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海 郝俊紅
摘要:通過實踐“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的育人理念,探索電子技術工藝專業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育人途徑,總結育人經驗,為進一步培養國際化技能型人才提供實踐依據。電子技術工藝基礎。
關鍵詞:做中學;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培養方案
《電子技術工藝基礎》屬于電類課程,也是一門基礎課程,雖然是基礎但是具有很廣泛的實用性。現在的職教學生基本都是普通高中失敗的學子,在基礎知識與學習韌勁上比較欠缺,如果單純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法來學習,一堂課堂下來,能夠聽進去的內容僅僅只有幾分鐘。就當前的人才需求與學校培養來看,社會上大量需要的是能有動手能力的學生,而學校則多按部就班教育學生。這當中存在的矛盾,就是要實現傳統教學模式向新的教學模式的轉表,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堅決貫徹:做中學、學中做。
一、“學中做、做中學”的培養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現代企業究竟需要何種人才,這個問題在企業界來說是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的。21世紀是是個人才濟濟、知識經濟的時代。技術型、技能型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經濟發展急切需要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對職業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學”,做中學,學中做”這三段話怎么來理解,就是通過實踐來觀察和思考,自己動手以求得新的知識。
中職類學校學生生源流失嚴重,而且學校自身修養也不夠。因為這些學生普遍性學習基礎差,底子薄,對學習的自覺性差,對學習也完全提不起來興趣,而且他們對自己幾乎沒有優越感,也沒有自豪感,但是卻有著深深的自卑感,導致老師教學很辛苦,對于有的學生根本無從下手。為此,針對《電子技術工藝基礎》課程的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只要抓住職教學生們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做學教”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試用于整個課堂乃至企業的培訓機構,利用實訓裝備來動手操作,以做為中心,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體會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最主要的是做是學的中心;老師在做中教,做同樣也是教的中心,兩者相結合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自己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去研究這個問題,由問題的提出引向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也是老師學生之間教與學的中介媒體,但這個只是提供了學習活動的基本材料。如今時代在不斷的變化,我們面對的這些學生同樣都是接受新時代理念和教育的,他們的結構層次也是變化的,所以我們必須更加注重通過每一個教師用“做與學”相結合來豐富去完善我們對他們的教育,做好人才的培養。讓教學內容生動有趣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更好的調動自己的情緒和積極性,讓老師和同學們真正能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二、基于學中做、做中學電子技術工藝基礎課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在我國,電子技術工藝優秀技能人才的培養一直沒有較好的好辦法。有很多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學校學習的與一些企業要求的往往相差還很遠,企業方面還要花費人力、物理和相當長的時間對其進行第二次培訓后才可能達到企業用人的要求。因此,電子技術工藝優秀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式是我們探討的熱點。
(一)注重學生對實驗課程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在我國,教材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在電子技術工藝基礎這門專業上,書本后面附帶的實驗,都能夠很好的對書本理論知識進行闡釋。但是對于那些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怎樣讓實驗豐富多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個比方,針對學生實際的情況,最好是選取的一些聲音光照從聽覺上有震撼的從視覺上來說有強烈沖擊感的實驗,當實驗獲得成功時,學習興趣與自信心也隨之提升,老師跟他們分析這是為什么的時候,他們會靜下心來聽;而當他們實驗失敗,做不成功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自己多思考或者跟同學們相互請教,當學生通過自己多次努力終于做成的時候,趁熱打鐵講一下理論,他們應該就能從中理解,掌握知識點。就算他的實驗都沒有成功,但看到別人成功時,也能夠虛心向別人請教,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樣,就算失敗,學生們也學了知識,讓學生們從被迫學習的狀態到自主有了動力,想學的沖動。從此學習不再是問題,這樣學生們的積極性就被帶動起來了。
