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瑩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
王小瑩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高等師范美術教學最能體現學科本身的藝術性,它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催化劑,只要傳授高等師范美術知識,那么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就輕松多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認真學習高等師范美術知識,掌握方式方法技巧,從興趣入手,宏觀把握教材重心,挖掘文體的特點。新課標要求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
高等師范美術教學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途徑
高等師范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興趣,適時利用情感教育對其進行加強知識性教育和思想性教育。教師充分發(fā)揮強有力的手段,更新高效課堂理念,積極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上的互動和積極探索已經成為教學慣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非輕而易舉之事,它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閱讀,進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得以形成。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其教學效率、教學質量。高等師范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更新知識,認識其不足,不間斷地學習自然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熟練把握教材內容,挖掘不同文體的特色。潛心鉆研,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導其思考問題時會變換角度、上課回答問題時生動活潑、分析人物的新穎形象、歸納總結問題時條理清晰,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了美術教學的重要作用,對美術學科認識過淺。加上各校美術資師嚴重缺乏,使美術教學受到一定的阻礙和限制。美術教學模式單一,內容單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美術素養(yǎng)可想而知。我多年一直在一心進行美術教學的研究,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循循善誘和耐心的指導,當代師生最珍貴的品質是:遠離浮躁的誘惑,靜下心認真讀書學習。桑尼說:“教師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tài)對待教學工作,對待學生。只要教師的言行、底蘊、心靈都像陽光一樣純潔、公正、熱情了,我們的學生就會時時處處感受溫暖。”只要學生熱愛老師,喜歡和老師生活在一起,那么他們就會對老師所教學科產生積極學習的動機和濃厚的興趣。在高等師范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精神振作、態(tài)度和藹,更要知識豐富、方法靈活,讓學生神情時時處于熱情而樂觀的狀態(tài),用真實而坦誠的友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面帶微笑,用期待的神情、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造活躍而又民主的氣氛,特別是對待后進生,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視他們。教師要尊重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處處關心、愛護、體貼、理解學生,并且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教師要塑造良好的形象,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不得不信服尊重這樣的老師。學生在求學經歷中遇到這樣的好老師,確實是他們的榮幸。能得到學生的欽敬和崇拜,是教師一生的幸福。
情感教育是當代教育的關鍵,要豐富課堂的情感內涵。教師面對的是情感豐富的學生。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共鳴,和老師進行情感交流。布萊恩說:“師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如果沒有愛,教師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當然,教育之愛未必非得那樣轟烈。如果教師善于在日常教育中去播種這份愛,你就會發(fā)現,最偉大的愛其實往往產生在最平凡之處,最深的感動其實就在每一個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細節(jié)中。”教師要投入豐富的情感,使課堂教學臻于完善之境界,學生才會被吸引,才會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進入自覺的學習狀態(tài),其潛能就能得到開發(fā)。特別是教師若在課堂教學中情趣盎然,厚積而薄發(fā),必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做出色的高等師范美術教師,讓課堂氣氛活躍而生動,讓師生的互動精彩而飛揚。學生有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才會集中注意力,產生向往研究學習意識。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學性,正確理解概念各部分的準確含義及內在聯(lián)系,從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最后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充分發(fā)揮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很快走進文本。緊扣課文內容,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引導其以飽滿的熱情進行思考。
一個知識淵博和熱情開朗的教師,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在教育教學中始終要正確認識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要親近學生,把學生當兒女和朋友一樣對待。師生要相互走近,教師切忌抬高自己,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更不能訓斥和冷嘲熱諷學生,而要溫和而友善地對待之。蒂莉·布朗說:“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會對學生微笑,學生也會微笑著面對生活。對于教師來說,微笑就是一種欣賞、一種簡單、一種坦蕩、一種寬容、一種幸福的體驗、一種詩意的享受……微笑就是一種激勵、鼓勵和關愛。微笑真的很重要,它能使我們教師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生迅速掌握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要領,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教師用深沉的愛和智慧,默默地蔭蔽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艱辛的學習生活是一種樂趣。在孜孜不倦的閱讀中摘抄優(yōu)美的精句、精彩的段落,在深沉的思考中書寫文通字順、邏輯嚴密的文章。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和寫作可以陶冶高尚的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種情操和習慣足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產生無比強大的學習動力,自然就會熱愛讀書、樂于讀書、善于讀書。
師生內在的欲望決定努力的程度和做事態(tài)度。心有多寬廣,舞臺就有多廣闊。努力學會聽,學會交流。教師要用寬廣胸襟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能觀看到外界的風景,他們既是課堂的主角又是觀眾,教師只有經歷精心排練,才會有精彩的表演。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能力,掌握聽課方法,提高聽課效率。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格瓦列夫說:“一個教師能嫻熟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以使敘事更加具體、生動;說理更加深刻、透明;抒情更加真切、動人。可以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達到寓教于樂的境界。”
我們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欣賞教學特有的魅力,使美術欣賞教學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將美術欣賞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強調欣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為什么高師生對美術欣賞教學會無興趣,通過調查分析,認為有如下因素:學校外因素,家庭的誤導:在孩子入學前,多數家長以孩子能畫畫而給予鼓勵和夸獎,認為美術就是畫畫。對畫畫有興趣就是對美術有興趣。到了高等師范上美術欣賞課時學生覺得這樣的課好像不是美術課,不是他所喜歡的美術課。學校內因素: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上美術欣賞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上課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以聽為主。由于對欣賞內容的陌生,學生很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氣氛沉悶。
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價方面,超越于以分數評判作為標準的界線。激勵性的口語、微笑、眼神、撫摸等體態(tài)語言;獎勵式和展示作品等均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以上手段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執(zhí)教道路中有很多客觀的困難,但我也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總之,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將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全面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從而上升到內化為學生生活中自發(fā)的審美狀態(tài),滿足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需要,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其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其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站立起來,成為高大挺拔的大樹。教師用最好的陪伴促使學生實現最美夢想。與這些奔騰不息的靈魂一起并肩成林,托舉未來,從而使學生學會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和審美經驗,提高審美能力,從而內化為在生活中自發(fā)的審美狀態(tài),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1]王風桐.小學高等師范美術微格教學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劉清華.教師知識的模型建構研究.西南師大教育科學研究所,2004.
[3]李山林,主編.高等師范美術課程與教學論案例教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