦科疾病的普查,了解當前我市監獄系統女職工的健康狀況,以此指導我市監獄系統女職工婦科疾病的防治工作。
1.1 資料
選擇2011年9月—2012年3月我市監獄系統在職女職工2 252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5~55歲,均為已婚婦女。
1.2 調查方法
由專業人員按照統一制訂的婦科普查表對受檢人員進行詢問與檢查,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月經史、婚育史、分娩史、避孕史、性病史等;檢查內容包括:婦科內診、白帶常規、宮頸刮片(TCT法)、腹部B超檢查、乳腺觸診及紅外線透視檢查,必要時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1.3 診斷方法
診斷標準以第6版《婦產科學》[2]統一標準進行診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百分率和構成比進行統計學處理。
本次普查各年齡段前5位疾病情況見表1。婦科疾病患病情況查出患婦科疾病者1 447人,總患病率為64.25%。婦科疾病患病率依次是乳腺疾病944人,占41.92%(944/2 252);宮頸疾病767人,占34.06%(767/2 252);陰道炎190人,占8.44%(190/2 252);子宮肌瘤182人,占8.08%(182/2 252);卵巢疾病50人,占2.22%(50/2 252);盆腔炎42人,占1.87%(42/2 252);子宮腺肌癥25人,占1.11%(25/2 252);陰道前后壁膨出15人,占0.67%(15/2 252);外陰白斑9人,占0.40%(9/2 252)。女職工所患疾病前5位依次為:乳腺疾病、宮頸疾病、陰道炎、子宮肌瘤、卵巢疾病。檢出宮頸上皮內瘤變3例,后經宮頸組織活檢證實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1例;檢出宮頸浸潤癌1例。其中經組織學檢查為宮頸癌的患者年齡為53歲,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患者的年齡分別為40歲、43歲,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的年齡為45歲。檢出乳腺癌2例,兩位患者均實施了手術,目前預后良好。

表1 普查各年齡段前5位疾病情況
本次普查各年齡段乳腺疾病婦女患病情況見表2。參與本次普查的2 252名監獄系統女職工中,檢出患乳腺疾病的共944人,占41.92%(944/2 252),其中乳腺增生928例、乳腺纖維瘤14例、乳腺癌2例。各年齡段中乳腺增生的發病率均較高,乳腺纖維瘤在40~49歲組高發(P<0.05),乳腺癌在40~49歲組、50~55歲組多發(P<0.05)。

表2 普查各年齡段乳腺疾病婦女患病情況
本次普查宮頸疾病分類、患病率及構成比見表3。本次普查結果以宮頸Ⅰ°、Ⅱ°糜爛,宮頸納囊,宮頸息肉為主,宮頸Ⅲ°糜爛發生率較低,共檢出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1例,宮頸浸潤癌1例。