(二)在傳統教學中引進現代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電子技術教學,都是先從二極管、三的培養方式極管的結構開始講起,然后再討論部工作過程,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肯定會聽的索然無味,學習效率降低。碰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用“做學”,自己組織一個實驗演示來給學生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去學習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是怎么產生,促進學生的興趣,從而可以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首先先不要去深究實驗里面深層次的工作原理,這些可以在后面的學習中慢慢講解。講解單向導電的同時可以附帶的把其它各類二極管等等加進去,讓學生們自己琢磨各類是什么。學生們主動在動手中領悟,通過實驗反饋自己的觀點,很快對二極管得了解就能更加的透徹了。同樣,類似三極管的理解也是很有難度的,老師也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自己體會通過改變電壓明白三極管的工作條件、放大,NPN和PNP的區別。而這些是書本附帶的實驗,這些實驗只可以解決一部分。怎樣達到一個好的課堂效果,沒有那種課本上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的實驗才會是學生們受歡迎的實驗,才算是一個成功的實驗、成功的教學。我們發現,上課前不講理論,不分析電路,直接拿出一套實驗電路來,直接讓學生自己動手先組裝,動手之前只要講解一些基本的組裝事項,有的學生一下子就組裝成功了,雖然也有的人一直都沒有成功,但是這個時候時沒有成功的同學自己自然要找問題了,讓成功了的誘導他去想,思考電路怎么改進,怎樣工作才會更好,更有趣。這使得老師講課有精神,學生聽得也用心,這很好的詮釋了“做中學、學中做”的好處。
(三)注重學生實訓,實現“做學教”一體化
“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環境的要求是將教室與實訓室融為一體,充分聯系實際,通過情景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并在教學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首先,可將上課地點設在實訓室,為學生設計創造對教學有力的環境。充分利用實訓室的資源,各種電子元器件及其應用電路,讓學生們更好的了解相關知識或者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其次,我們還需要提供實際的物流條件,來更加體現電子技術對生活的實際應用性。我們可以給學生配備直流穩壓電源、變音警笛電路、臺燈調光電路、震蕩電路等散件電路,以及聲光控、單放機、亞超聲、收音機等套件。第三,可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個項目為載體,提出明確的實訓目標,為學生創造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自己操作來實際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同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探索,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化。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
(四)注重課程改革建設,創新教學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能力
首先,要明確課程目標:即學生必須要有扎實的學習底子;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相關實際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準企業員工的基本綜合素質和綜合技能;具有學會發展自己、有計劃規劃能力的才能。其次,為了使實踐教學的層次性更強,要重新規劃教學過程。制定一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踐教學體系并行、并重的教學體系。每個項目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由易到難劃分為若干個單元,單元中分為若干個課題,在每個課題中都加入了幾個實際操作的電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項目推進法”等,在給學生設計電路,焊接過程中課題用問題提出,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旁邊輔導,以提升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注意力,增強師生互動性和學生的自信心。第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可采用“發現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更加積極的思考,并在每個課題結束時提出問題,作為新課題的開始。通過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新發現“與“新發展”。而“啟發式”教學方式,則能夠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于學生上,讓學生自己制定相關的目標,老師也要制定科學的科學目標、計劃。
結束語
通過“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教師教學水平不僅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也更加具有熱情,對專業理論的理解也更加深厚。通過實習一體化的教學培養模式,可帶來顯著的成效,畢業生能夠很快地適應企業對他們的要求,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學中做、做中學”人才培養模式所培育出來的學生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教學空間也因此得到擴展。隨著時代的潮流和科技的進步,“做中學,學中做”模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完善,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利霞.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工藝基礎》課程中的教學探索[J].中國校園導刊:教育版,2011,(3):111-111.
[2]鄒強.做中學,學中做——突破《電子技術工藝基礎》教學樊籠[J].現代企業教育,2010,(14):35-36.
[3]王靜.淺談“做學教”在電子技術工藝基礎課應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15-15.
[4]朱星彬.“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人才培養模式之實踐[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31-33.