表3 宮頸疾病分類、患病率及構成比(n=767)
(1)本次普查結果顯示,參與蘭州市監獄系統婦科疾病普查的2 252位在職女職工中,婦科疾病患病人數為1 447人,患病率為64.25%,乳腺疾病患病人數為944人,患病率為41.92%,位于本次普查女職工所患婦科疾病的首位。國內王啟俊等[3]對中國六大城市居民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女性生殖系疾病史與女性乳腺疾病的高發密切相關;國外Madigan等[4]利用美國第一次全國保健及營養調查和流行病學隨訪研究的資料得出:初產年齡晚、一級親屬有乳腺癌史、初潮年齡早和良性乳腺疾病史等均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監獄系統女職工工作狀態封閉、心理壓力大是導致其乳腺增生高發的重要原因。宮頸疾病在本次普查中患病率位列第二,高發年齡段在25~29歲及30~39歲兩個年齡段,這可能與該年齡段婦女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較高,性生活較頻繁、分娩、流產等損傷宮頸有關。部分女職工存在兩種或以上生殖道感染疾病,這可能與婦女自行購買市售洗劑沖洗外陰及陰道有關。長期使用高濃度的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陰道,會將陰道原有的菌群平衡打破,使細菌或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感染。此外,任何宮腔及陰道操作,例如放環、取環、填塞紗布等,如果沒有進行嚴格的消毒也可引起感染[2]。因此,婦女應選擇有效的避孕措施,平時注意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防止病原菌侵入,同時在進行各類宮腔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醫源性感染及損傷。陰道炎本次普查患病率位居第三,患病率為8.44%,各年齡段女職工均易患陰道炎,因此要積極開展對廣大婦女的生殖健康教育,通過舉辦生殖健康講座、放置展牌、進行媒體宣傳等形式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提高其對生殖道感染的認識。
(2)監獄封閉的環境與監獄警察的工作性質使監獄系統女職工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長期的精神刺激可改變人體內環境,從而影響內分泌系統功能,導致某一種或幾種激素的分泌出現異常。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5]。精神過于緊張、情緒過于激動等不良因素都是導致乳腺發病的因素之一,一些從事腦力勞動、精神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的人群容易發生內分泌紊亂,易患乳腺小葉增生等乳腺疾病[6]。乳腺小葉增生雖然是乳腺良性病變,但可以明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7],可使本該復原的乳腺增生組織無法復原或復原不全,久而久之形成乳腺增生,還會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癥狀。
(3)本次普查的2 252名監獄系統女職工中,共檢出宮頸上皮內瘤變3例,占0.13%(3/2 252),其中,經宮頸組織活檢證實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1例。檢出宮頸浸潤癌1例,患病率高于朱秀彬[8]對海珠區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8 281名婦女的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結果0.02%(2/8 281),也高于李淑琴等[9]2012年對39 100例已婚婦女進行的普查結果0.01%(5/39 100)。2009年統計數據顯示:宮頸癌世界范圍內每年有52.98萬新發病例,80%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其中約13萬在中國,約占世界宮頸癌新發病例的24.54%,為我國婦女惡性腫瘤第一位[10]。甘肅省是我國宮頸癌的高發地區,據調查顯示,該地區宮頸癌患病率為502.56/10萬,宮頸癌死亡率為11.88/10萬,占癌癥死因構成的11.67%,均居全國之首[11]。宮頸癌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病因明確、可以預防的惡性腫瘤。篩查是預防和控制宮頸癌的主要手段,宮頸浸潤癌的5年生存率是67%,宮頸早期癌的5年存活率是90%,而宮頸原位癌則幾乎達100%[12]。宮頸癌篩查的首選方式即宮頸刮片(TCT)檢查。因此,TCT檢查應當作為我省婦女婦科疾病普查的必查項目,然而我省地處大西北,經濟、文化落后,衛生資源匱乏,大多數患者來自自然環境和醫療條件較差的農村山區,表示宮頸刮片的費用較高而放棄檢查,這對患者的病情非常不利。目前,武漢市已將免費為農村婦女進行“兩癌”篩查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部分城區將免費為轄區婦女進行“兩癌”篩查,受到廣大婦女的歡迎。因此,加強對我省婦女的宮頸癌早期篩查,發現變化及時就醫,防患于未然,將大大降低我省宮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1]段麗娟,段桂芬,楊秀清.1 204例已婚婦女婦科病普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396-1397.
[2]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王啟俊,李玲.中國城市居民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0,21(3):216.
[4]M Patricia Madigan,Regina G Ziegler,Jacques Benichou,et al.Proportion of breast cancer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lained by well established risk factors[J].JNat l Cancer Inst,1995(87):1681-1684.
[5]張麗珠.臨床生殖內分泌與不育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6]郎景和.迎接子宮頸癌預防的全球挑戰與機遇[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129.
[7]SEvasingletary.現代乳腺疾病治療學[M].寧連勝,方志沂,譯.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8]朱秀彬.8 281例婦女宮頸刮片細胞學情況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6):61-62.
[9]李淑琴,白彩霞,張燕.39 100例已婚婦女婦科疾病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33):5436-5437.
[10]Kwan T T C,Chan K K L,Yip A M W,et al.Acceptabilit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ation among Chinese women[J].Concerns and Implications,2009(116):501-510.
[11]Xueling Wu,Chuntao Zhang,Shuxian Feng,et al.Detection of HPV Types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Gansu Province,China[J].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09(81):693-702.
[12]Baseman JG,Koutsky L A.The epidemiolog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J].JClin Virol,2005,32(S1):16.
R195
B
1671-1246(2015)02-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